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親子愛文言文

親子愛文言文

1. 關於“母愛”的文言文50字

1、《孟母三遷》兩漢·劉向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2、《項脊軒誌》明·歸有光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壹。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壹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壹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壹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3、《列傳·第二十壹章》房玄齡等

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那人,漢太尉嵩之曾孫也。出後叔父,徙居 新安。年二十,不好學,遊蕩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輒進所後叔母任氏。任 氏曰:“《孝經》雲:‘三牲之養,猶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 入道,無以慰我。”因嘆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蔔 鄰,教有所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於我何有!”因對之流涕。 謐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 百家之言。沈靜寡欲,始有高尚之誌,以著述為務,自號玄晏先生。著《禮樂》、《聖真》之論。後得風痹疾,猶手不輟卷。

4、《母儀傳·魏芒慈母》劉向

魏芒慈母者,魏孟陽氏之女,芒卯之後妻也。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皆不愛慈母。遇之甚異,猶不愛。慈母乃命其三子,不得與前妻子齊衣服飲食,起居進退甚相遠,前妻之子猶不愛。於是前妻中子犯魏王令當死,慈母憂戚悲哀,帶圍減尺,朝夕勤勞以救其罪人。有謂慈母曰:“人不愛母至甚也,何為勤勞憂懼如此?”慈母曰:“如妾親子,雖不愛妾,猶救其禍而除其害,獨於假子而不為,何以異於凡母!其父為其孤也,而使妾為其繼母。繼母如母,為人母而不能愛其子,可謂慈乎!親其親而偏其假,可謂義乎!不慈且無義,何以立於世!彼雖不愛,妾安可以忘義乎!”

5、《八說》韓非

慈母之於弱子也,愛不可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隨師;有惡病,使之事醫。不隨師則陷於刑,不事醫則疑於死。慈母雖愛,無益於振刑救死,則存子者非愛也。子母之性,愛也;臣主之權,策也。母不能以愛存家,君安能以愛持國?明主者通於富強,則可以得欲矣。故謹於聽治,富強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謀計。法明則內無變亂之患,計得於外無死虜之禍。故存國者,非仁義也。仁者,慈惠而輕財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誅者也。慈惠,則不忍;輕財,則好與。心毅,則憎心見於下;易誅,則妄殺加於人。不忍,則罰多宥赦;好與,則賞多無功。憎心見,則下怨其上;妄誅, *** 將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輕犯禁法,偷幸而望於上;暴人在位,則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亂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國者也。

6、《列女傳·母儀傳·鄒孟軻母》

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詩雲:“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謂也。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廝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so.gushiwen/searchx?value=%E6%AF%8D

2. 愛蓮說文言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水陸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有很多。

濂溪清賞

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

唐朝以來,人們十分喜愛牡丹。

我(卻)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裏生長出卻不淤泥沾染,在清水裏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空,外面直。

不長出外蔓,不長出側枝。香氣遠播,更顯得清幽。筆直而潔凈地立在那裏,(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能親近而不莊重地玩弄它。(焉:句末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啊”“呀”等語義虛詞。)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愛菊花的人,自陶淵明以後就很少有聽聞了。喜愛蓮花的人,和我壹樣的還有誰呢?喜愛牡丹的人,幾乎所有人都喜歡牡丹吧!

3. 在古文中那壹句有關於母愛的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壹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沈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壹親;母愛,人間第壹情。字嚴

世上惟壹沒有被汙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4. 關於父愛的文言文(必須是文言文,且有記錄)

壹;宋淩雲《憶父》

吳樹燕雲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二;

父言語重,愛穩如山。

壹日,吾食飯之,父見吾喜食肉骨,暗喜:孩喜便需多給之。於是乎,曰:“子食任意塊?”吾思:父喜食大多,便曰:“小便之。”父觀後望,夾為之最少肉骨。吾見狀,呼:“父,此才乃大塊也。”父曰:“何也?”吾思而又索,大呼曰:“乃父是否思讓之吾也?”父呆楞曰:“吾自不知。”說罷,垂頭食飯,不語。

吾呆似木,思:父乃何意?若久,悟得——父思吾食好,方才挑小塊也!

父往日雖言語重,但卻毫無害心也。思此,方才明了,呼曰:“父言語重,愛穩如山。”

三;

《佛說父母恩情重難報篇》

四;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為人子,方少時。尊長輩,習禮儀。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親養兒,多辛苦。報春暉,寸草心。孝父母,不能忘。愛父母,生孝情。存孝意,獻孝心。父母心,知體諒。心裏話,不隱瞞。求上進,父母安。孝父母,不能忘。

五:

子女對父母的感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出自《詩經》。

六:

父母對子女的感情:“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出自《勸孝歌》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壹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5. 文言文《兼愛》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譯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不互相爭奪,沒有盜賊,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愛,這樣天下就太平了。聖人既然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怎麽能不禁止人們互相仇恨而不勸導彼此相愛呢?所以,天下人能彼此相愛才會太平,互相仇恨就會混亂。

天下之人皆不能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

譯文天下的人都不相愛,那麽強大的壹定會壓迫弱小的,富有的壹定會欺侮貧窮的,顯貴的壹定會輕視低賤的,詭詐的壹定會欺騙愚笨的。天下壹切禍亂、篡位、積怨、仇恨等之所以會發生,都是由於互不相愛引起的。

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譯文愛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愛他,利於別人的,別人也必然利於他,憎惡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憎惡他,殘害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殘害他。

無言而不應,無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即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譯文沒有什麽話不答應,沒有什麽恩德不報答,妳把桃子投給我,我用李子回報妳。這就是說,愛人的必定被人愛,而憎惡別人的必定被人憎惡。

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

譯文愛別人並不是不愛自己,自己也在所愛之中。

愛人非為譽也,其類在逆旅。

譯文愛人不是為個人沽名釣譽,就像旅店接待客人壹樣,是為了與人方便。

愛眾眾世與愛寡世相若,兼愛之有相若。愛尚世與愛後世,壹若今之世人也。

譯文愛世間多數人和愛世間少數人相同,兼愛就是這樣。愛上世之人和愛後世之人,都像愛今世之人壹樣。

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譯文現在有人犯了小過錯,人們知道了就非難他;對於犯了像攻打別國那樣的大錯誤,卻不知道非難他,還加以稱頌,稱之為義,這能說是懂得義和不義的區別嗎?

6. “愛”用文言文怎麽說

”愛”用文言文表示有以下幾種:

1、愛。如唐代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意思:我非常敬愛孟老夫子,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2、慕。如先秦《九歌》屈原詩:“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意思:含情註視巧笑多麽優美,妳會羨慕我的姿態婀娜

3、戀。如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意思: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裏魚向往著從前深淵。

4、憐。如唐代元稹《遣悲懷三首其壹》:“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意思:東晉宰相謝安最寵愛的侄女謝道韞,自從嫁給齊國的貧士黔婁後任何事都不順遂。

5、喜。如唐代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意思是:創作文最忌諱坦蕩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錯誤。

擴展資料:

文言文中“愛”的意思:

1、憐惜;同情。約前502-約前422年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意思:如果憐惜他受重傷,那不如不要傷害他。

2、愛惜。西漢司馬遷《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意思:吳廣向來愛惜人才,士卒大多是被他用。

3、吝嗇。戰國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吾何愛壹豐”。意思:齊國雖然狹小,我怎麽會吝嗇到舍不得壹頭牛的地步呢?

4、喜愛。唐代韓愈《師說》:“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意思:(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

5、喜歡。唐代杜牧《阿房宮賦》:“秦愛紛奢,人亦念***家”。意思: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