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壹片生機勃勃。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看著這美好的春光。於是,他漫步在小路上,漸漸地向那樹林中走去。
沐浴著春光,他不知不覺的走向了孤山寺北,欣賞著那桃紅柳綠。漸漸的,他又不自覺的走到了賈亭西邊,眼前則是另壹番景色-----錢塘湖。
此時正是早晨,晨霧浮在湖面上,並未散去。錢塘湖面像壹面大鏡子,既清澈,又有濃濃的春意。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又平又低,湖邊的山頭仿佛使雲降低了許多。
白居易陶醉了,他的眼睛漸漸轉向了他身邊的壹株桃樹,他浸在了桃花香裏。忽然,他看到了幾只黃鶯在樹邊飛翔,爭著欣賞那春色,爭著沐浴春光。
不知哪飛來的燕子,竟然被春色迷住了,流連忘返。它們銜來春泥與幹草,搭起了窩,想好好地欣賞壹番。
他又向前走,又看到了另壹番景象:含苞怒放的野花,長的遍地都是,讓人迷戀,讓人陶醉。白居易仿佛也加入了這裏,遍地的野花,淺綠的野草,馬蹄高的它們深知不能與花兒比美,於是紅花配綠葉,讓白居易癡迷不已。
此時,他又回想了湖面的樣子,楊柳春風,樹陰下,幾朵漂亮的白花,正漸漸開放,仿佛是那雪山白蓮。
回到家,白居易開始回憶,寫下了那流傳千古名詩《錢塘江春行》。
錢塘湖春行 第壹人稱
壹盤春卷下肚,就著兩只香椿炒雞蛋,我和元縝各飲美酒壹鬥。乘著酒性,我們往孤山寺而去。
踏節而漫,泥泥小徑兀自滑滑的,而空氣中早已微薰的萋脆的滋味就更加地濃郁了。壹擡眼,孤山寺已經近在跟前。壹陣肅穆的梵樂佛音飄來,讓我心裏頓時產生幾分莊嚴的感覺。而不喜歡阿彌托佛的老元卻壹把把我拉向通往賈亭的小道。
西子湖,千萬年來,壹直就像個多情善詩的少女,眼光裏漾著無邊的春水。賈亭就在西子湖畔,像個多情的文人,守護著他的情侶----西子。這天,正是早春天氣,雲色低卷陰淺,壹絲壹卷,懶懶地在天末舒展開。而西子的波光也在極目的遠處和那低回的垂雲壹般的高、壹般的色顏了。
小息在賈亭木欄,遙視亭西的株株楊樹、柳樹、杏樹,還有那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嫩黃初翠的雜樹,以及填充這樹與那樹之間空缺處的細柔豐媚的卉草,已經有點微醺的我有點陶然了。站立不住間,我壹把我扶著亭子間的雕柱。這時候,幾只早早出窩的黃鶯飛鳴著、爭鬧著,從棵棵樹木裏追逐出來,壹晃就不見了蹤跡。
回顧亭子北面,那裏有壹家農家院舍,幾個也許是住在那裏的燕子此時正在亭子飛檐上啁啁地叫著,嘴巴裏叼著塊塊新鮮的泥土。亭子的東面更加醉人了:那裏有紛亂撲眼的鮮花,高高的花枝招展,惹得我們的眼睛都漸漸地迷亂了。壹騎輕快的馬匹從花叢來,地面的青草淺淺的,剛好可以把馬蹄淹沒。
擡眼望去更遠的綠樹掩映下的西湖,那裏的垂楊依依,白沙熠熠,真正是春天的好去處啊。面對此情此景,我心中的浩然詩興如同錢塘江的春潮,洶湧不可阻擋,壹下子噴薄而出
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的全詩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錢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也是壹首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這首詩寫早春的西湖極有特色,讀後會同詩人壹樣,愛上這湖光山色。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長慶二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剌史的時候創作了這首詩。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註釋: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位於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
2、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壹片。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指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5、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6、行不足:百遊不厭。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壹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壹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7、雲腳:古漢語稱下垂的物象為“腳”,如下落雨絲的下部叫“雨腳”。這裏指下垂
8、沒(mò):隱沒。
9、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
譯文:
錢塘湖春行 春天走在錢塘湖邊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春天來了,湖面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壹片。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繁茂而多彩繽紛的春花隨意分散著,自然清新,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才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此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繪得生機盎然。前四句寫湖上春光,先點明環境,然後寫景;後四句專寫湖東景色,前寫景,然後點明環境。銜接非常自然。
找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錢塘湖春行》賞析
錢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閱讀導引]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之壹。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壹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詩人騎馬所見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駘蕩的春光,表現了世間萬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機,塑造出詩人自身欣然陶然觀景的形象,創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發了喜愛早春風光、恬靜閑適自得的感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溫遷居下圭(今陜西渭南),遂為下圭人,中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題材豐富、內容深刻,表達平易淺近,貼切流暢。現存白詩近三千首,數量當推為唐代詩人之冠。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閑適、感傷、雜律。他本人最得意,價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諷諭詩。在文學上,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潮風雪,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紹]
白居易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剌史的,而在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剌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應當寫於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
[詞語註釋]
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賈亭:唐代杭州刺史賈全所建的賈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雲腳:古漢語稱下垂的物象為“腳”,如下落雨絲的下部叫“雨腳”。這裏指下垂的雲彩。
暖樹:向陽的樹。
亂花:指紛繁開放的春花。
淺草:初春的草,盡管很多,但還不很高。
沒(mò):隱沒。
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
行不足:遊賞不夠,即反復遊賞
[層次結構]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壹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壹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壹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壹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壹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壹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這更是壹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物件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詩文譯意]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壹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詩文賞析]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壹路走來壹路向人們告知春的資訊: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春天走在白堤上,淡淡的湖水就在妳的腳邊,妳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妳的臉上,使妳心中湧生無限溫柔無限愛,妳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妳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壹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擷取其中壹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賞析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壹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壹邊走,壹邊觀賞。後壹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雲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壹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壹團,西壹簇,用壹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麽長,所以用壹個“淺”字來形容。這壹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 *** 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壹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裏,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遊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白居易詩《錢塘湖春行》全詩作者:白居易 (唐代)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全詩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選自《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裏錢塘湖指哪?是西湖嗎?是西湖。《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