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有人說孔子把詩經刪的只剩300首了,為什麽他要刪掉?

有人說孔子把詩經刪的只剩300首了,為什麽他要刪掉?

詩經》創作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最早稱之為《詩》。因其為毛公所傳,又稱為《毛傳》,是奴隸時代的歌謠。《詩經》原先有3000多篇,記載了上古三代和春秋中葉各邦國的歌謠。

孔子在公元前500年左右開始對《詩經》進行整理,刪掉了大約90%的篇幅,最後只剩了305篇,因此後世稱之為“詩三百”。根據各種史料看,《詩經》3000篇裏包括很多黃帝時代的歌謠,比如現在我們仍能看到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吾耕田而食,鑿井而飲,帝力於我何有哉?”,以及帝舜所做的《卿雲歌》:“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等詩歌,都被孔子刪去了。那麽孔子為什麽要把這些刪去?

孔子是壹個有理想的人。他和子路乘坐馬車到各國去遊說,歷時14年都沒有成功,最後郁郁寡合回到了魯國。這時候孔子已經年老,但他不甘心失敗,開始整理古代典籍,目的就是為後世創立壹個準則。《詩經》是孔子第壹部整理的古籍。他的刪改標準有以下幾點:壹,去掉重復的,就像我們頭條發文的“消重”機制壹樣,這樣去掉了壹部分;

二,取材可施教於禮儀的,那些不符合禮儀的去掉;三,取材可實行於王道的,那些不合符王道的去掉;四,力求每壹篇都能配得上廟堂弦歌之音,民間過於粗鄙的去掉;六,內容不純正的去掉,比如“鄭聲淫,放鄭聲”;因此,孔子整理後的《詩經》達到了這樣的高標準:“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