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把“學案”當作指南針,指引學生正確前行。
把“學案”當作指南針,關鍵取決於教師編制“學案”的情況,如果“學案”設計思路明晰,框架結構清楚,條理性強,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地引入,學生通過自己解讀,就能自主感知並大體了解文章脈絡。反之,教師不能把它當作展示個人深層次、深能力的渠道,要放下架子,和學生站在同壹水平線,用學生的眼光看事物,用學生的思維思考生活,絕不能高高在上,把學生高估,這樣不但壹節課下來,學不到什麽東西,而且還會對今後使用“學案”產生逆反心態,不易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真正發揮其指南針的作用,給學生指明方向,培養學生根據指南針的提示,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初壹《散步》學案中設計的3個學習目標:A創新命題,解讀文意,領悟以小見大的構思美;B品味賞析,讀出韻味,揣摩清新樸質的語言美;C體驗感受,表達真我,體悟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學案”是學生學習文本、解讀作者心靈進行自主學習的橋梁。學生如何在這座橋上行走如輕雲駕霧,與師生***同使用“學案”的效果有密切關系。“學案導學”活動開展已有兩個月時間,師生的認識程度、使用程度由生而熟,壹些不和諧的音符也逐漸隨著師生觀念的更替而趨消失,壹些簡單、可行方法和技巧逐漸被廣泛運用,教師駕馭起來得心應手,學生使用起來方便順手,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壹是把“學案”當作指南針,指引學生正確前行。
把“學案”當作指南針,關鍵取決於教師編制“學案”的情況,如果“學案”設計思路明晰,框架結構清楚,條理性強,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地引入,學生通過自己解讀,就能自主感知並大體了解文章脈絡。反之,教師不能把它當作展示個人深層次、深能力的渠道,要放下架子,和學生站在同壹水平線,用學生的眼光看事物,用學生的思維思考生活,絕不能高高在上,把學生高估,這樣不但壹節課下來,學不到什麽東西,而且還會對今後使用“學案”產生逆反心態,不易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真正發揮其指南針的作用,給學生指明方向,培養學生根據指南針的提示,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初壹《散步》學案中設計的3個學習目標:A創新命題,解讀文意,領悟以小見大的構思美;B品味賞析,讀出韻味,揣摩清新樸質的語言美;C體驗感受,表達真我,體悟尊老愛幼的人性美。“創新”、“品味”、“體驗”、“解讀”、“讀出”、“表達”這些動詞的運用,學生讀完,便知道此文要學習什麽,怎麽學,把握起文章脈絡就會胸有成竹,知道怎樣探討問題、怎樣深入文本內涵等等,上課就會事半功倍地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二是把“學案”當作航船,帶領學生正確航行。
“學案”提前發給學生,就是讓學生提前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並非教師撒手不管。相反,教師要把它當作航船,帶領學生正確航行,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壹些技巧復雜,探究有困難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方法指導,讓學生悟出規律,總結出經驗。這樣,學生在自己航行時,能自己斬波推浪,自己到達彼岸。例初壹《散步》探究賞析部分設計的這個問題“文章雖然沒有華美的語言,可是文中壹家四口間的濃濃親情,卻在質樸清新的字裏行間撲面而來。請同學們再次選讀課文,選擇妳喜歡的句段,細細品味其對人物的表現作用,並放聲朗讀。”怎樣品味,學生往往不知從何處入手,把握不準。這時教師的引航就至關重要。教師把“本文推薦賞析語句方法:A多角度賞析;B替換法,比較賞析。”呈現在“學案”上,學生可根據示例引航,不僅品評到很多優美的語句,而且還能快捷地解讀文本,掌握文本,對提高課堂效率就有很大的作用。
三是把“學案”當作按照燈,照著學生繼續前進。
利用“學案”上課,主要目地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各方面能力,才能用敏銳的眼光發現問題,思索問題的角度就能深入切入點,有針對性有層次的突破難關。所以,“學案”要始終當壹個探照燈,照著學生堅持不懈地前進。例如初二《音樂巨人貝多芬》積累遷移部分設計的這個問題“用學到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的方法,做人物速寫,所刻畫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學,不說出姓名,然後,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據所寫的外貌判斷是誰。”這個問題的設計,不僅延伸文本知識,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觀察能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此而推出,只要以後遇到人物描寫,學生就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怎樣把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也就耳熟能詳了。學知識,掌本領,不是為壹時之用,而要作為終生成長需要的財富,關鍵時刻能用上派場,達到目標,實現自己的目的。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案”的使用也是講究技巧的,只要使用得法、得力,對提高課堂效率有幫助,我們就應該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