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李白《丁都護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李白《丁都護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丁督護》古詩全文

雲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壹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壹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丁督護》古詩賞析

《丁督護》系南朝樂府舊題,屬《清商曲·吳聲歌》。據《宋書·樂誌》,南朝宋高祖劉裕的女婿徐逵為人所殺,府內直督護丁旿辦理喪事,丁回來後,徐妻(劉裕長女)向他詢問殯殮情況,每問輒嘆息壹聲“ 丁督護 ”,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而制曲,名為“ 丁督護 ”。李白此詩借用舊題,另創新意,深刻地描寫了拖船纖夫的苦難生活。

首二句交待地點、事件,設置特定環境,讓下文纖夫們的苦難生活在這商賈雲集的富庶之地展開,從而形成貧富間的鮮明對比,同時,“ 上征 ”點明是逆水行船,與下文“ 拖船壹何苦 ”相照應。“ 吳牛 ”乃江淮間水牛,“ 此牛畏熱,見月疑是日,所以見月則喘 ”(《世說新語·言語》),這裏,作者化用典故,恰到好處地點出時令——盛夏季節,突出強調拖船之“ ”。“ ”前加“ 壹何 ”,增強感嘆意味,說明苦已至極:由人拉船本是苦事,何況這是逆水而上?更何況這是烈日炎炎的酷暑盛夏?由於是盛夏,久旱不雨,河流變淺,拖船前行便壹發吃力,纖夫們必定是大汗淋漓,口幹舌焦。此時此刻,他們最需要的是壹杯解渴的清水,然而,“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急需解渴卻無水可飲,忍著幹渴還得拖船,則拖船之苦何其極也!“ 壹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悲苦的生活加上哀切的音調,則纖夫心境之淒楚可想而知。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宕開壹筆,從采石方面著眼,進壹步刻劃纖夫們瀕臨絕望的心境。“ 萬人 ”,極寫人數之眾,人眾則所采盤石必多,石多則勢難全運而達於江邊,無法達到而又必須達到,這就是纖夫的悲劇命運。對此,誰能不為之壹灑同情之淚呢?“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這既是作者的沈重嘆喟,又是纖夫們的絕望呼喊:看壹看吧!如此巨大而眾多的石頭堆積如山,“ 千古不絕,則千古嘗為民累,有心者能不睹之而生悲哉! ”(王琦輯註《李太白全集》)

全詩格調沈重,集敘事、抒情於現實生活的客觀描繪之中,抽繭剝蕉,層層深入,“ 落筆沈痛,含意深遠,此李詩之近杜(甫)者 ”(《唐宋詩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