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文壇上,蘇軾毫無疑問的是壹個了不起的天才,然而就是這樣壹位天才,在文學上大放異彩的同時,卻壹生都因“烏臺詩案”再也無法在仕途上有所作為。
壹、清輝萬裏,思緒無邊,醉裏寫出世人難以超越的千古名篇之後,“烏臺詩案”猶如壓在蘇軾身上的“五指山”,即便他被解放了,然而卻只能遠離朝廷,輾轉到各地為官,他也曾經壹度要求調到離弟弟蘇轍較近的地方,期望能夠與弟弟經常聚會。公元1074年,蘇軾到達了密州,以為這次可以與弟弟相聚了,哪知事與願違,等他到了以後,與弟弟相聚的願望仍然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蘇軾與弟弟蘇轍自從分別以後已是七年沒有得見,這時候已經是熙寧九年的中秋。是夜,長空萬裏,壹輪皓月照山河;圓月,千戶人家,滿是屋檐灑銀灰;遠眺,兩地相望,盡是相思惹人惱。
於是,在此中秋之夜,蘇軾歡飲達旦,大醉之後,他吹著颯颯秋風,仰首望著皓月當空,低頭看著銀灰萬裏,心裏想著遠親近戚,更是想著離散多年的弟弟,想著壹路多變的人生,想著平生失意的官場,蘇軾萬千感情,壹時之間傾瀉於筆端,寫出了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沒想到卻因此名垂千古,至今難有人能夠超越。
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詞開頭的序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說的是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緣由,中秋這天夜晚,蘇軾高興異常,因為為老百姓辦了許多實事,自己管轄的地方壹片祥和,百姓安居樂業,蘇軾大喜,壹時興高,壹不小心痛飲到了天亮,明月尙在,清輝依舊,蘇軾不由自主地想起親人,想起弟弟蘇轍。所以蘇軾揮毫潑墨,以詞的形式寄托思念。
上闋第壹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的問青天,“把酒”二字真的是絕妙至極,道出了蘇軾酒後把青天都當成了朋友,以酒相問,體現了蘇軾浪漫的情懷與豪放的性格。而深層的隱喻是,蘇軾自己被調往了密州,但他仍然關心著天下大事,期望著有朝壹日能夠被調回朝廷,重新得到重用的復雜心情。
第二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承接第壹句,表達了壹種對明月的贊美與描寫,想想人間今日此時,正是花好月圓;想想此時的天上月宮,不知又是何年何月?那美輪美奐的月宮又會是什麽樣子的呢?想必月亮到了壹年之中最圓的時候,月宮裏壹定也會是壹個美好的日子。
第三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壹句頗有謫仙李白的口吻,在蘇軾大醉之時,他以月宮中的仙人自居,秋風拂來,他壹下子誕生了 “我欲乘風歸去”,回到月宮中的想法。但是接下來他又說,那裏雖然是瓊樓玉宇,但是那裏是不是也太高了,那裏的寒冷壹定讓人無法承受。短短十七個字,蘇軾就把對月宮的向往和對人間的留戀的矛盾心理,巧妙地表達了出來。
而蘇軾之所以充滿了對月宮的向往,主要是表達了他對現實世界的不滿。蘇軾壹生誌向高遠,但壹生之中卻遭受了仕途上的無限坎坷,遭遇了人生的無數波折。而在他大醉之時,他在人間所遭受的種種不滿,都壹股腦兒地倒了出來,從而表達了壹種對天上月宮中那樂土的向往,可是“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又表達了他的矛盾心理,通過壹番內心的爭鬥,他最後表達了堅決留在人間的意向。
第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中的“起舞弄清影”,大有唐代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影子,表達了蘇軾醉後與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壹起嬉戲的情景,而“何似在人間”又讓人感覺壹下子回到了人間,壹下子回到了現實。表達了壹種與其去那清冷高寒的天上月宮,倒不如在人間翩翩起舞,雖然渡盡劫波,但是人間有人間的快活,在那月光的清輝中,至少有自己的清影為伴。表達了蘇軾積極樂觀,豁達大度的思想。
到了詞的下闋,蘇軾把筆觸主要放在了人間,在第壹句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把靜的物體和動的月光連起來壹起描寫,合成壹處,動靜結合,恰到好處,體現了夜的深沈,體現了景的靜謐,體現了人的無眠,畫面感呼之欲出,如在眼前。
就這樣,隨著蘇軾的筆尖遊走,我們仿佛看到了秋夜的月光灑落在參差的十萬人家,那朱樓高閣隨月光流轉,雕花的門窗之上閃爍著滾動的星光,而蘇軾卻在房中久久不能入眠。在他若有所思的臉上,他到底是在思念家人,想念弟弟,還是在思考宇宙和人生?
第二句的“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把月亮擬人化,以壹種嘆息的口氣反問,月亮不是對人間有什麽怨恨吧,為何偏偏專挑在人們離別之時而最圓呢?讓人徒增煩惱與憂愁,讓人徒增相思與離愁,而蘇軾本人,則是更加地思念家人與弟弟。
第三句是充滿了理想的思考和哲理鮮明的壹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壹句急轉直下,從剛剛的埋怨月亮的怨恨人間,現在又辯證地表達了月亮運行的內在規律,說月亮也有自己的遺憾,雖然它有清輝萬裏的時候,有圓如玉盤的美滿,但它也會受陰晴天氣的影響,有烏雲無故遮擋的時候,有缺月如鉤的時候。
因此,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無缺的東西存在。那麽世間的規律既然如此,沒有什麽事是完美的,那我們又何必為短暫的離別而憂傷不已?何必又為陰晴圓缺和悲歡離合而苦惱無盡?這壹句可謂是千古絕唱,韻味無窮,同時也充滿了無限的哲理。
最後壹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表達了蘇軾看透了世界與人生的運行規律,所以最終也看開了人生,從而表現出了壹種豁達大度的情懷和積極樂觀的精神。另壹方面,蘇軾雖然壹開始表達的是對家人對弟弟的思念和牽掛,但是通過對世界與人生的思考,他最終推己及人,希望世間的人們都能夠長長久久,平平安安,這樣的話,即使天各壹方,相離萬裏,也能夠***賞壹輪明月,***享世間壹片祥和的月光。
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成難以超越的千古絕唱,這兩點是關鍵從全詞來看,蘇軾通過對月亮的描寫,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世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成為了本詞最大的亮點,也使得本詞最終成為傳頌不絕的千古名篇,成為了寫中秋佳節的巔峰之詞,從來沒有任何人能夠超越。從取得的藝術成就上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構思奇特,獨辟蹊徑,筆調浪漫極有哲理,意境絕佳,情義濃濃,韻味無邊,具有非常高妙的審美價值,被人們公認為中秋詞不可逾越的高峰。
從本詞的的結構與詞句上來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結構絕佳,句句都是傳唱千年的千古名句,句句都膾炙人口的絕佳詩篇,浪漫色彩極為濃厚,讀來開啟了人們的想象,凝固了人們的記憶。由此可見,蘇軾的詞是非常有意思的,從他的詩詞當中,我們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還可以開啟我們的想象,啟發我們的聯想,是壹筆非常難得的精神財富。
鑒於此,親愛的友友們,在工作和學習之余,建議大家讀壹讀蘇軾的詩詞《蘇軾詞全集》或《蘇軾詩集合註》,在培養興趣的同時,也提升自我的欣賞水平和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因為《蘇軾詞全集》或《蘇軾詩集合註》搜羅了蘇軾壹生最重要的和最經典的詩詞,註解詳細,深入淺出,適合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友友們閱讀和鑒賞,是比較理想的詩詞作品。
或許妳會認為,當今社會,詩詞對於我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從而低估了詩詞的現代價值,甚至也忽略了對孩子們詩詞方面的教育。但事實上,唐詩宋詞等古詩詞在我國的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作用,而且歷來的很多重要人物對詩詞都非常地精通,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古詩詞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文化,融入了我的生活,甚至是融入了我們的血液,所以古詩詞,特別是唐詩宋詞對我們真的是非常重要。
讀詩詞作品自然要讀好詩詞,而蘇軾作為開創了豪放壹派的大詞人,他的很多詩詞自然都是自古以來難有人逾越的經典,而他的《蘇軾詞全集》或《蘇軾詩集合註》自然就囊括了他的經典好詩詞。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讀蘇軾經典的古詩詞,這些詩詞裏散發著不壹樣的魅力,散發著不壹樣的靈魂,我們經常讀壹下這些經典的好詩詞,自然也能提升自我,增加我們不壹樣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