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植是借物抒情,表達骨肉何必相殘的希望,郭沫若則是反其道行之,歌頌奉獻精神。
2、
《七步詩》是曹植寫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壹首很是又名,不做詳解,請見諒!
3、反 七 步 詩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 緣何甘自毀?
譯:
煮豆子正燃著豆稭,豆子熟了豆稭已為灰燼。熟了的豆子變成席上的佳肴,變成灰燼的豆稭變成了田中的肥料。不是同壹條根長出來的,為什麽願意犧牲自己呢?
4、補充解釋:
詩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達了對兄弟骨肉相殘的悲哀指責,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詩》則壹反曹植《七步詩》的詩意,變為贊頌甘願自我犧牲的精神。 華羅庚的《贈諸弟》與郭沫若詩異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樂。不惜身成灰,願弟早成熟。”“成熟”壹語雙關,贊揚甘為人梯的精神。兩首都是將萁比作無私奉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