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詩詞(壹):小 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標示著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不是最低。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壹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壹年中白晝最短的壹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壹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壹些。
2.有關冬至的詩句詩詞有哪些1、《小至》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2、《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壹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3、《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4、《冬至祭》張誌真
香燭鮮花紙錢銀,八果八素並八珍。合家召開追思會,緬懷英烈祭先人。
5、《冬至》左河水
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壹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艷開。
3.描寫冬秋季節的詩句描寫冬天景色的詩句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遊:《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遊:《秋日郊居》)
9.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11、兩個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絕句----杜甫
12、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13、墻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王安石
14.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4.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後兩句是什麽後兩句是:又是壹年寒歲至, 更深月落滿河星。
賞析:這首詩的作者未知。 秋天的景意並未完全消盡,立冬踩著厚厚的落葉,披著清澈高遠的藍天,已急不可待地粉墨登場了。古人作詩,最喜秋季,當蕭瑟的秋風卷起滿天黃沙,當南歸的大雁揉碎天邊艷陽,詩意綿綿不絕。
其他描寫立冬的古詩:
1.左河水《立冬》
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
遍野修堤防旱澇,萬家曬物作冬藏。
賞析:這是壹首描寫冬季第1個節氣情形的七言絕句詩。該詩采用寫實的手法,以短短四句的28字,描寫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在立冬節氣裏,西北風往復南下所帶來的降溫天氣, 使萬木雕零,落葉紛飛。江南地區的農村在抓緊進行農作物的收割、收藏及人們進行水利及農田工程建設等工作的情景。
“北風往復幾寒涼”,是指在我國當時間進入立冬節氣的時候,全國的冬季從此開始。此時,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高空西北風開始時來時去,往而復來,使大地的氣候時寒時涼,特別是這時北方地區的大地開始封凍。
“疏木搖空半綠黃”,指在立冬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樹木開始雕零。長江中下遊地區經歷風霜後,綠色的樹葉在不斷變黃的過程中,壹眼望去顏色有綠有黃,半綠半黃,通過慢慢墜落,使樹木明顯稀疏了起來。特別是我國北方已經黃葉落盡,林木稀疏之狀更為明顯。每當北風吹來,樹梢在空中搖曳,姿態萬千。
“四野修堤防旱澇”,指立冬節氣裏我國的農作物收割已基本完成,全國各地的農民們在四面八方的沃野不失時機地開始了水利工程和農田基本建設。 他們忙於維修和加固用於防洪的堤壩,疏通各類水道,建設水庫,以備來年抗旱與防澇,以保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萬家曬物備收藏”。指此時我國在城鄉千家萬戶的居民們,緊緊抓住冬季難得的陽光進行晾曬糧、豆、棉花等農產品及秋夏衣物等物品, 準備收藏過冬,以作今冬明春或更遠的時候使用。
2.唐.李白《立冬》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賞析:立冬之日,天氣寒冷,墨筆凍結,正好偷懶不寫新詩,火爐上的美酒時常是溫熱的。醉眼觀看月下硯石上的墨漬花紋,恍惚間以為是大雪落滿山村。
擴展資料:
立冬:立冬,二十四節氣之壹,鬥指西北為立冬,太陽黃經為225°,於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冬是季節類節氣,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在古代社會是民間“四時八節”之壹,人們壹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壹個季節,古時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做重要的節日來慶祝。
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在福建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蔔等做成的香飯,這些也都是溫熱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立冬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
5.關於春.夏.秋.冬的詩句詩中春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壹晴方覺夏深。(範成大:《喜晴》)
9.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
詩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遊:《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遊:《秋日郊居》)
9.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6.收集關於“冬至”的詩詞詩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
(陸遊:《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
(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遊:《秋日郊居》) 9.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不知道是不是要這樣的,如果不是那麽請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