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闕 輔 三 秦 , 風 煙 望 五 津 。
與 君 離 別 意 , 同 是 宦 遊 人 。
海 內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鄰 。
無 為 在 歧 路 , 兒 女 *** 沾 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註釋譯文
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現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城闕:帝王居住的城,這裏指長安。闕,原意是宮門前的望樓。
輔:護衛。
三秦:泛指秦嶺以北、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項羽滅秦後,把戰國時期的秦國故地分為三部分,分封給秦朝的三個降將,因此稱為“三秦”。
風煙望五津:遙望蜀州,只見風煙迷茫。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五個著名渡口,合稱五津。此則泛指四川。
宦遊:出外做官。
海內:全國各地。古人認為陸地的四周都為大海所包圍,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比鄰:並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路:告別的地方。
沾巾:揮淚告別。
[編輯本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古名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編輯本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讀節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編輯本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譯文
譯文壹: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妳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妳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壹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譯文二:
三秦護衛著巍峨的長安,妳要奔赴的蜀地,卻是壹片風煙迷茫。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妳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遊子。
人世間只要是誌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壹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譯文三: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
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
因為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有壹知己朋友,
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為我們就要離別兩地,
就像普通兒女壹樣淚濕衣襟。
譯文四:
(即將告別)由三秦環繞護衛著的都城長安,(透過迷漫的)風煙(似乎能)望見(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時)都懷有惜別的心情,(因為我們)都是離鄉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內有著知心朋友,(即使)遠隔萬裏(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譯文五:
三秦護衛著長安,遙望蜀州,只見風煙迷茫。
我和妳在離別時都有惜別的心情,(因為我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全國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像近鄰。
不必在告別的地方,像普通兒女壹樣揮淚告別。
[編輯本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介紹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壹帶) 人,初唐四傑之壹。他是著名學者王通的孫子,很小的時候就寫得壹手好文辭,有“神童”之稱,可惜不到三十歲就在渡海時落水而死了。他做過幾任小官,卻兩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壹生是在坎坷中度過的。留傳下來的《王子安集》裏,文比較多,詩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這首詩點明送別的地點是長安。他曾幾次到過長安。這首詩有少年進取的精神,沒有消極頹唐的情緒,可能是詩人二十歲以前在長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時所作。少府,是當時對縣尉的通稱。壹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州市。“本文題目應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為“蜀州”當時王勃已故10年。 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壹帶。
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後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揚,盧,駱並稱為初唐四傑。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鹹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詩句分析
秦末項羽曾把這壹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這裏可以理解為護衛。“關中壹帶的茫茫大野護衛著長安城,這壹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
遠遠望去,但見四川壹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壹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裏,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連三秦之地也難以壹眼望盡,至於遠在千裏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
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呢?我們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啊!其中真有無限淒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
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淒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壹樣,我們壹秦壹蜀又算得什麽呢!
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壹般流淚沾巾啊!是對朋友的叮嚀,
熟悉漢魏詩的人,會發現這首詩同曹子建《贈白馬王彪七首》中的壹首有某種聯系。曹詩是這樣的:“心悲動我神,棄置勿復陳!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殷勤。憂思成疾疹,毋乃兒女仁?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王勃的詩,顯然受到曹詩的影響,是從曹詩脫化而來的,但兩者卻大有不同之處。曹子建滿懷幽憤,⑤他的上述壹番話是極無聊賴,強作排遣之詞,所以情思纏綿,語調沈郁。王勃雖然也經挫折,但畢竟年少,他的壹番話是出自肺腑,所以情思矯健、語調明快。有人講,王詩勝過曹詩,我看倒也不見得。但王詩並非簡單的沿襲,而是自有獨到之處,所以同樣應當受到稱贊。
從文學史的角度欣賞這首詩,不難感到它有壹股新鮮的氣息。初唐是我國古代壹個強盛王朝的開端。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出現了高峰。延續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的大革新大發展是以初唐為濫觴的。王、楊、盧、駱等當時的詩壇健將是較早出現的開拓者。首先,他們反對唐初那種從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艷的詩風。楊炯說,王勃“嘗以龍朔初歲⑧,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誌業。”⑦可見他是有意識地改革詩壇的弊病,提倡剛健的詩風的。就拿王勃的這首詩來說,確實壹洗綺麗之習,質樸雄渾,橫溢奔放,必定曾使當時的讀者耳目壹新。這種詩風爾後就大大發展起來,成為盛唐詩壇的壹種主導的風格。其次,他們對新詩體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就拿五言律詩來說,這種在唐代逐漸成熟和盛行起來的新詩體,在王勃等人的筆下已經開始嘗試和形成了。王勃的這首詩,就是二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再讀壹讀王、孟的五律,進而讀壹讀李,杜的五律,就會發現這種新詩體在有唐壹代的發展如大江奔流,壹脈相承,而越往前去波瀾越壯闊。
著名文學史家鄭振鐸在談到王勃的詩對後來詩歌的貢獻時,滿懷激情地說:“正如太陽神萬千縷的光芒還未走在東方之前,東方是先已布滿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我們不妨把王勃的這首詩看成黎明女神項鏈上的壹顆明珠,這樣看,會更能領受它的迷人的魅力。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①古人對於離別是很動感情的,送別是鄭重其事的。那時候,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又落後,壹別動輒多年,能否再見很難說。他們那樣重視離別是可以理解的。士大夫階層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贈,還常常寫詩文送給行者(送別)或留給居者(留別),借以抒發別情或者相互勉勵和安慰。所以在古代詩歌遺產中,送別的作品有相當大的數量。
[編輯本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壹般說來,人們在同自己的親威、朋友離別時,心情總是難過的,依依不舍,免不了要講些祝願壹路平安、保重身體或者後會有期之類的話,有的甚至還要作出“兒女態”,流下眼淚來。這當然是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詩作為藝術,如果把這些都寫了進去,那就會顯得俗套、平庸,沒有味道了。王勃不愧是壹位市斤,他才不去寫這些呢!他的這首送別詩,別開生面,用自然樸實的語言,寫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把人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讀後使人深受感動。
在這首詩裏,開頭兩句寫送別時的情景。當時,詩人是在長安供職,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現今四川省,州府在崇慶縣。兩人壹起走出了長安城,來到分手的地點,心中有話,但卻相對無言,只好觀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離情別緒。“城闕輔三秦”,但見莊嚴壯麗的長安宮城,被地勢險要的“三秦”環護著,氣象宏偉。“風煙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裏迢迢,茫茫壹片,什麽也看不清楚。這壹近壹遠、壹明壹暗的景物,對比強烈,構成了壹幅非常真實、生動的送別畫面,飽含著詩人對朋友遠行的留戀之情。
詩的三四兩句是點題的,下面講明了朋友之間分別的意義。在社會生活中,筵席總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難免要分別,不可能永遠會聚在壹起。其原因就在於“同是宦遊人”,各人有各人的職守,都要奔赴自己辦事的崗位。所以,這種分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決不會分別而疏遠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詩人和杜少府分別的意義就在這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意味深遠,是全詩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現出詩人的寬闊胸懷和遠大抱負,使真摯的友情得到升華。人們都有與自己誌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時近在身旁,有時卻遠在天涯海角,但無論空間怎樣的改變,時間如何的推移,友情應該是牢不可破的。而且,決不能狹隘地認為“知己”只有壹個;世界上到處都有與自己誌同道合的人,同樣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抱著這樣的認識和心情與朋友分別,那就不會感到孤獨寂寥,相反地卻是感到樂觀進取,不管到了何處,都會覺得好像仍在與自己的老朋友在壹起,促膝談心,那樣的快樂、幸福。
說到這裏,詩人還嫌余意未盡,再加上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他語重心長,勉勵朋友在分手的時候,千萬不要象小孩子那樣掏出手絹來揩眼淚,悲傷難過,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這樣的詩句,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壹直被人們所傳誦。
“初唐四傑”的詩,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打破了六朝以來“宮體詩”的束縛,勇於創新,但還不夠完善。例如王勃的這首詩,三、四兩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按照律詩的要求,應當是對仗,但卻用了散調,不夠合律。後來,有些輕薄的文人就譏笑他們。然而,這掩沒不了他們的成就。杜甫說得好:“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為六絕句》)譏笑他們的人消亡了,而住院病人的詩則將千古流傳下去。
[編輯本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評析
?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壹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淒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權威分析
唐詩鑒賞大詞典:
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壹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裏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裏的秦、蜀兩地連在壹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蒙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因首聯已對仗工穩,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與君離別意”承首聯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壹下,那就是:“跟妳離別的意緒啊!……”那意緒怎麽樣,沒有說;立刻改口,來了個轉折,用“同是宦遊人”壹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妳同樣遠離故土,宦遊他鄉;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
三聯推開壹步,奇峰突起。從構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
尾聯緊接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說: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那麽即使壹在天涯,壹在海角,遠隔千山萬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鄰壹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象壹般小兒女那樣。
南朝的著名文學家江淹在《別賦》裏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這壹首,卻壹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這是壹首贈別友人的詩。上路的杜少府顯然是郁郁不得誌的。從城闕巍峨、畿輔廣闊的京都長安,離別親友,獨自去往風煙迷茫、路途遙遠的蜀川,此情此景自是難堪的。詩的發端,不但點明地點,也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同情。“風煙”,寫五津僻遠,難以望見,也隱含仕途前程,渺不可知。關切之情,在“望”中流露。三、四句推進壹層說,妳此去固然如飄泊的孤舟,我也是多年沈浮於宦海的人;彼此分手,我何嘗不同樣黯然呢!以同情為安慰,已暗逗“知己”二字。然後轉折出天涯如比鄰的情懷。以臨別不效兒女態為結,格調極高,使友人的精神也為之振作。這樣的勸慰,自與壹味作感傷語不同,在流行兒女筆墨的初唐詩中,尤為難得。
此詩立意顯然受到建安詩人曹植《贈白馬王彪》詩的影響。曹詩中有這樣的話:“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恩愛茍(如果)不虧,在遠分(情分)日親。何必同衾(被子)幬(床帳),然後展殷勤。憂思成疾疢(熱病),無乃(未免是)兒女仁(情愛)。”王勃詩借其意而措辭更為洗煉、蘊藉、從容。從初唐沿襲綺靡浮弱的齊梁宮體詩遺風中突破出來,本是“四傑”的歷史功績,在詩風革新上,反齊梁而學建安,更代表著詩歌發展的進步的時代趨勢,
這是壹首各方面都已相當成熟的五律。不但字聲平仄完全協調(第七句雖用“平平仄平仄”變式,亦律句通例,杜甫律詩中尤多),而起、承、轉、合,章法井然,對仗的運用,也能註意到整散的變化,第二聯用流水句法,似對非對;這是因為首聯用嚴整的對偶起頭,所以故意用散調相承,以免呆板。第三聯憑空挺起,轉折有力,是全首詩意最警策的地方。末了自然結出莫效兒女別淚沾巾情態,勸慰之中,又有勉勵,讀之令人胸襟開闊。可見,五言律詩到“四傑”筆下,已經基本定型了。
[編輯本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擴充
王勃《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安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附: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山中》:長江悲已滯,萬裏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王勃《別人四首》:久客逢餘閏,他鄉別故人。自然堪下淚,誰忍望征塵。江上風煙積,山幽雲霧多.送君南浦外,還望將如何。桂軺雖不駐,蘭筵幸未開。林塘風月賞,還待敵人來.霸華凈天未,霧色籠江際。 客子常畏人,何為久留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