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耶?非耶? “口水詩”是否為詩
“究竟是文學還是娛樂,這是壹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華中科技大學的付丹老師表示,“口水詩”這壹概念的產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媒體的推波助瀾,而大多數網友也並沒有了解壹些話題詩人的全部作品,僅僅截取了某些作品的某壹個片段加以關註並嘲諷,以此來表現詩歌的壹種“粗鄙化”趨勢。武漢大學的嚴靖老師則認為,我們要慎重考慮文學語言與非文學語言的差別,如作家烏青引發激烈爭論的那首《對白雲的贊美》,就不應該被歸於詩的範疇,更難以稱其為好詩。華中師範大學老師、著名詩人曾巍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詩歌擁有著無限的可能性,我們不應當僵化詩歌的界限。然而,“口水詩”雖然作為壹種策略拓寬了詩歌的可能性,但卻反映出了壹種“倒退的經驗”,這值得我們反思。
壹字之差 “口水”與“口語”要仔細區分
武漢大學的葉李老師從“口水詩”與“口語詩”這兩個定義著手,認為應當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區分。“口水詩”是指像流口水壹樣隨意寫、隨便說文字,而口語詩則是以口語來入詩、寫詩。她說,“詩歌應當是語言、經驗、形式的相互權衡與糾纏,而‘口水詩’卻很少顧及到這些層面的需求,因此也並沒與太大的價值。但是‘口語詩’卻不同,將口語入詩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談到“口語詩”,華中師範大學曾巍老師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評判壹首詩應當遵循兩個標準,“壹是經驗,二是驚奇”。作為壹種寫作策略,“口語詩”刻意去除了壹些詩歌技巧,表面上看起來簡單隨意,實際上具有更高的寫作難度。
備受爭議 “口水詩”該何去何從
“詩歌其實是生活的壹面鏡子。”華中師範大學的付立松同學認為,舊體詩的時代早已過去,“直白化”已成為詩壇的趨勢所在,因此我們應當以包容的心態對待“口水詩”,在質疑它的同時,我們更應當以它來反觀當下的生活狀態。武漢大學的葉李老師也表示,“口水詩”的出現與爭議有助於探索新詩的道路與詩歌的可能性。華中師範大學曾巍老師則指出,詩歌應當兼具“鏡”與“燈”的作用——既反映生活,又能指引生活的方向。他談到,以口語入詩的“口語詩”是民間寫作立場的延續,就其反對艱深、晦澀的詩作這壹功用而言,它具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口水詩”卻是被大眾傳媒所綁架的產物,從這壹角度考慮,以講廢話或反崇高為目的這類“口水詩”仍然是不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