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正月劈柴的詩

正月劈柴的詩

古人的“開門七件事”因人而異。不信的話,有詩為證:

繪畫,書法,鋼琴,象棋,詩歌,啤酒花,開門七件事。現在有酒獨飲,卻無人談詩。(詩人)

筆、墨、紙、硯、詩、字畫,都離不開它。吃盡寒窗之苦,迎科舉之花。(學者)

金、銀、絲、鹽、糖和茶在世界各地買賣。七塊錢開門,八方店作家送行。(商人)

田、稻、畜、桑、絲、麻,七種煩惱、憂慮。祭祀祈福天地,歲歲金銀發。(室外)

聽,聽,訪酒,訪錢,訪茶,日夜為之奔波。衙門和衙門經常出入,我是街坊的主人。(當地保險)

宋代有個樵夫上山砍柴,品了壹首詩,頗能道出民間疾苦。詩雲:

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在別人家。辛苦壹輩子,半年糠菜半年瓜。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七樣東西,但每樣東西都在別人家。我辛苦了壹輩子,壹天到晚只吃糠菜。不言而喻,寒酸淒慘。從此,開門七件事被特指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加上此人的詩詞,蔚然成風。

在元代的雜劇中,如於和杜,這七樣東西經常被用在詩詞中。其中,《劉行壽》第二折中有壹首詩:

教我做主人,而不是主人,直到主人壹塌糊塗。早上要做的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描述了“非大師莫知米貴”的場景,得心應手,淺顯易懂,妙趣橫生。陳錫祿的《黃乃瑜話》中有壹句詩:

繪畫、書法、鋼琴、象棋、詩歌和啤酒花都離不開它。現在七樣東西都變了,柴米油鹽醬醋茶。

作者的生活從安逸而充滿閑適變成了辛苦而艱辛。他撫今追昔,不禁感慨萬千!

阿明畫家唐伯虎經常被生活所困擾。他在《除夕占領》中寫道:

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在別人家。歲末無事閑,祝塘寺看梅花。

除夕夜,家家戶戶儲肉備酒慶祝新年。詩人窮極,七物中無壹物,卻還有閑情在祝塘寺賞花。君子窮,窮而雅,可見於此。

明代小說中有“壹窮土占壹片雲”的詩句:

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在別人家。我也有些心事,鋤明月種梅花。

古代文人主張“扶貧”,知足常樂。盡管詩人缺錢,空著肚子,但他仍然不擔心。他鋤月種花,可謂苦中求樂。

有壹首無名氏的詩《避債》,比其他的都有趣。詩雲:

前門亂七八糟,柴米油鹽醬醋茶。我不在乎他媽媽。我從後門出去看梅花。

欠債者紛至沓來,詩人有避花的心思;恐怕只是壹首笑對笑話,自我安慰的詩吧。

清朝末年,長沙有壹位老學者。除夕之夜,他在壹座古廟裏躲債,還朗誦了壹首詩:

沒錢買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沒有信用。想了想,只好賣身求長沙不要當爺爺了。

這是壹種苦澀的自我調侃,壹種含淚的悲歌哭泣。

解放前,物價飛漲,人民生活貧困。壹位老教師和妻子相依為命,工資難以養家。接著又唱了壹首詩雲:

開門七件事讓她操心,柴米油鹽醬醋茶。好在不用買三味,胃裏全是苦和苦。

畢竟知識分子也是人,開門也有七件事。古人雲:“富而悲,我與眾不同。”老教師很有品位,他寫的詩,感人如淚。

有壹首佚名詩《自嘆》:

柴,米,茶,鹽,醬,醋,油,現在壹切都準備好了。咽下聲音不敢長嘆,唯恐動了高唐擔心我。

這是壹個孝子。他雖然生活艱辛,但在父母面前還是強顏歡笑,在背後也不敢大聲嘆息,怕打擾高唐。我雖然窮,但不忘尊老,內心純潔,讓人交口稱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