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岑參《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
原文選段:
送君壹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
柏臺霜威寒逼人,熱海炎氣為之薄。
釋義:
置酒送君在那天山城郭,熱海之畔夕陽正要西落。
君居柏臺威嚴好似寒霜,熱海炎氣因而頓覺淡薄!
2、唐代:柳宗元《嶺南江行》
原文選段:
瘴江南去入雲煙,望盡黃茆是海邊。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
釋義:
江水南去隱入那茫茫雲煙,遍地黃茅的盡頭便是海邊。
雨過天晴山腰間大象出沒,陽光灼熱潭水裏水蛭浮現。
3、元代:周德清《沈醉東風·有所感》
原文選段:
羊續高高掛起,馮苦苦傷悲。大海邊,長江內,多少漁磯?記得荊公舊日題:何處無魚羹飯吃?
釋義:
羊續做官,把送來的生魚在庭前高懸;馮依人,為吃不上魚而彈鋏悲嘆。大海旁邊,長江裏面,有多少漁人垂釣的磯岸。我記起王安石當年曾言,江湖隱居,哪裏會吃不到魚羹飯!
4、唐代:高適《宋中送族侄式顏》
原文選段:
大夫擊東胡,胡塵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馬海邊死。
釋義:
張將軍往東擊潰了胡軍,胡軍再也不敢在邊境惹是生非。
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軍隊戰死在沙漠邊緣。
5、唐代:李白《行行遊且獵篇》
原文選段:
海邊觀者皆辟易,猛氣英風振沙磧。
儒生不及遊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釋義:
海邊圍觀的人不由自主地身後退,生怕被箭風傷到,整個沙漠都被騎手的英雄氣概震撼籠罩。
儒生哪比得上遊俠兒,下帷苦讀就算到了白頭又有什麽用!
2.用壹些優美的句來形容“汕頭市南澳大橋”南澳大橋之旅
因為南澳大橋已經建成,所以,爸爸媽媽決定帶我乘公交車到南澳旅遊。
來到南澳大橋,我就看見壹道彩虹橫跨萊蕪渡口和南澳島,多麽宏偉,多麽壯觀。這可是工人們辛苦的結晶啊!每天要劃船出海,還要冒著嚴寒,頂著烈日,沒有他們的辛勤的付出,就沒有人們出行的方便。
我們到了南澳大橋上,遠遠望去,見到南澳島綠水青山,大海無邊無際,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金燦燦的,非常美麗。我觀察起大橋,只見它幹幹凈凈,分為往返兩車道,在主橋段有兩個標誌塔,寫著“南澳大橋”幾個正楷大字。
大約十分鐘,我們過橋了。沿著環島公路行駛到南澳島中心。我們又換乘公交車到青澳灣觀賞北回歸線標誌塔。這個北回歸線標誌塔是剛剛建成的,它規模宏大,在北回歸線正對處兩根石柱托起壹個巨大的鋼球,它象征著地球,中間有壹個小孔,每當夏至站在小孔下面是見不到自己的影子的。
北回歸線標誌塔面向大海,這裏水質好,碧海藍天,還有暖洋洋的沙灘,有可愛的小朋友,有精美的貝殼,有新鮮的空氣……這是壹幅多麽美好的畫卷啊!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麽短暫,轉眼,時間不早了。我們依依不舍地乘坐公交車返回。我忘不了這次南澳之旅,更忘不了南澳那秀美的景觀。
3.關於大海的詩句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望月懷古——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遊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4.我的家鄉南澳作文家鄉的南澳半島
我的家鄉是農村,這裏的風景勝區就是——南澳半島了。
每逢節日,這裏就會人山人海,煙花炮竹聲便日夜不絕。而通往南澳半島的馬路也車水馬龍。來這裏遊玩的多數都是外地人,可能是他們喜歡南澳半島裏波瀾壯闊的大海吧!南澳半島的大海壹望無際,景色迷人,那迷人的景色讓妳流連忘返。那裏的海水是淺藍色的,海水那麽藍,使人感到翡翠的顏色太淺,藍寶石的顏色又太深,縱是名師高手,也難以描摹。海水滿盈盈的,照在夕陽之下,浪濤像頑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躍不定,水面上壹片金光。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壹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拋開煩惱,盡情地坐在沙灘上欣賞。、看著大海,我們的心胸似乎也變得開闊了。在這種境界裏,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海水漲潮了,海水中的波浪壹個連著壹個向岸邊湧來。有的升上來,像壹座座滾滾動的小山;有的撞了海邊的礁石上,濺起好幾米高的浪花,發出“嘩……嘩……”的美妙聲音!
炎熱的夏天裏,來南澳半島這裏遊玩的旅遊客特別的的多、特別的熱鬧。因為大海裏的水特別特別的涼快。那清涼的海水可以讓妳忘掉世界上的壹切。說到這裏我不得不為自己而嘆息,家人不允許我到海裏遊玩,其目的我也清楚:就是為了我的安全著想啦。
在炎熱的夏天裏,誰不想能躺在那清涼的海水裏浸泡啊?而我好像和那清涼的海水隔了壹層天似的。每當看見別人在南澳半島遊泳的時候,我該是多麽的羨慕啊!
我的家鄉雖然是農村,但是它有繁華的城市裏所沒有的波瀾壯闊的大海!
5.有關海上日出的詩句《登北固山望海》——吳筠
此山鎮京口,迥出滄海湄。
躋覽何所見,茫註潮汐馳。
雲生蓬萊島,日出扶桑枝。
萬裏混壹色,焉能分兩儀。
願言策煙駕,縹緲尋安期。
揮手謝人境,吾將從此辭。
北固山:鎮江三山名勝之壹,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古長江入海口離此不遠,江面寬闊如海。詩人因為沒有考中進士,登北固山望海,飄飄然欲去尋仙。
迥出:遠遠超出,滄海即大海,湄:即岸邊,此句描寫的是北固山的雄偉。
蓬萊島:神話中渤海裏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壹。扶桑:神話中的樹木名,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也用以代指日本國。意為雲霧在蓬萊島上生成,太陽從東方極遠處升起。
兩儀:指天和地。極目萬裏混成壹個色,怎麽分得出天和地?
作者吳筠後入嵩山,師從道教上清派法主潘師正,受授上清經法。與當時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應對皆名教世務,並以微言諷帝,深蒙賞賜。後被高力士讒言所傷,固辭還山。東遊至茅山,大歷十三年(778)卒於剡中。弟子私謚“宗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