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吳融原文_翻譯及賞析

吳融原文_翻譯及賞析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於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後期,壹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後三年,曾經盛極壹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壹。 吳融 作品風格

吳融對於詩歌的思想,最直接的表現在他為貫休所寫的〈禪月集序〉中,全篇序文大致前半敘寫他對詩歌的看法,後半描述貫休行止以及他與貫休的交誼,其文曰:

夫詩之作者,善善則詠頌之,惡惡則風刺之,茍不能本此二者,韻雖甚切,猶土木偶不生於氣血,何所尚哉?自風雅之道息,為五言七言詩者,皆率拘以句度屬對焉。既有所拘,則演情敘事不盡矣。且歌與詩,其道壹也。然詩之所拘悉無之,足得於意,取非常語,語非常意,意又盡則為善矣。國朝為能歌詩者不少,獨李太白為稱首,蓋氣骨高舉,不失頌詠風刺之道。厥後白樂天為諷諫五十篇,亦壹時之奇逸極言。昔張為作詩圖五層,以白氏為廣大教化主,不錯矣。至於李長吉以降,皆以刻削峭拔飛動文彩為第壹流,而下筆不在洞房蛾眉神仙詭怪之間,則擲之不顧。邇來相­ 學者,靡漫浸淫,困不知變,嗚呼!亦風俗使然。君子萌壹心,發壹言,亦當有益於事,矧極思屬詞,得不動關於教化?(後略)

綜合此段文字所述,可以整理出吳融於詩歌有三個重要觀念:

重頌詠諷刺之道

從吳融的三百零壹首詩歌創作中,可以發現表現頌詠諷刺之道者,幾乎在各種題材中,皆有出現。如前文「寄贈酬答」壹類提到的〈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寄尚顏師〉、〈贈方幹處士歌〉等詩,皆是實踐「善善則頌詠之」的作品,如〈贈蛖光上人草書歌〉“篆書樸,隸書俗,草聖貴在無羈束。江南有僧名蛖光,紫毫壹管能顛狂。人家好壁試揮拂,瞬目已流三五行。摘如鉤,挑如撥。斜如掌,回如斡。”在「登臨遊旅」壹類中更是不乏批評、諷刺之作,如〈金橋感事〉壹詩,就是他對朝廷錯估情勢,輕率用兵之事,委婉的表達批判之意,也透露出他希望與外族和平***處的反戰思想;其它如〈華清宮二首〉、〈華清宮四首〉所表達的諷刺之意,更為強烈,如其〈華清宮四首〉之壹:

中原無鹿海無波,鳳輦鸞旗出幸多。今日故宮歸寂寞,太平功業在山河。

詩中提到帝王出幸,實是諷刺安祿山亂起,明皇偕貴妃倉皇奔蜀,而晚唐僖宗也曾因黃巢之亂奔蜀,相似情境的重復上演,今昔對比,使得吳融的諷刺更加真實而深刻。 而「詠人、詠物」類中,〈平望蚊子二十六韻〉、〈賣花翁〉等詩,也都隱含深刻的諷刺,如其〈風雨吟〉詩雲:

官軍擾人甚於賊,將臣怕死唯守城。又豈復憂朝庭苦弛慢,中官轉縱橫。李膺勾黨即罹患,竇武忠謀又未行。又豈憂文臣盡遭束高閣,文教從今日蕭索。(後略)

詩中對於官逼民反,將臣怕死,宦官亂政,朋黨為禍表達了他最深的憂慮,又對於忠良不行,文教不興的情況感到憂愁。 詩歌表現諷頌之道,可上追至《詩經》的傳統,吳融又特重「風雅之道」,顯示吳融具有儒家的宗經思想。在這樣的價值思想體系之下,又適逢晚唐的紛亂,吳融的詩歌確實能夠切合「善善則頌詠之,惡惡則諷刺之」的思想,表現相當搶眼。

尚實用教化之功

吳融強調詩歌諷上化下的實用價值,顯示他重視詩歌實用教化的功能,他重頌詠諷刺之道。而他在〈禪月集序〉中,提到白樂天的「諷諫五十篇」即指樂天的〈新樂府〉五十首,吳融美其為「壹時奇逸極言」,這類諷刺的作品,正是白樂天自己最為看重的部分,吳融更同意張為將樂天列為「廣大教化主」,顯示吳融對於樂天詩歌能夠實現教化大眾之功能的贊賞,更有仿效樂天之作,如吳融的〈賣花翁〉壹詩對富貴人家壟斷春色的批判,正是模仿樂天〈新樂府-賣炭翁〉的題目和立意而作,內容則效樂天〈秦中吟十首-買花〉,且諷刺更為曲折委婉,卻又直指重心。為了實現教化民眾的功能,詩歌的俚俗、白話是很重要的,吳融雖有尚實用教化的想法,也確實作有不少諷刺味道濃厚、具實用價值的詩歌,但若以詩歌語言來衡量其教化大眾之功效,吳融恐怕是微乎其微的。在其近體詩中,語言是相當雅化的,其著重聲律、用典等藝術表現技巧,是跟隨著晚唐文壇唯美文學風格而走的,詩雖不濃艷,卻十分的文人化,他與羅隱、杜荀鶴、聶夷中等人壹樣生逢亂世,壹樣內心矛盾痛苦,不同的是羅隱等人詩尚俚俗質樸,作品多激憤淺切而吳融作詩偏好典雅精工,表現出較多淒惻哀婉的情調,因此,實用教化的功能是較不明顯的。但這並不表示吳融全無語言淺白之作,其古體詩有些作品或字句的使用,就表現了俚俗淺白的風格,如〈首陽山〉:

首陽山枕黃河水,上有兩人曾餓死。不同天下人為非,兄弟相看自為是。

遂令萬古識君心,為臣貴義不貴身。精靈長在白雲裏,應笑隨時飽死人。

此詩用字平淺,無令人難解的用典或譬喻,直陳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之事。「上有兩人曾餓死」、「應笑隨時飽死人」兩句,更是白話得不能再白話了,全詩借首陽山詠懷古人古事,表達為人臣者,當有貴義不貴身的精神。又如上文所引〈贈蛖光上人草書歌〉雲:「篆書樸,隸書俗,草聖貴在無羈束。江南有僧名蛖光,紫毫壹管能顛狂」,以及〈贈廣利大師歌〉:「化人之心固甚難,自化之心更不易。化人可以程限之,自化元須有其誌。在心為誌者何人,今日得之於廣利。三十年前識師初,正見把筆學草書」雲雲,皆是用字簡單,語句淺白之作。

作為壹個儒家色彩濃厚的詩人,儒家強調聖人教化的思想,對吳融是有壹定影響力的,正因為儒家的政治教化、經世濟民思想,讓吳融在面對江河日下的晚唐國勢時,始終沒有逃離,最後卒於翰林承旨任內。

作品價值 吳融詩歌在題材上,呈現壹個多元的面相,他有極其深刻諷刺的作品,也有極為輕淺浮靡的作品,更有許多悲秋傷春之作。其詩可以用「矛盾」二字加以概括。矛盾的情緒反映在他的詩歌上,使他的詩歌呈現多種樣貌,他為詩主張頌詠諷刺,實現教化,但是他批判諷刺、直陳時弊的作品,與同樣有這這樣觀念的羅隱等人相較,數量上卻略遜壹籌,語言的淺切與尖銳也遠遠不及他們;說他詩風浮靡綺麗,與韓偓香奩體相較,吳融又不似韓詩軟玉溫香,露骨的表達男歡女愛;說他沖淡閑遠,他其實放不開他給自己背上的包袱,不如司空圖來的曠達。《四庫總目》說他「閑遠不及司空圖,沈摯不及羅隱,繁富不及皮日休,奇辟不及周樸」,就是這個道理。 而「矛盾」正是晚唐的時代特色之壹,君臣的矛盾、臣與臣之間的矛盾、期望朝廷約束藩鎮又不希望戰爭的矛盾、仕與隱的矛盾等,吳融的詩歌就是這多重矛盾之下的產物。他以直切的筆諷刺時政,以清麗的筆寫個人情懷,以精巧的筆吟詠事物;他所以名聞當時,成為同輩謁之如先達,甚至在其遭逢貶謫時,仍有人向他行卷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各體兼備,表現不俗,更與整個時代脈動相合,足以成為時人師法的對象,這也正體現了他的詩歌無可取代的價值。 生平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吳融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於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後期,壹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後三年,曾經盛極壹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壹。

吳融從僖宗鹹通六年(865)開始參加科舉,壹直到龍紀元年(889 )才中舉,當時他已經四十歲了。登第之後的吳融仕途並不順遂,先是隨韋昭度入蜀平亂,無功而返;回到朝廷曾官至侍禦史,又遭人讒言,遭貶荊南;乾寧三年(896)才被召回京城,任禮部郎中,後入充翰林學士,官至中書舍人,天復元年(901 )不幸遇上朱全忠犯上作亂,致使吳融逃出京城,流落閿鄉;天復三年(903)才再度被召回任翰林,遷承旨,最後卒於任翰林承旨壹職任上。觀其壹生,宦海浮沈,幾度受到重用,鏇即被貶或流落他鄉,這與晚唐動蕩不安的政局,有很大的關聯,混亂的政治局勢,導致吳融漂泊壹生,也造就了他矛盾憂郁的個性,以及籠罩著淡淡哀愁的詩歌。

人物背景

時代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即壹蹶不振,到了晚唐正是最復雜、最矛盾的時期,先後有牛李黨爭、王仙芝之亂、黃巢之亂、李克用、朱全忠等攻掠諸州。吳融生當晚唐後期,處境較前期更為混亂,前期還有所謂的「會昌之治」(841-846)、「大中之政」(847-859),雖是曇花壹現,當時的知識分子仍有力挽狂瀾,恢復大唐盛世的誌向。吳融生當宣、懿、僖、昭四朝,經歷了揮霍無度的懿、僖二朝,二帝沈於逸樂,不思國政,導致宦官專權,藩鎮為禍越烈,即使後來的昭宗有心力圖振作,也難以挽回頹勢,盛極壹時的大唐帝國,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

社會背景

晚唐的社會極其混亂,由於藩鎮割據,連年征戰,農田荒蕪,經濟蕭條,人民流離失所,生活艱困,但地方官吏仍逼迫人民繳交繁重的賦稅,官逼民反的結果,使得人心思變,壹旦有人登高壹呼,人民便群起反抗,民亂由是而生。甚至連軍隊都時有叛變,殺主帥以自代,自稱留後的。連象征國家的軍隊都出問題,顯示了國家整體的基礎已岌岌可危。

吳融的詩文壹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更憶帝鄉千萬樹,淡煙籠日暗神州。——唐代·吳融《途中見杏花》

途中見杏花

壹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

更憶帝鄉千萬樹,淡煙籠日暗神州。 寫花抒情自與鶯為地,不教花作媒。細應和雨斷,輕只愛風裁。好拂錦步障,莫遮銅雀臺。灞陵千萬樹,日暮別離回。——唐代·吳融《詠柳》

詠柳

自與鶯為地,不教花作媒。細應和雨斷,輕只愛風裁。

好拂錦步障,莫遮銅雀臺。灞陵千萬樹,日暮別離回。鳥在林梢腳底看,夕陽無際戍煙殘。凍開河水奔渾急,雪洗條山錯落寒。始為壹名拋故國,近因多難怕長安。祖鞭掉折徒為爾,贏得雲溪負釣竿。——唐代·吳融《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

鳥在林梢腳底看,夕陽無際戍煙殘。凍開河水奔渾急,

雪洗條山錯落寒。始為壹名拋故國,近因多難怕長安。

祖鞭掉折徒為爾,贏得雲溪負釣竿。查看更多吳融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