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兄弟反目成仇的詩句,有如三國時期魏國曹植作的《七步詩》,全文如下:《七步詩》曹植 三國·魏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譯文:煮豆來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
豆稭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面哭泣。豆子和豆稭本來是同壹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稭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這首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
口吻委婉深沈,譏諷之中有提醒規勸。這壹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壹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
這首詩之妙,在於巧妙設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稭是同壹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稭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
擴展資料:
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誌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
2.形容兄弟反目成仇的詩句形容兄弟反目成仇的詩句,有如三國時期魏國曹植作的《七步詩》,全文如下:
《七步詩》
曹植 三國·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
煮豆來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
豆稭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面哭泣。
豆子和豆稭本來是同壹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稭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這首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沈,譏諷之中有提醒規勸。這壹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壹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這首詩之妙,在於巧妙設喻,寓意明暢。
豆和豆稭是同壹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稭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黃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後,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
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誌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
3.形容“夫妻反目成仇”的詩句有哪些1.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衛風 氓》)
譯文:滿足了妳的心願,妳就對我粗暴無禮了。
2. 夫妻本是同林鳥,巴到天明各自飛。(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
譯文:夫妻本是同林之鳥,天亮就各自分開了,形容夫妻在關鍵時刻都只想到自己,反應自私的人性。
3.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唐代杜甫《佳人》)
譯文:丈夫只看見新人歡笑,哪裏聽得到舊人哭泣?
4.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兩漢卓文君《白頭吟》)
譯文:聽說妳懷有二心,所以來與妳決裂。
5.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清代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譯文: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妳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4.勸人不要反目成仇的古詩句有哪些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懷投助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壹垂釣碧溪上,忽得乘舟夢日邊。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司馬將軍歌》
狂風吹古月,竊弄章華臺。北落明星動光彩,
南征猛將如雲雷。手中電擊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
我見樓船壯心目,頗似龍驤下三蜀。揚兵習戰張虎旗,
江中白浪如銀屋。身居玉帳臨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細柳開營揖天子,始知灞上為嬰孩。羌笛橫吹阿亸回,
向月樓中吹落梅。將軍自起舞長劍,壯士呼聲動九垓。
功成獻凱見明主,丹青畫像麒麟臺。 李白名篇
三更燈火五燈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彜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誌》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
28、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