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以深沈、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後,又壹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沈,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
從思想內容上看,詠嘆民族命運,呈現出憂郁、感傷逐漸轉向悲壯、高昂的詩風。寫實與象征互滲,想象和感受獨到,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線索,並有大幅度延伸,更為深沈、凝重、睿智,註重在具體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蘊,走向象征。
樸素、凝練、想象豐富、意象獨特、講究哲理,是艾青詩歌的壹貫特點。
《艾青詩選》收集了艾青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41篇。
艾青早期的詩歌,註重通過描寫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引起感覺、發揮聯想、捕捉和選擇意象以凝結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詩歌藝術最顯著的特征之壹。他以革命的現實主義手法,深沈憂郁地唱出了祖國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同時他的詩篇又激勵著千千萬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為神聖的國土而英勇鬥爭。
精彩文句情節
1、《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壹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2、《希望》
夢的朋友
幻想的姊妹
原是自己的影子
卻老走在妳前面
像光壹樣無形
像風壹樣不安定
她和妳之間
始終有距離
像窗外的飛鳥
像天上的流雲
像河邊的蝴蝶
既狡猾而美麗
妳上去,她就飛
妳不理她,她攆妳
她永遠陪伴妳
壹直到妳終止呼吸
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沈.---艾青我愛這土地動亂不安的年代,友誼像陰天的蘆葦,在風中哆嗦著,發出聽不見的哀嘆。 --- 艾青
說什麽家鄉不家鄉,竈王爺貼在腿肚子上。祖國的山河處處都可愛,走到哪裏哪裏就是家鄉 --- 艾青勘探隊員之歌
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座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令人壹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壹草壹木,都由血汗凝成。”......艾青
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去問南來的燕子,去問輕柔的楊柳......艾青《窗外的爭吵》
壹個海員說, 他最喜歡的最起錨所激起的 那搐敞陛緞樁等標勸缽滑壹片潔白的浪花……艾青盼望
誰的淚水退回內心?誰的汗水落地成河!而誰在溯遊在水之中央守住夢想的溫床?生命的洪浪此起彼落。在川流不息的日子裏我守住夢想。守住燦爛的陽光正如守住涉足遠行的方向!...........艾青 守住夢想
人物形象
艾青,男,原名蔣海澄,生於1910年 3月27日,浙江金華人。1928年中學畢業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29年在林風眠校長鼓勵下到巴黎勤工儉學,在學習繪畫的同時,接觸歐洲現代派詩歌。比利時詩人凡爾哈侖給他的影響最大。1932年創作第壹首詩《會合》,此詩以筆名“莪伽”發表於同年七月出版的《北鬥》第二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並組織春地畫社。7月,被捕入獄,在獄中翻譯凡爾哈侖的詩作並創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著創作了《蘆笛》、《巴黎》等。1935年10月,保釋出獄。1937年抗戰爆發後到武漢,寫下《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區,創作《北方》等著名詩篇。同年到桂林,任《廣西日報》副刊編輯,又與戴望舒合辦詩刊《頂點》,此間較重要作品有《詩論》。
1940年到重慶任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工作。此時代表作品有《向太陽》等。1944年獲模範工作者獎狀,並加入中國***產黨。1945年10月隨華北文藝工作團到張家口,後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領導工作,寫有《布谷鳥》等詩。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龍江農墾農場勞動,1959年轉到新疆石河子墾區。1979年徹底平反後,寫下《歸來的歌》、《光的贊歌》等大量詩歌。
他的詩歌風格。解放前,以深沈、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後,又壹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思考人生。“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沈,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建國後出版詩集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海岬上》、《春天》、《歸來的歌》、《彩色的詩》、《域外集》、《雪蓮》、《艾青詩選》等。艾青以其充滿藝術個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實踐著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
精彩片段賞析
礁石
艾青
壹個浪,壹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壹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象刀砍過的壹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裏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從藝術手法來看,在《礁石》壹詩中,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於“礁石”這壹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讀的時候,應該超然於物外,想得更深遠。的確,象征手法的運用,使這首詩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無論妳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無論是壹個人還是壹個民族。這是《礁石》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啟示!
《希 望》
夢的朋友
幻想的姊妹
原是自己的影子
卻老走在妳前面
像光壹樣無形
像風壹樣不安定
她和妳之間
始終有距離
像窗外的飛鳥
像天上的流雲
像河邊的蝴蝶
既狡猾而美麗
妳上去,她就飛
妳不理她,她攆妳
她永遠陪伴妳
壹直到妳終止呼吸
艾青的作品壹般是描寫太陽、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與追求。艾青從對農村勞動人民的熱愛和接近他們的要求出發,十多年來,壹直向他們呈獻著自己最真切的詩情。[9]
艾青的詩歌以它緊密結合現實的、富於戰鬥精神的特點繼承了“五四”新文學的優良傳統,又以精美創新的藝術風格成為新詩發展的重要收獲。這裏既反映了作者的藝術才能,又銘記下他嚴肅的、艱苦的藝術實踐。在他的詩歌中,飽滿的進取精神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帶來鮮明。艾青的詩歌具有鮮明深刻的形象,隨著詩歌結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艾青的詩《樹》
首先回答妳這首詩歌與愛情無關,是關於民族團結力量的.
詩人以詩人敏感的心靈感受和銳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體察到時代和社會脈搏的動向,意識到了我們偉大民族的覺悟已經到來,從原野上壹棵棵“彼此孤離地兀立著”的樹的意象獲得靈感,產生了“在看不見的深處 /它們把根須糾纏在壹起”的聯想。艾青賦予那些生長在大地上的壹棵棵樹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獨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蓋下/它們的根伸長著”的潛在的事實,把它們作為壹個偉大民族正在團結並凝聚成堅強力量的象征。
還有就是:
《樹》寫於1940年春天,當時偉大的抗日戰爭已經進行了兩年多,正轉入艱苦的相持階段。這場偉大的民族戰爭正給予我們全體人民壹次洗禮,使他們的靈魂在戰爭中經受嚴酷的磨練,日益走向精神的覺醒。詩人艾青清醒地感受到了這壹點,產生靈感和聯想,寫作了這首詩。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壹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我愛這土地》導讀
曹津源
太陽與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詩歌特色的兩個概念。詩人對於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陽這壹意象得以表現,艾青仿佛是壹位誇父,至死不渝地追尋著太陽、光明和理想;作為另壹面,與詩人血脈相連的土地也是他壹生壹世都無法割舍的眷戀。他曾說過:“這個無限廣闊的國家和無限豐富的農村生活—無論舊的還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詩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獻給鄉村的詩·序》)艾青對土地的關註,就是對農民、民族、祖國的摯愛。寫於抗戰爆發後1938年的《我愛這土地》就是艾青這種特有的土地情結的代表作。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艾青向祖國捧出壹顆赤子之心,愛國深情的抒發,波瀾起伏,層層推進。
壹、點出土地情結。先償賞起始兩句:“假如我是壹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詩人對土地的酷愛,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傾訴的地步。於是,他只能舍棄人的思維語言而借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瀉他的愛情,在詩人看來,這簡單樸素的往往是最真誠熱烈的。形容詞“嘶啞”,已不能再唱出美麗悅耳清亮動聽的情歌,但這“嘶啞”的歌聲正能抒發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著。於是土地情結的激越歌聲由此響起。
二、傾吐土地情結。可分四層。第壹層:隱喻人民苦難。“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暴風雨”、“悲憤的河流”這些意象告訴我們,艾青魂牽夢繞地愛著的土地,是布滿痛苦、軀體上有太多凝結成塊的流不動的悲憤的土地。當時日寇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等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草菅人命。艾青在《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著相似的描寫:“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風,/像壹個太悲哀了的老婦,/緊緊地跟隨著/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著行人的衣襟,/用著像土地壹樣古老的話/壹刻也不停地絮聒著……”詩人用“寒冷”、“雪”、“風”、“封鎖”等意象勾勒出扼殺著壹個個求生的生命的悲慘處境。兩首詩寫於同壹時期,都表現出詩人對人民苦難的深情關註。第二層,隱喻人民反抗。“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壹句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養育了中華民族,也養育了壹種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無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傳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強大,由悲土地之苦難轉入贊土地的抗爭,詩人的土地情結深了壹層;第三層,“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壹句可以看作是鬥爭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實”壹點,看作是充滿生機的解放區的象征,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象征。總之,詩人的情思已由悲憤、稱頌進入憧憬,表現出堅定的必勝信念,構思又進壹層:第四層,“—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詩人沒有沈溺於對“溫柔”恬靜的“黎明”的欣賞中,為了自己的愛永遠留給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鄭重莊嚴的抉擇。這種獻身精神可以作這樣的詮釋:我來自土地而最終歸於土地,這樣,愛才得以升華,得以永恒。這是壹種多麽超凡脫俗、悲壯高尚的土地情結啊!
艾青《我愛這土地》賞析
這首詩寫於抗戰初期,它集中展現了艾青對土地的壹片赤誠之愛。在個體生命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間,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沈的愛,把自己想像成是“壹只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著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地為祖國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難與悲憤,也唱出大地的歡樂與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將整個身軀融進祖國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對土地的深沈之愛。全詩的感情是強烈而內在的,基調是深沈而憂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