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保持平常心的詩句

關於保持平常心的詩句

1.關於平常心的古詩 古句

1、《竹裏館》

[ 唐 ] 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裏?只有壹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2、《雜詩》

[ 魏晉 ] 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譯文

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飲。

青春壹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壹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並不等待人。

3、《飲酒(其五)》

[ 魏晉 ]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誌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裏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4、《歸園田居(其壹)》

[ 魏晉 ]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譯文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余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裏魚向往著從前深淵。

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裏飄蕩著裊裊炊煙。

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幹擾,靜室裏有的是安適悠閑。

久困於樊籠裏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5、《歸園田居·其三》

[ 魏晉 ]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譯文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裏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

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2.關於平常心的古詩 古句

1、《竹裏館》[ 唐 ] 王維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譯文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裏?只有壹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2、《雜詩》[ 魏晉 ] 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譯文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飲。青春壹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壹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並不等待人。3、《飲酒(其五)》[ 魏晉 ]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誌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裏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4、《歸園田居(其壹)》[ 魏晉 ] 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譯文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余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裏魚向往著從前深淵。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裏飄蕩著裊裊炊煙。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幹擾,靜室裏有的是安適悠閑。久困於樊籠裏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5、《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 ] 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裏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

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3.讓人保持冷靜的詩句

讓人冷靜是詩句有以下幾句,並附上出處和釋義。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只是守著壹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面,去留無意對什麽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轉雲舒。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壹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壹種修行。是壹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壹》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

意思:在石屋裏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裏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

4.關於人應該有平常心,甘於平凡,不急功近利的詩句,急,精彩的有提

1、青溪 / 過青溪水作

唐代: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淡如此。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譯文:進入黃花川遊覽,每每都去追逐那條青溪。溪水隨著山勢,百轉千回,經過的路途,卻不足百裏。水聲在山間亂石中喧囂,水色在深密的松林裏幽靜深沈。

水草在溪水中輕輕搖蕩,蘆葦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我的心壹向悠閑,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寧。但願我能留在溪邊的盤石上,在垂釣中度過我的壹生。

2、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壹邊彈琴壹邊高歌長嘯。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只有壹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3、觀遊魚

唐代: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壹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譯文:閑來無事圍著水池散步看魚兒遊來遊去,正好遇到小童在船上釣魚。同是壹樣地喜歡魚但想法卻各不相同,我是來給魚兒餵食,妳是來垂鉤釣魚。

4、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裏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5、題鶴林寺僧舍

唐代: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譯文:長時間來壹直處於混沌醉夢之中,無端地耗費著人生這點有限的時光。有壹天,忽然發現春天即將過去了,於是便強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賞春色。在遊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壹位高僧閑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5.古詩詞中描寫沈著冷靜的詩句有哪些

1、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唐代:白居易《船夜援琴》

譯文:當那恬淡自然的聲音溶入心海,整個世界永恒而美麗,誰知,哪裏是古,哪裏是今?

2、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唐代:李白《贈漢陽輔錄事二首》

譯文: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到。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魏晉:陶淵明《飲酒·其五》

譯文: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4、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明代:陳繼儒《幽窗小記》

譯文: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代:範仲淹《嶽陽樓記》

譯文: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6.關於心平氣和的詩句

頌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門慧開

孔子積極入世、濟世,但這並不妨礙他保有壹顆平常心。有壹次,孔子讓子路、曾皙(名點)、冉有、公西華各言其誌。曾皙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錢穆分析說,孔子驟聞曾皙之言,“有契於其平日飲水曲肱之樂,重有感於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覺慨然而嘆也”[22]。孔子“喟然”之嘆,值得細細玩味。

孔子在世之時,許多人對其所作所為深為不解,甚至以為孔子是不合時宜的“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論語·憲問》)。但他的弟子卻認為自己的老師是個德行高尚的人。據《論語·子張》載,叔孫武叔曾經詆毀仲尼,子貢遂為老師辯白。子貢說:“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仲尼不可毀”雖然出自子貢之口,但卻頗得孔子思想的“個中三昧”。孔子向來主張“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對於世人的誤解與曲解,孔子不以為忤,心平氣和地泰然處之。

孔子積極奔走於世,但卻屢屢受挫——仕魯碰壁,棄官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困於陳蔡之間”絕糧七日於楚(《史記·孔子世家》)。對於這種種艱難困厄,孔子有著清醒的理性的認識,樂觀視之、泰然處之。孔子認為,這是“時”(時勢)使然。他說:“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敗節。”(《孔子家語·在厄》)因此,孔子說他“不怨天,不尤人”,並感嘆說:“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對於外事外物(相對於“己”而言),孔子強調自我調整——隨機應變、能屈能伸。孔子說:“君子之行己,其於必達於己,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時。是以雖受屈而不毀其節,誌達而不犯於義。”(《孔子家語·屈節解》)但是,這種靈活的能屈能伸有著鮮明而嚴格的原則,那就是“受屈而不毀其節”、“誌達而不犯於義”,關鍵之處在於因“時”得其“中”。金景芳說,孔子思想有兩個核心,壹個核心是“仁”(仁義),壹個核心是“時”(時、中)[23],深得孔子“個中三昧”。

甚至在棲棲惶惶的流浪中,孔子仍然保持著高度的樂觀精神,有時還會來自我解嘲式的“冷幽默”。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師徒被困陳蔡,“絕糧”七日,“從者病,莫能興”,但孔子仍然“講誦弦歌不衰”。隨後,孔子適鄭而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城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臯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困厄之中的孔子,其樂觀堅毅的心態和精神,由此可見壹斑。“欣然笑”三字,甚為傳神,頗可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