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信的文言文古詩

關於信的文言文古詩

1. 帶有"信"字的古詩詞,古文~~

1. 自古驅民在信誠,壹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商鞅》

2.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3. 仗劍行千裏,微軀敢壹言。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王昌齡《答武陵太守》

4. 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範成大《初歸石湖》

5.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6. 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瓏瓏地,***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李清照《漁家傲》

2. 帶有"信"字的古詩詞,古文~~

自古驅民在信誠,壹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商鞅》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

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白居易《琵琶行》仗劍行千裏,微軀敢壹言。

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王昌齡《答武陵太守》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

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範成大《初歸石湖》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雷震《村晚》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瓏瓏地,***賞金尊沈綠蟻。

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李清照《漁家傲》 。

3. 關於信的古詩句關於“信”的古詩句.如:家書抵萬金,等.

張籍的《秋思》(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在寫家信時深感鄉思情切,柔情萬種,“壹行書信千行淚”,說不完,寫不盡,其間充滿了深厚豐富的感情和難以完全表達的矛盾,又似乎有點“書被催成墨未濃”的意味,到帶信人要出發了,仍然擔心漏掉了什麽,覺得還有沒寫完的,又開封想再添上些,卻又不知從何說起.這壹細節寫得非常細膩,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卻韻味猶濃.可以說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所以《唐詩別裁》認為這首詩“亦復人人胸臆語,與‘馬上相逢無紙筆’壹首同妙.”潘德輿《養壹齋詩話》更是推崇備至,以為“七絕之絕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而白居易的“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在寫法上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王灣的“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以“雁傳尺素”來表達,也別有壹番滋味.。

4. 關於信的古詩句

張籍的《秋思》(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在寫家信時深感鄉思情切,柔情萬種,“壹行書信千行淚”,說不完,寫不盡,其間充滿了深厚豐富的感情和難以完全表達的矛盾,又似乎有點“書被催成墨未濃”的意味,到帶信人要出發了,仍然擔心漏掉了什麽,覺得還有沒寫完的,又開封想再添上些,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這壹細節寫得非常細膩,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卻韻味猶濃。可以說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所以《唐詩別裁》認為這首詩“亦復人人胸臆語,與‘馬上相逢無紙筆’壹首同妙。”

潘德輿《養壹齋詩話》更是推崇備至,以為“七絕之絕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而白居易的“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在寫法上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王灣的“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以“雁傳尺素”來表達,也別有壹番滋味。

5. 帶有“信”字的古詩詞,古文有哪些

壹、古詩詞

1、[唐] 白居易 《長恨歌》:東望都門信馬歸

譯文:東望京都心傷悲,任憑馬兒去馳歸

2、[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煙濤微茫信難求

譯文:說它在煙濤浩渺中,實難尋求

3、[宋] 蘇軾 《浣溪沙》:沙上不聞鴻雁信

譯文:沙上看不到鴻雁送來的信

4、[宋] 歐陽修 《蝶戀花·臘雪初銷梅蕊綻》:望極不來芳信斷

譯文:絕望至極等不到信件

5、[宋] 辛棄疾 《鷓鴣天·晚日寒鴉壹片愁》:不信人間有白頭

譯文:不相信人間能有白頭到老的那壹日。

二、古文

1、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吾諫官也,不可令天子殺無罪之人,而信用奸臣。”

譯文:我諫官呢,不能讓天子殺無罪的人,而信任用奸臣

2、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後之矛戟,毀前之幹櫓也。”

譯文:我看到人們,清廉的名聲上,黃金貝進入,信譽顯揚而信守諾言,不知道以後的矛和戟,毀滅前的盾牌啊。

3、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六:“壹日,公廳肅客,有急足聲。喏雲:某知州府有書信,今且往某州下書,回途卻請回信。”

譯文:壹天,公廳敬客,有急腳聲。喏說:我知道州府有壹封信,現在去某某州下的書,回來路上卻請回信

4、元 陳以仁 《存孝打虎》楔子:“ 唐僖宗信任田令孜等,貪財好賄。人民失散,四野饑荒。”

譯文:唐僖宗信任田令孜等,但卻貪愛錢財。人民失散,四野饑荒

5、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來示雲,有人傳 愈 近少信奉釋氏。此傳之者妄也。”

譯文:來提示,有人傳越近從小信奉佛教。這個傳說的是錯誤的

6. 有關誠信的古文、詩句都有那些呢

妳好●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

行:行為。恒:恒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壹概以真誠為準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劄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

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誠之所感,觸處皆通。

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

真誠能感動壹切。●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註·孟子集註》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

●金有壹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壹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

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百慮輸壹忘,百巧輸壹誠。

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神莫神於至誠。

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聖的了。●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君子乾乾不息於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壹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

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感人以誠不以偽。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

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修身處世,壹誠之外更無余事。

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壹靠的真誠。●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荀子·不茍》 聖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至誠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

雜:雜亂。為事:幹事情。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

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

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貪,信者疾偽。

《新唐書·陳子昂傳》廉:清廉。 貪:貪汙。

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

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

●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

●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於實際。

●自古聖。

7. 關於誠信的古詩文

1、陳太丘與友期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

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妳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 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2、文侯與虞人期獵 兩漢:劉向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

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壹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於是乎始強。

譯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澤的官約定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

文侯要出去赴約,隨從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麽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裏呢?” 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去打獵,雖然在這裏很快樂,但是怎麽能不去赴約呢?”於是自己前往約定地點,親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國從此變得強大。

3、吳起守信 明代:宋濂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譯文: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好啊,等我回來就(到妳家)吃飯。”

吳起說:“我(在家裏)等待您壹起進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壹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

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想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4、賈人食言 清代:鄒弢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呼救命。

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登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壹日捕魚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

或曰:"何以不就?"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賈人沒。譯文: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沈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

壹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北的大戶,妳能救了我,我送給妳壹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後,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

漁夫問他:“我救妳的時候妳親口許諾給我壹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妳是個打漁的,壹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壹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沈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沈船的地方。

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妳怎麽不去救救他?” 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於是,漁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裏掙紮了壹陣就沈沒於河水之中了。

5、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先秦:左丘明 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

齊侯不信,曰:“若柳季雲是,則請受之。”魯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魯侯乃獻岑鼎。譯文: 從前,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鎮國之寶-岑鼎。

魯國國君悄悄地換了另外壹個鼎獻給齊君,並向齊君請求訂立合約。齊君不相信魯君會把真的岑鼎送來,便提出:“如果柳季說這是真品,那麽我就接受它。”

魯君只得去請求柳季。柳季說:“您把岑鼎當作是國家的重器,而我則把信用看成立身處事的根本。

眼下妳想破壞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國家,這是臣下難以辦到的事。”魯君無奈只得將岑鼎獻給齊君。

8. 關於禮儀,誠信方面的古詩、古文如題,如果有什麽與古詩相比配的

誠信的 曾子殺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①還,顧反②,為女殺彘③."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④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急不相棄 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壹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幸尚寬,何為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譯文 華歆和王朗壹起乘船避難,有壹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很為難.王朗卻說:" 幸好船還寬敞,有什麽可為難的." 壹會兒賊寇要追上來了,王朗想丟下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 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托身,哪裏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 於是就繼續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劣. 禮儀方面,沒想到詩,給妳點句子 1、世界上最廉價,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壹項物質,就是禮節.——拿破侖.希爾 2、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3、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禮儀越周到越保險.——[英]托.卡萊爾 4、心誠氣溫,氣和辭婉,必能動人.——[明]薛宣《談書錄》 5、知識使人變得文雅,而交際使人變得完善.——[美]喬.富勒 6、謙恭有禮,人人歡迎.——托馬斯.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