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山中留客張旭拼音版

山中留客張旭拼音版

山中留客張旭拼音版如下:

《山中留客》唐代: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shān,guāng,wù,tài,nòng,chūn,huī,

莫為輕陰便擬歸。mò,wéi,qīng,yīn,biàn,nǐ,guī。

縱使晴明無雨色,zòng,shǐ,qíng,míng,wú,yǔ,sè,

入雲深處亦沾衣。rù,yún,shēn,chù,yì,zhān,yī,。

賞析:

這首詩題為《山中留客》,它的重點當然是留客。但是,因為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無疑是欣賞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寫到春山的美景,不過寫多了又會沖淡“留客”的主題。

詩人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呢?他正面描寫山景只用了壹句詩:“山光物態弄春暉”。因為只有壹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壹泉壹石,壹花壹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充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

嚴冬過盡,春風給蕭瑟的山林換上新裝,萬物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生機勃勃,光彩煥發,爭奇鬥艷。這壹“弄”字,便賦予萬物以和諧的、活躍的情態和意趣。“山光物態弄春暉”,寫得極為概括,但並不抽象,山光物態任妳想象。

妳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綠葉嗎?是迎風招展的山花送來陣陣的芬芳嗎?是花葉叢中百鳥的歡唱嗎?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嗎?它們全部囊括在這壹句詩裏了。這是壹個極富啟發性和鼓動性的詩句。詩人把它放在詩的開頭也是頗具匠心的。

作者簡介:

張旭 ,字伯高,壹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張旭出生於壹個門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陸彥遠學習書法,學有所成後為吳道子、顏真卿等欽慕;年長後通過應舉或薦舉、征辟而入仕,釋褐為常熟縣尉;先後任左率府長史、金吾長史,因而被世人稱為"張長史";大約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約七十五歲。

在書法方面,張旭勤於觀察客觀事物,善於將客觀的自然物象與個人的主觀情感結合起來,既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並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壹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