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塞薩爾·巴列霍的人物生平

塞薩爾·巴列霍的人物生平

塞薩爾·巴列霍 Cesar Vallejo 1892-1938,秘魯詩人、作家。生於北部山區的聖地亞哥·德·丘科,卒於巴黎。父親是西班牙人後裔,母親是印第安人。中學未畢業就自謀生路,當過鄉村教師和廠礦職員。1913年入省會特魯西略城自由大學哲學文學系攻讀文學,兩年後改學法律。曾參加文學團體北方社,早期詩作受到該團體悲觀主義影響。1918年定居利馬當新聞記者,開始文學創作。同年發表第壹部詩集《黑色的使者》,有象征主義和現代主義痕跡,也有表現印第安土著民族疾苦的詩句。1920年因思想激進被捕入獄,數月後獲釋。獄中寫成短篇小說集《音階》和詩集《特裏爾塞》中的許多詩篇。 1923年前往法國,後流亡歐洲。1927 年加入西班牙***產黨 。1928、1929 年兩度訪問蘇聯。在此期間, 他在報刊發表大量文章, 並創作中篇小說《 鎢礦》。1930年去西班牙,在西班牙內戰中投入反法西斯鬥爭。詩集《西班牙,我飲不下這杯苦酒》就是這時期的作品。1938年,壹個下雨天,巴列霍在巴黎悄然辭世,應了他自己18年前寫下的預言:“我將死在巴黎,在壹個雨天”。那時候,即使是在像巴黎的文學圈子這樣的先鋒團體裏,巴列霍的詩歌也難有立足之地——事實上,大多數醫生認為巴列霍是餓死的,而在他活著的時候,饑餓更是他的生活常態。關於這壹點,詩人在遠赴巴黎之前好像有預感:“在那裏,我將吃石頭”,果然,在生命的最後十年,巴列霍留下了大量描寫饑餓的詩篇,此外還有幾幅畫——那是畢加索在詩人去世之後速寫下來的遺容——幾十年後,我們從這些線條之中讀出的,依然只有饑餓與痛苦。不過諷刺的是,這個結局對於巴列霍很可能已經算是幸運,如果他當時沒有選擇流亡巴黎,那麽,在利馬,通緝令正等著他呢。對於敏感的巴列霍來說,被逮捕可能比下地獄還要難受,1922年,正是100天的牢獄之災讓他下決心離開祖國。從那以後,安第斯山脈上那兩條通往家鄉的蒼白小徑,就只能出現在他的夢中了。死後發表的另壹部詩集《人類的詩篇》包括他在1923年以後創作的其它所有詩歌。

巴列霍是拉丁美洲有影響的詩人,詩作具有鮮明的拉美特色,把現代主義與民族傳統結合起來,激情奔放,風格清新明快。《特裏爾塞》對詩歌形式作了新的探索,突破了傳統的語言結構和思維邏輯,初版並未引起註意,1931年再版時引起文壇重視和贊賞。 作為壹個有著印第安血統的秘魯詩人,壹個痛苦的人。雖然他生前也出版了幾本小小的詩集,但他真正在世界詩壇獲得崇高地位是在餓死很久之後。那時候拉美文學正進入爆炸時代,被整個世界所註視,這時候人們驚奇地發現,巴列霍,這個壹貫批評現代派詩歌矯揉造作和虛弱無力的人,竟然是拉美現代詩歌的真正先鋒,而他的詩,則像他的故鄉安第斯山脈壹樣,代表著拉丁美洲的高度。

和另壹位拉丁美洲的偉大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相比,巴列霍是不幸的,當聶魯達早已名滿天下的時候,巴列霍卻是只有少數狂熱的詩歌愛好者才知道的偉大天才。當然,聶魯達本人理解巴列霍的分量,他對記者說“我愛巴列霍,他是我的兄弟”,而在多年之後,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巴列霍是比聶魯達更偉大的西班牙語詩人。不過這樣的比較其實沒有什麽意義,很有可能,兩位詩人各自從喧囂與孤獨中走過的,是同壹條詩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