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南西的詩句

關於南西的詩句

1.關於南西中北嶽的詩句有

登恒山

金·元好問

大茂維嶽古帝孫,太樸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靈境在,奠位豈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

誰能借我兩黃鵠,長袖壹拂元都門平蔡州三首 年代:唐 作者:劉禹錫 蔡州城中眾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漢家飛將下天來,

馬箠壹揮門洞開。賊徒崩騰望旗拜,有若群蟄驚春雷。

狂童面縛登檻車,太白夭矯垂捷書。相公從容來鎮撫,

常侍郊迎負文弩。四人歸業閭裏間,小兒跳浪健兒舞。

汝南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路傍老人憶舊事,

相與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泣前致辭,官軍入城人不知。

忽驚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

九衢車馬渾渾流,使臣來獻淮西囚。四夷聞風失匕箸,

天子受賀登高樓。妖童擢發不足數,血汙城西壹抔土。

南峰無火楚澤間,夜行不鎖穆陵關。策勛禮畢天下泰,

猛士按劍看恒山。 七律。北嶽恒山長空飛雁 紫嶽山恒鎖北疆,巍峨聳立氣軒昂。

橫通塞外連秦嶺,直跨平關入太行。

自古英雄爭戰地,當今抗日打瀛狼。

奇峰怪石成天險,懸寺空中壹柱香。 詩詞名:題王有恒山房 作者:王冕 朝代:元 體裁:七律 類型: 題王有恒山房人世紅塵漲碧空,薜窗蘿幾自清風。

朝來爽氣歸書潤,夜靜青雲入夢濃。

壁上枯桐忘歲月,床頭老劍識英雄。

丈夫要看好山色,不是關中即洛中。

2.關於 東南西 北的詩句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

《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竹石》 鄭板橋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飲酒》 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登嶽陽樓》杜甫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憶江南》白居易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采蓮曲》(《古樂府》)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青玉案》蘇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春近》 宋·王铚

東風露消息,萬物有精神。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夏日絕句》李清照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魚玄機

憶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東流無歇時

《竹枝詞》劉禹錫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辛棄疾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烏夜啼 李煜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虞美人 李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3.南、西、北風的詩句

東風

年代:宋 作者:宋無

東風吹綠上汀洲,染出江南壹片愁。

長到春來間芳草,不知何地可忘尤。

南風歌

年代:先秦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西風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西風來幾日,壹葉已先飛。

新霽乘輕屐,初涼換熟衣。

淺渠銷慢水,疏竹漏斜暉。

薄暮青苔巷,家僮引鶴歸。

北風

年代:宋 作者:楊萬裏

山雨無休歇,江雲政郁蔥。

如何急灘水,更著打頭風。

草作傷心碧,花能可意紅。

壹年春好處,卻在道塗中。

4.關於東西南北的詩句有哪些

1、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唐代——《送元二使安西》

譯: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幹壹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2、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五代《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譯: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壹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擡頭望天,只有壹彎如鉤的冷月相伴。

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誌和·唐代《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譯: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翺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4、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佚名·南北朝《西洲曲》

譯: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長江北岸。

5、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維·唐代——《入山寄城中故人》

譯: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

6、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白居易·唐代《南湖早春》

譯:不是說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壹年年衰老,我的興致也減少了。

7、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祖詠·唐代《終南望余雪》

譯: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雲間。

8、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李白·唐代《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譯: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謝朓北樓來,迎著蕭颯的秋風,懷念謝先生呢?

9、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王褒·南北朝《渡河北》

譯:傍晚時將驅動征馬,在北山拐角的地方迷失了道路。

10、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李白·唐代《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時送客逢崔侍禦並登此地》

譯:我剛剛在謝亭北送客,就遇到妳喝酒回來。

5.關於 東南西 北的詩句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

《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竹石》 鄭板橋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飲酒》 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登嶽陽樓》杜甫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憶江南》白居易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采蓮曲》(《古樂府》)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青玉案》蘇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春近》 宋·王铚 東風露消息,萬物有精神。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夏日絕句》李清照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魚玄機 憶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東流無歇時 《竹枝詞》劉禹錫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辛棄疾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烏夜啼 李煜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虞美人 李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6.關於洞庭湖的詩句

1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

2

煙波不動影沈沈,碧色全無翠色深。 --雍陶《題君山》

3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嶽陽樓》

4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南匯群崖水,北註何奔放。 --韓愈《登嶽陽樓》

5

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 --範仲淹《嶽陽樓記》。

6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7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8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壹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壹葉。素月分輝,明河***影,表裏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7.關於風影的詩句

1、《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2、《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4、《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5、《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6、《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7、《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

8、《江南春》 唐·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9、《四時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10、《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8.描寫西部典型景色的詩句

1.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2.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3.作品賞評: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空,長雲彌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裏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壹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裏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壹個鳥瞰,壹個概括。

為什麽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門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壹是吐蕃,壹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壹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註,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裏。

第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征,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壹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誌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壹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壹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壹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黃沙”句盡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沈傷感的。

因此末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沈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壹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誌的同時,並不回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壹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壹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壹,是王昌齡絕句的壹個突出優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相關材料:

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這首詩就有這種情形。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延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關東西相距數千裏,卻同在壹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

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另壹說,次句即“孤城玉門關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對象則是“青海長雲暗雪山”,這裏存在兩種誤解:壹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壹種誤解即因後壹種誤解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