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屈原的故鄉在哪裏

屈原的故鄉在哪裏

屈原的故鄉湖北秭歸縣 秭歸----詩人之鄉

秭歸是我國戰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位於長江北岸的臥牛山麓,四周城墻環繞,形似壹個傾斜的葫蘆,具有濃厚的古典建築風格。故有“葫蘆城”之稱。又因城墻均有由石頭疊砌而成,又叫“石頭城”。漢代始設縣,唐朝時曾設立歸州,民國元年改歸州縣,民國三年改為秭歸縣,壹直沿用至今。

傳說秭歸縣名由屈原而來。屈原有個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趕回來寬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後人為表示對這位賢惠的姐姐的敬意,將縣名改為“姊歸”,後演變為現在的“秭歸”。

秭歸的名勝多與屈原有關,秭歸縣城東門外,矗立壹高大的牌坊,上書“屈原故裏”四字,系郭沫若手書。旁邊還有兩塊石碑,分別刻“楚大夫屈原故裏”和“漢昭君王嬙故裏”。

秭歸與香溪之間有壹沙灘,傳說是屈原遺體安葬處,後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從唐宋以來,經數次遷址修葺,後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水位升高,於1976年修建此祠。現位於秭歸城東向家坪。改名為“屈原紀念館”。三峽工程的興建,屈原祠將再次遷建。

在樂平裏,有關屈原的名勝古跡和傳說甚多,如香爐坪、照面井、讀書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為 “八景”並以景名聯詩壹首:“降龍伏虎嘯天來,鄉鼓巖連擂鼓臺。照面井寒奸亡膽,讀書洞出離騷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蕩谷俟。鎖水回龍含澤畔,三關八景勝蓬萊”。 秭歸還是歷史悠久的柑桔之鄉,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頌》屈原祠中,曾對桔樹的形象和性格作過深刻的描寫。今天,秭歸已成為我國七大柑桔生產基礎之壹。深秋時節,滿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綠葉藏紅果,如詩如畫。

在屈原故裏還有壹奇值得壹提。這裏的耕牛不穿繩,卻能聽從指揮。相傳屈原從楚都回家,快到家門口時,侍者挑書簡的繩子斷了,壹老農當即把牛鼻繩解下來給他,從此以後,這裏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繩了。

屈原誕生在山青水秀的樂平裏。屈原是壹位具有遠舊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壹位大詩人,是三峽裏的“第壹流才子”。他憂國憂民,最後投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留下的《離騷》、《九章》、《九歌》等光輝詩篇,聲貫如今,名揚中外。

屈原,名平,楚國人,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裏。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誌,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他主張授賢任能,彰明法度,聯齊抗秦。他的主張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詆毀。楚懷王聽信讒言,便疏遠了屈原、後頃襄王繼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誌,於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節這天投汨羅江而死。

秭歸鳥即子規鳥。相傳為屈原妹妹屈麽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歷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

端午節的原始形態是慶豐收,後因屈原投江這壹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於對屈原的悼念,也稱“詩人節”。

每年端午節,秭歸人民還在屈原沱上賽龍舟。這壹撫慰屈原忠靈的古俗世代相傳並延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