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時代的歌謠,是古代人類生產勞動和生活的記錄,其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樸素淳直,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作品,,類似的還有《伊耆氏蠟辭》、《<周易·歸妹>上六爻辭》
先給妳看看《彈歌》全文。。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選自《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這是壹首原始勞動歌謠,,,講的是古人死後,其子作彈看守,以防其屍體被禽獸所食,,
其中,“斷竹”、“續竹”就是制作彈弓的過程,,“飛土”即發射泥作的彈丸,,“肉”古作“宍”,“逐宍”就是追捕野獸。。
由此看,最早的詩歌應該是出現在原始時代的.
最早大詩歌總結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它產生的年代,大約在西周初期(公元前十壹世紀)至春秋中期(公元前六世紀)五百余年間。經春秋後期孔子審訂、整理作為傳授弟子的教本。被後世儒家尊為經典之壹。
《詩經》原為樂歌,可配樂歌唱。按照不同樂曲分為風、雅、頌。
“風”即國風,為周朝各諸侯國和地方的樂曲,大部分是民歌。
“雅”者,正也。周人認為的“正聲”,就是周王朝直接管轄區的雅樂。雅分大、小雅。二雅小部分為民歌,大部分為貴族士大夫的作品。
“頌”為廟堂頌歌,是貴族祭神祭祖、歌功頌德的樂曲。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