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電動力學的開創者,也是最早預言反物質的科學家。他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是發表於1928年的狄
拉克方程,其中m和psi表示電子的質量和波函數。狄拉克的研究風格充滿了數學上的簡潔和美學
上的優雅,曾讓理論物理學大鱷們贊嘆不已。楊振寧在評價狄拉克的論文時,感嘆其“秋水文章不
染塵”。狄拉克生於1902年,1984年10月20日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去世,死後被埋葬於當地的羅斯
蘭公墓。1995年11月,壹塊刻有狄拉克方程的紀念石碑首次亮相於英國名人墓地——威斯敏斯特
教堂,距離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的安息之所不遠。
路德維希·玻爾茲曼(Ludwig Boltzmann)是奧地利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壹,在熱力學和統
計力學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生於1844年的波爾茲曼壹生致力於科學探索,卻在其晚年陷入與哲
學家的論戰而不能自拔,最終身心疲憊,於1906年9月5日自殺身亡。他死後被埋葬在維也納中央
公墓,墓碑上刻的是玻爾茲曼熵公式,其中S描述了壹個熱力學系統的熵,W代表該宏觀狀態中
所包含的微觀狀態數量,k則是著名的玻爾茲曼常量。對於許多奧地利人而言,玻爾茲曼在有生
之年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是件天大的憾事。
意大利物理學家布魯諾·龐蒂科夫(Bruno Pontecorvo)的壹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作為中微子物理
學領域教父級的人物,龐蒂科夫的深刻物理思想和敏銳洞察力影響了實驗和理論研究的各個方
面。他出生於1913年,1993年9月24日在俄羅斯的科學城杜布納辭世,享年80歲。在龐蒂科夫的
墓碑上刻著壹個不等式,它代表了這位物理學先知的壹個重要預言:m子型中微子不同於電子型
中微子。這壹猜想在上世紀60年代被實驗證實,並由此成就了壹項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實通過發明或發現重要的方程式而名留青史的科學家不勝枚舉,他們借助於簡單的數學表達了
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正如狄拉克本人在評論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對於詩歌的興趣時所說的那樣,“科學的目標在於以更為簡單明了的方式去理解
困難的事物,而詩歌則旨在將單純的事物以令人無法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兩者是不相容的。”
正因為如此,把自己得意的方程式刻在墓碑上成為很多大科學家孜孜以求的夢想。
2002年1月11日,英國劍橋大學舉辦了壹場慶祝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60歲生日的國際會議。霍金本人也在會上做了演講,描述了黑洞如何通過量子輻射效應而使質量
降低,從而導致黑洞蒸發的現象。他對自己發明的黑洞熵公式喜愛有加,並聲稱“我希望這壹簡單
的公式將來出現在我的墓碑上”(I would like this simple formula to be on my tombstone)。霍金
的這壹夢想在他百年之後能夠成真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