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
渚雲低暗底,關月冷相隨。
(崔塗《孤雁》)
野曠雲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風鳴兩岸葉,月照壹孤舟。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
(袁枚)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裏歸心對明月。
(盧綸《晚次鄂州》)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子夜吳歌》)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杜甫《月夜》)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
但願人長久,千裏***蟬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十四橋明月夜,
波心蕩,冷月無聲。
(姜夔《揚州慢》)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
古詩中“月”常與風、花、雪、樹、鳥、泉等景物壹並組成壹幅完整的圖畫,以壹種完美的景致渲染特殊的環境氛圍。同時詩人以酒助興,把酒臨風,屢出佳句。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李白《關山月》)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韋莊《菩薩蠻》)
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李煜《望江南》)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杉袖。
(歐陽修《生查子》)
月落烏啼霜滿天。
(張繼《楓橋夜泊》)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烏,時鳴春潤中。
(王維《鳥鳴澗》)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難》)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暝》)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將進酒》)
從古到今,月壹直是文學家們的寵兒,特別是在感情豐富的詩人們眼中,那朦朧的月光、淡雅的月色、多變的月形無不帶給他們哲學的思辯,於是成就了大量具有深刻內涵的“詠月”之作。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
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
暫滿還虧,暫滿還虧,等得團圓是幾時?
(呂本中《采桑子》)
從月亮的特征來看,盡管人們身在不同的地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都是和這壹特性有關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杜甫《月夜》)
月光較朦朧,月亮上有壹些黑斑,有時周圍還會出現壹困淡淡的光環——月暈,這就增加了它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可以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同時月亮柔和,溫婉,這壹點很適合中國人委婉含蓄的審美習慣,所以月亮成了人們寄托感情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