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 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山東省直管,濟寧市代管。兗州歷史悠久,4000多年前夏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壹;以下內容是我為您精心整理的濟寧地區的旅遊景點,歡迎參考!
濟寧地區的旅遊景點鐵塔寺
位於濟寧城區中心古槐路東的鐵塔寺又名崇覺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皇建元年(560年),是壹處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至今已有壹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1988年,寺內鐵塔及周圍古建築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文獻記載:北宋崇寧四年郡人徐永安之妻常氏為還夫願,出資在崇覺寺(今鐵塔寺)內以鐵澆鑄釋迦塔。建塔時,由於連年戰亂,鐵塔僅建七級而停工。到了明代,地方官署、士紳及民眾都以鐵塔“無頂未盡美”,而又把鐵塔“譬作偉丈夫佩劍巍峨可惜冠冕不飾”。因之,於明萬歷九年(1581年)由河道分府龔勉同郡守蕭公倡議集資聚眾動工,亦用鐵澆鑄,增高二級,塔頂又冠以銅質鎏金天門。
東大寺
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以後經明、清各朝及當代數次修繕,使建築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並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東大寺抱鼓石、盤龍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尤其值得壹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門四柱,全是采用漢白玉精選石料,寬厚安穩,氣勢威嚴。因雲板上有日、月圖案,所以稱之為日月坊。與壹般牌坊的不同在於:四柱出頭部分不用雲氣紋,兩側立柱雕有精美寶座,中間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欄桿寶閣,牌坊橫梁上雕成寶瓶。底座、抱鼓、夾桿部分雕功如神,遍體生花。正中頂端有壹石刻寶瓶,兩旁各飛壹團石雲,雲上分別拖著壹輪紅日和壹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後面大門八字墻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在綠水、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別具風采,甚為賞心悅目,更顯悠悠古寺的清靜與肅穆。
泗水縣
屬孔孟之鄉,“洙泗淵源之地,聖化融液之區”,是古老泗河的發源地。境內山清水秀,名勝眾多,素有“海岱名川”之譽。 泗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籍記載,上古傳說中的伏羲、神農、少昊、唐堯、虞舜、大禹等莫不與此地相關。泉林陪尾山下,名泉薈萃,泉多如林。孔子面對川流不息的泉水,曾發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慨嘆;唐代大詩人李白“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宋代理學家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壹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佳句,至今廣為傳誦;清康熙、乾隆皇帝九次駐蹕泉林,留下了大量贊美詩篇。
兗州
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山東省直管,濟寧市代管。兗州歷史悠久,4000多年前夏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壹;2000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等曾在此講學;“詩仙”李白曾寓家在此。兗州興隆塔始建於隋朝,因興隆寺而得名。俗傳夏至日太陽初升,城西三十裏的嵫陽山奎星樓其影綽綽可觀,霞光蔚成兗州八景之壹的"興隆塔影"。寶塔倩影,山色流金,牧童笛聲,古廟松柏,仙人踏歌,靈光生輝,相映成趣,實為齊魯壹大景觀。唐、宋、明、清歷朝修葺,解放後修繕壹新,供人遊覽賞景。登臨其上,懷古察今,意融融,樂陶陶,令人心曠神怡,領略著古城文明神韻和現代化都市風光。
鄒城
歷史文化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是壹座有著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這裏人傑地靈、英賢輩出,有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的世代賢母——孟母,有被贊為“功不在禹下”的儒學亞聖——孟子,有被傳為世代佳話、“鑿壁偷光”刻苦治學的西漢經學家——匡衡……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為鄒城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境內***有各類文物古跡300余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飽經歲月滄桑還依然展示著往昔風采的“四孟”(孟廟、孟府、孟林、孟母林)古建築群,佛教文化及書法藝術精品“四山”摩崖刻石,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宮殿——明魯荒王陵,被譽為“鄒魯秀靈”、孔子“登東山而小魯”(東山即嶧山)、“天下奇山第壹”、“岱南奇觀”的歷史文化名山——嶧山……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了鄒城獨具特色的“山·水·聖人”綜合旅遊區,是研究中國與東方文化的“歷史博物館”和著名的文化旅遊勝地。
梁山
位於濟寧市梁山縣城東南隅,由虎頭峰、郝山峰、雪山峰、青龍山四山峰七支脈組成,山體險峻,藏奇納勝。梁山本名良山,漢代改稱梁山。唐代曾為佛教勝地,雪山峰下,寺院林立,教徒雲集,香火興盛,以蓮臺寺和法興寺聲望尤高。唐朝女皇武則天兩次駕臨,許多文人墨客也前來觀光攬勝。著名詩人高適在《別李少府》詩中寫道:“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送客使人悲。怨別自警千裏外,論交卻憶十年時。雲開汶水孤帆遠,路繞梁山匹馬遲。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淒淒”。北宋時期,晁蓋、宋江等英雄好漢據守梁山,殺富濟貧,“替天行道”,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