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
典出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句,在寫"春風又綠江南岸"壹句時,壹個"綠"字反復推敲,反復修改,先後從“到”、“吹”、"過"、"來"、"駐"……壹直改到"綠"字方滿意為止,於是才有了這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
2、下筆欲生風,磨礱日有功。推敲詩益煉,駢儷語尤工。樓鑰《蔣慈溪挽詞》。
譯文:想要下筆的時候像風壹樣,就要每日磨練。推敲使詩句精益,伉儷俊秀,工整。
3、“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時代過著富貴生活。在他十三歲時,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遷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從此,曹雪芹過著困頓生活。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這部巨著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但全書尚未完稿,他就因愛子夭折悲傷過度而壹病不起,「淚盡而逝」,終年還不到五十歲。
4、古往今來,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過功夫。 ------何其芳
寓意就是告訴我們,不斷修改才是我們進步的階梯。
5、不要急於寫作,不要討厭修改,而要把同壹篇東西改寫十遍,二十遍。-----列夫托爾斯泰
寓意告訴我們,凡事不能急於求成,沈著冷靜、尋尋漸進、精益求精。
2.有關修改詩句的故事 要好的相傳,蘇東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壹起論詩,互相題試。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後,要哥哥從中各加壹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後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的思索後,得意的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壹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擊節稱妙。 這樣壹改究竟妙在何處?我們不妨也來玩味壹番。“輕風”徐來,“細柳”動態不顯,怎能配得上“搖”、“舞”這類較露的動詞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處,與“輕” 、“細”相宜,顯得和諧,並且又把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了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給人以壹種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隱”也欠貼切。試想,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滿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麽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這樣,好壹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這壹首詩的感染力,真是壹字生輝。
壹天,唐朝年輕的詩人賈島去長安參加考試。他騎著驢,在大街上壹邊走壹邊想著他的詩句。突然,他想到了兩句好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又壹想,覺得“推”字改為“敲”字更好壹些,他想的正入神時,只聽得對面喊了壹聲:“幹什麽的?”還沒弄清楚是怎麽回事,便被拉下驢,帶到韓愈面前。原來,他碰見了大文學家韓愈和他的隨從,等賈島把事情說了壹遍後,不但沒有受罰,反倒引起了韓愈對詩句的興趣,韓愈想了壹會,"還是敲字好。靜靜的夜晚,在月光下,壹個僧人敲門,動靜相見,這個情景是很美的。”於是“推”字改為“敲”字。後來,“推敲”便成為人們反復考慮的意思。 詩人為了壹個字而反復推敲,千錘百煉,這種壹絲不茍的寫作精神,對我們的啟示應該是不言而明了吧。煉字,在今天看來,我們不妨把它看作寫作後的修改。我們同學寫作文時不註意修改,總是喜歡“壹氣呵成”,然後萬事大吉。這不是壹種好的作文習慣。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我們真的應該向古人學學這方面的工夫。當然,我們大可不必“撚斷數莖須”,但是文章寫成後必要的修改還是很有必要的。
3.文章反復修改的詩句壹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壹首詩,其中兩句是:
“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壹時不知哪個字好。於是,壹面思考,壹面用手反復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
韓愈看到,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妳騎驢子怎麽低著頭,也不朝前面看看?”
賈島壹驚,慌忙下驢,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講了壹遍。
韓愈聽後,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沈靜得沒有壹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推敲”壹詞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煉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意為反復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