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它雖不像春節、中秋那般是法定假日。但七夕以它獨特的文化內涵,成為了非常重要的壹個節日,自古至今壹直如此。
愛情,是人類情感中最復雜且又是最美好的壹種情感。七夕象征著愛情,象征著美好,離別後的重逢便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壹。
牛郎織女看似本不該相愛,壹個是平凡到不能再普通的人,而另壹個卻是夢中都不敢出現的仙女。但世間哪有本不該相愛的愛情,愛情可以超越壹切包括年齡、身份地位。
現實總是那麽殘忍,幸福過後來臨的往往是淒苦,牛郎織女的幸福更加短暫,可他們深深的愛著彼此,他們的愛不懼任何阻擾。便是這份愛的力量,他們不僅打動了上天,給了他們壹年壹次見面的機會。更打動了人間萬物,面對天塹本只能遙遙相對,但喜鵲們用自己的身體為他們架起了壹座相擁的橋。
李清照本不應是"織女"卻比織女還苦千古第壹才女李清照本該過的很幸福,但這世上之事哪有什麽本該?她很不幸,她的愛情甚至比織女還苦。
十八歲便嫁給了趙明誠,看似門當戶對,又有相同的興趣愛好,他們也確實有過短暫的幸福。但他們的愛情壹直經歷著考驗,現實雙方父親政見不合,甚至是彼此排擠,為此他們分離過。重逢後,又因為趙明誠出仕更是聚少離多。
千古絕唱"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便是李清照思念夫君之作。但李清照的相思大作,可不止《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這壹首。
那壹年李清照在安徽池州,趙明誠則被任命為湖州知州。七夕到了,連牛郎和織女都可以想見,唯獨李清照與趙明誠不得見。
七夕夜思念更濃,滿是相思盡是離愁,飽受相思之苦的李清照寫下了七夕名篇《行香子·草際鳴蛩》也叫《行香子·七夕》。
行香子·草際鳴蛩這首詞李清照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過描寫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來烘托自己對趙明誠的思念之情,抒發對與丈夫聚少離多的離愁別恨。
行香子·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上片通過寫景,通過深夜蟋蟀的叫聲和梧桐樹葉落地的聲音,來描繪深夜的寂靜,表達出自己的孤寂。再通過對牛郎織女壹年才能相見壹次的悲嘆,來烘托出自己與夫君不能相見的離愁。
下片描寫李清照仰望星空,想起牛郎織女壹年只能相見壹次,而且很快又要別離,在嘆息牛郎織女的同時,何嘗又不是在說她自己呢?特別是最後"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李清照用三個"霎兒"疊詞,看起來有些調皮,實則是切是壹種深深的無奈。而"霎兒"也表達出,就算是見面也是"霎兒"又別離了。
李清照的這首詞中,看到的是李清照的孤寂、淒苦、無奈還有無助,長期與丈夫別離的淒苦以及對現實的無奈和無助。
結語從這首驚艷了千年的《行香子·七夕》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愛情有多苦,甚至苦過牛郎與織女。
牛郎織女最少知道每年的七月初七可以見面,而李清照和丈夫什麽時候能相見,她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