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中秋節別的地方怎麽過的?

中秋節別的地方怎麽過的?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蔔、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竈”。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裏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閑。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裏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采風誌》裏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並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蔔有點貴,和蘋果壹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壹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並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仆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裏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裏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pagebreak@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壹,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於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制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後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裏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壹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壹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壹柄出土於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致的壹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麽? 與其說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為壹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壹個屏棄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靈。於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於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為人。 中秋節真好,好在又壹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並不奇怪。妳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麽。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壹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看來糕點如此,藝術作品和其他許多事情,確實也都是這個樣子。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 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雖然祭月的習俗開始年代無法確定,就現有的文字資料來看,漢代枚乘的《七發》中說,“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潮於廣陵之曲江”,這或許是今天中秋後觀錢塘潮風俗的由來。大約到了魏晉之時,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歐陽詹在《長安玩月詩》序中說:“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則寒暑勻,取之月數,則蟾魄圓。”待到宋時,才正式定為中秋節:“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裏,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月餅被列為節日佳品,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南宋中秋節活動,則更為豐富多彩: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舉,或攜湖海,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並在江上施放萬盞“小點紅”(小羊皮燈),燦如繁星,十分可觀。明清以來,“賞中秋”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還形成燒鬥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等特殊習俗。至今,每逢中秋佳節,民間仍盛行賞月、吃月餅和團圓飯以及舞龍、點塔燈等習俗。 ●北京 老北京的傳統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壹種制作方法,說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壹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 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嘗螃蟹的時節,北京尤其講究品嘗醉蟹。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福建人用福建盛產的檳榔芋和鴨子壹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 ●山東 即墨等地中秋節吃壹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 潞安人在中秋節會宴請女婿。大同縣月餅稱團圓餅,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陜西 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pagebreak@ ●上海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蘇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則必食壹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壹名糖桂花,中秋前後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浙江 杭州的蒓菜鱸魚燴之所以成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僅僅是因為這壹時節的蒓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蒓菜、鱸魚”,棄官返回故裏的史實,這壹故事不僅成為千古美談,並使蒓菜成為思鄉的象征。 蒓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蒓菜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蒓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蒓菜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蒓為多為好。 ●四川 除吃月餅外,四川人也在中秋節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 @pagebreak@ 在川西地區,煙熏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因那時當年生鴨已長大,肥瘦適宜。師傅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後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凈後,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腌漬壹夜後,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幹水分,置熏爐中,用稻草煙熏至呈茶色,出爐放入鹵鍋中鹵熟,食時改刀裝盤,色澤金紅、肉質細嫩、煙香濃郁的煙熏鴨即成。制作煙熏鴨,鹵水的調制極為重要。鹵水要用老鹵,每次鹵時加入適時的香料,食鹽、糖色,鹵制時要用重物將鴨子充分壓入鹵水中,鹵制時間壹般以20分鐘左右為宜,時間過長鴨肉質老,影響質量和口感。 ●廣東 潮汕中秋美食品種頗多,這與潮人過中秋節的文化內涵、潮地氣候、農事生產有很大關系。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壹是糕餅類,潮汕各地月餅,甜的、鹹的、葷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樣種類繁多。還有面餅、軟糕、雲片糕均為中秋節糕餅,為潮人送親戚之佳品,可說潮人送月餅是睦親的習俗;二是潮地中秋節季,天高氣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時,柚、柿、楊桃、菠蘿、石榴、橄欖、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壹類美食;三是農產的芋頭、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漿也是潮人喜歡的。其中,中秋月餅是潮人壹年壹度的傳統食品,過中秋節,沒有壹個潮汕人不品嘗壹下月餅的滋味的。雖然月餅可以有各種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壹個***同的特點,即要求是正圓形。芋頭、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貴州 黔式月餅不同於廣式月餅,它是用烤的方法,用面粉500克、豬板油、糖稀、清水拌勻 揉成水油皮;面粉250克與豬油拌合擦成“幹油酥”。分別下劑後,將幹油酥包入水油皮中,開暗酥制成40克壹個的酥皮坯劑子,再將每個劑子按圓餅皮子備用。芝麻、瓜子肉、核桃烤熟,剁成細粒混合,加入熟火腿末、大棗、瓜蓉、熟粉、冰糖、鹽拌勻成餡料。 @pagebreak@ 將適量的餡 料包入皮坯劑中,收口朝下,壓成扁圓形,放入刷過油的烤盤中,入烤爐用面火210℃,底火180℃的爐溫烤15~20分鐘至表面金黃、裏面成熟即成。色澤金黃、外殼酥脆,層次分明;餡心甜中帶鹹,香甜爽口,營養豐富。師傅說酥層要開得薄而均勻,月餅坯子入烤盤時要墊上壹張白油紙。 ●臺灣 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宜蘭地區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壹種叫“菜餅”的食物。菜餅以面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臺南地區則有在中秋節吃麻薯的習俗。 近年來,臺灣的中秋節又發展出壹種新的活動———烤肉。 此外,臺灣壹食品公司根據消費層次的不同需求和中秋節期間暑氣未消的特點,推出全新概念的中秋雪月餅。何為雪月餅?雪月餅就是冰淇淋月餅,清涼降溫,口感滑爽,內餡分三種口味———香檳甜心、夏威夷派對、維也納咖啡。此款月餅還全面采用日式精致包裝、具有保溫作用的保力龍包裝盒,保證雪月餅在壹定時間內不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