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清明節祭祖征文

清明節祭祖征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征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征集的有關文章。壹篇什麽樣的征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征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祭祖征文(精選1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祭祖征文1

 古人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了。

 星期六爸爸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壹個籃子在下面鋪了壹張幹凈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意想不到“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壹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肴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壹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她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放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壹樣。把壹旁的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清明節時與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當我想起這兩句詩,奶奶熟悉又慈祥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眼前。

清明節祭祖征文2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每當浩浩蕩蕩的春風卷起繽紛的杏桃落花、柳絮楊花,滿城飛舞的時候,清明節就到了。這是壹個思念感恩的節日,也是壹個重新連接血脈溫情的日子。

 雖然古詩中常有清明時雨紛紛,可今天卻是個大晴天,春和景明。爸爸媽媽早早就預備了各種貢品:水果、鮮花、點心、貢香……他們要帶我去祭祖。我壹開始不明白為什麽祭祖,爸爸給我講:“我們幸福地生活在這片故土上,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祝福,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這是我們的精神信仰,所以我們要祭祖。”我聽得似懂非懂。

 外婆的墓地坐落在壹片清清的山崗上,旁邊的墓地已經來了好多祭拜的人,他們正圍在墓碑前壹壹拜祭,和他們的先人訴說著自己的情況。他們有些是從外地回來的,有些是從國外趕回來的,因為祭祖得以團聚。看到這些,我忽然明白了,為什麽要祭祖?因為先人的召喚,千裏返鄉,就是為了讓先人看到家族和睦、子孫滿堂、生生不息。此時,爸爸媽媽已經擺好了貢品,奉上了鮮花,點燃了貢香,虔誠地鞠躬行禮叩拜,我也跟著叩拜。這時媽媽眼裏含著淚花,輕輕地念叨著:“我們生活的很好,請不要擔心和牽掛,您在另壹個世界也要好好生活。”我鼻子壹酸,外婆的音容笑貌浮現在眼前,她依然那麽慈祥地望著我。這讓我想起了《麥兜我和我媽媽》裏面的話:“我沒有離開,只是換了壹個地方,活在愛我的人的心裏。”

 山花爛漫,青山蒼翠,祭祖完畢,爸爸媽媽又帶著我踏青而歸。路上遇到潺潺流水,爸爸就給我講王曦之和群賢上巳節曲水流觴的風雅故事,激起了我想學書法的興趣。看見新抽條的嫩綠柳枝,又給我講寒食節的由來,我想像著介子推壹瘸壹拐地扶著重耳的馬車走。原來清明節是上巳節和寒食節合並而來的,既可以踏青又可以祭祖,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壹年壹年的清明,壹歲壹歲的牽掛,壹次壹次的思念,壹秒壹秒的記憶。外婆呀,我相信您的世界裏壹定鮮花盛開、蝴蝶飛舞了吧,您在遠遠地望著我們,祝福著我們。

清明節祭祖征文3

 清明節上山祭祖有很多習俗,印象最深的就是燒香拜神了。

 清明節前夕,爸爸總是要翻看黃歷,有時還要拿幾本不同的版本來對比,以確定清明節那天最吉利的時間來拜神。

 買拜神用的物品也是壹件很講究的事情。買雞時,壹定要問問賣家,這只雞有沒有生過病呀?身體有沒有缺陷呀?要是賣家不耐煩了,就換壹家再買,反正來不得半點馬虎。雞殺好後,還要仔細檢查,看看有沒有什麽地方的毛沒拔幹凈,有沒有把身上的雞皮撕破了,若是壹切都完好,這只雞才可以派上用場。

 上山掃墓,必不可少的事是把墳墓的雜草清除幹凈,這項任務完成以後就到了燒香拜神的時間了。爸爸把酒和茶都倒好,酒到倒滿,茶倒半杯就好,壹邊倒還要壹邊念:祖先請慢用。

 燒香也是講究順序的。壹家之主燒第壹炷香,然後,其他人才依次燒香,上香前,還要向祖先拜三拜,插上香後,還要再拜三拜,以示尊敬。燒完香後還不能拍手,那會讓祖先誤以為妳嫌臟,不是真心尊敬他們。

 燒紙錢的時候,要把紙錢揉得皺皺的,點燃,壹邊念還要壹邊念叨:“祖先請來領齋果錢財吧。”如果火燒得太旺,嚇著小孩子了,大人就會安慰他:“這是因為祖先收到我們的心意,正在答復我們呢!”旁人也會附和,說:“是呀,紅紅火火呢!”

 最後,要敬茶酒了,只能倒壹半在土地上,其余壹半要倒回壺裏,表示我們和祖先壹起喝酒飲茶,心意相通。拜神結束後,我們還要坐在空地上把帶來的水果、飲料全部吃完喝完,聊聊先人生前的壹些事,說的壹般都是壹些美好的回憶,大家才不會那麽傷感。

 每壹次拜神都是如此虔誠,這是後人在向先人傳達壹份敬意,壹份懷念,壹份追憶。只有在這壹天,我們才會更真切的感受到,有這樣壹些人曾真真切切地活在我們身邊,如今他們先離開了,我們只能以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們真心的懷念了。

清明節祭祖征文4

 今天是清明節,上午我跟哥哥、媽媽、爸爸、姥姥壹起回老家掃墓。

 在路上,我發現路的兩旁有許多又高又粗的柏樹,大約有六層樓這麽高,大約有碗口這麽粗。擡頭壹看,我驚訝地跳了起來,原來是像龍卷風樣的鳥巢,大的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不遠處就有壹個,甚至壹棵樹上還有兩個鳥巢,壹邊走壹邊數,壹***有三十多個。我多想讓車停下來,在有鳥巢的樹上做個記號,等我放了暑假來看看鳥蛋跟小鳥。

 我又發現柳樹不但發芽了,還長出了嫩綠的小葉子,多像媽媽辮的長辮子,十分好看。正在我欣賞風景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我哥哥想噦:“停車,我想噦。”可我爸爸卻說:“忍者。”不過,我跟媽媽還是把方便袋準備好了。過了壹會兒,我看我哥哥有點不對勁兒,就說:“不如快拿方便袋。”我們把方便袋撐住之後,我哥哥就嘩嘩地吐了,可能是我沒撐好,流到了我、我媽、我爸的褲子上,我爸真是倒黴透了,因為袋子漏了,他的褲子都濕了,於是我們急忙開開車門讓他站在外邊吐,他吐完之後我們又上路了。

 不知不覺到麥地,綠油油的麥子,微風壹吹像綠色的波浪。再往前走,看見了三個用土圍起來的土堆,原來這就是墳地。媽媽說:“這個就是妳老爺的墳,前面的是妳太老的,再前面的是妳太太老的。媽媽小的時候,吃不飽,穿不暖,都是妳老爺省吃儉用供媽媽上學,才有今天,為了紀念他,每到清明節都來上墳。”媽媽嘴裏壹邊說保佑全家平安,壹邊從籃子裏拿出了紙錢跟元寶,點燃後冒出了壹股煙,好像這邊已經收到了,還有供品燒雞、香蕉、白酒等。我作了個揖,磕了四個頭。

 我們吃了壹頓豐盛的午飯,又玩了壹會兒,就走了,在路上我睡了壹覺,還做了壹個夢,夢見老爺讓我吃香蕉,這壹覺真長。等我醒來後問媽媽:“到濮陽了嗎?”媽媽說:“正好到了。”

 盡管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清明節祭祖征文5

 清明節前兩天,爸爸決定帶我回鄉掃墓。

 祭祖。我聽了這個決定後,既高興,又好奇,終於可以知道掃墓是怎麽回事兒了。以前每次回老家,爸爸都要去給太奶掃墓,可每壹次我要跟爸爸去的時候,爸爸、爺爺奶奶都不讓我去,他們告訴我說,等我長大了再帶我去。今年我已經十歲了,終於可以去掃墓祭祖了。

 掃墓前,爸爸帶我去商店買了幾捆大黃紙跟壹些大寶紙,爸爸教我疊大寶,我們壹***疊了4方便袋元寶。奶奶告訴爸爸說今年好填墳,爸爸又準備了壹把鐵鍬。爸爸還給我講了壹些有關掃墓祭祖的禁忌,比如到了墓地要嚴肅,不要亂說話,能幫他幹點就幫他,不能看著就行。

 掃墓這天,天氣晴朗,萬裏無雲,春風跟煦,爸爸領著我,20多分鐘就到了墓地,這是壹塊公***墓地,方圓近10公裏,附近這十個村子的人老了,都葬在這裏。我家的祖墳有四個,墳上都長著很高的蒿草,每座墳頭上還有壹塊磚頭,爸爸先到附近挖了些新土,每個墳上都填了點,然後拿出四張大黃紙,每個墳頭上都用磚頭壓上壹張。接著爸爸告訴我每個墳都應該怎麽稱呼,燒紙要按輩份高低順序燒,輩份最高的先燒。我也拿著壹根事先準備好的棍子幫爸爸燒。在太奶奶的墳前,爸爸問我:“還記得妳太奶嗎?”我說:“記得!”爸爸聽了就說:“這妳就給妳太奶多燒點吧!”

 燒完紙,我跟爸爸就往回走,路邊的楊樹正泛著新綠,田地裏也熱鬧了起來,農民開始整地準備春耕,“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爸爸跟我說,“妳看,多應節氣啊,大家都忙起來了,到什麽時候辦什麽事兒!”

 清明節祭祖祭祖,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並且還知道了祭祀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之壹。

清明節祭祖征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清明節,蒙蒙細雨都如約而至,天空陰霾,人們的心情都是憂愁萬分。

 今天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姑姑去黃葉陵園祭奠我去世四年的爺爺。奶奶準備了好多吃食讓我們帶著,說這都是爺爺生前最喜歡吃的。我用壓歲錢為爺爺買了壹束菊花,希望菊花能給爺爺帶去我對他的思念。

 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爺爺墓碑前。看著墓碑上爺爺的照片,我的雙眼模糊了,淚水順著我的臉頰流進了嘴裏,鹹鹹的。與爺爺相處的記憶像放映電影似的,壹幕幕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的爺爺生前是壹位慈祥的老人,沒有壹點脾氣,平時總是笑呵呵的,他待人真誠大方、實在,認識的人都對他評價很高。爺爺在我沒出生的.時候身體就不好,但是有了我之後,是他每天帶我去小公園玩,上了幼兒園後,是他每天接送我,媽媽沖我發脾氣時,也是他護著我,安慰我。突如其來的“惡魔”——心梗,奪走了他的生命。我多想再依偎在他溫暖的懷抱中撒撒嬌,給他講講學校中發生的趣事啊,可是壹切都來不及了,現在只能在心裏默默的想念。我把菊花放在墓碑前,給爺爺三鞠躬,帶著對爺爺的無限思念下山了。

 祭祖掃墓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它能讓我們想起曾經的親人對我們的愛。清明節在春天,大地壹片春意盎然,也提醒我們珍惜生命,對未來充滿希望。

清明節祭祖征文7

 今年是清明節休假實施的第壹年,我也可以跟爸爸媽媽壹起去掃墓。

 清明節祭祖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是莊嚴、肅穆的。

 清明上山祭拜先人雖然十分累,有時還會摔幾跤,山路又十分難走,但祭奠親人的心情卻是虔誠的。

 今天我跟爸爸媽媽壹同去上奶奶的墳。奶奶去世時才50歲,我這時還沒出世,雖然對奶奶的影象不存在,但懷念奶奶的感覺卻沒減少,所以我更加珍惜這壹次的掃墓行動。爸媽每年都來祭奠,為墓碑改改字,除掉些雜草。可是草的生命力這麽強,僅壹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巨,我連忙拿起鐮刀除草了,我用力砍了下去,可不但草沒砍下,我的手指頭都要砍下了。這時,爸爸便過來幫我,他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後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後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順著爸爸的方法,我還真會砍了!在我跟爸爸媽媽的努力下,終於把草清除幹凈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讓奶奶的墳地也變成壹塊綠色環保的凈園。

 清明定為休假日有利也有弊,盡管大家都可以有時間上墳了,但上山的交通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在回來的路上我們堵了壹小時的車,看這些交警叔叔也指揮得夠累,我想以後這方面的安全疏通得也有個規範吧。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跟尊敬。

清明節祭祖征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詩人杜所說寫的《清明》裏面的其中壹句。眼看清明節就快到了,我興奮得不得了,還記得去年掃墓時我跟姐姐把墓清理得可幹凈啦,還能壹邊吃東西壹邊掃墓。但也遇到了不少煩心事。

 這壹天清明節,學校放半天假。我就跟全家壹起去掃墓,緬懷先人。準備就緒後,大家向目的出發咯。

 到了墓地後,我們便開始尋找第壹個目標——太姥姥的墳。這裏到處野草叢生,看不清腳下的路,可危險了,我們每人撿了壹根木棍探路。九拐八彎後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只見墳邊長滿了許多無名雜草,去年貼的已被雨水洗得發白的紙錢七零八落的貼在四周。叔叔大步走過去,攏住壹大把野草用力扯起,甩到壹旁。奶奶仔細的清理墳上舊紙錢,把祭品擺好後,又燒了柱香。我跟姐姐弟弟爭先恐後地搶紙錢,然後把紙錢貼在四周幾墳上。正但我專心貼紙錢時,身後“轟”的壹聲,震耳欲聾,我險些跌倒。轉身壹看,原來是有人在放“轟天炮”,怪不得這麽嚇人。我不禁想:為什麽他們要燃放鞭炮呢?打擾先祖可是大不敬的哦,再說萬壹引燃山火可就不妙了!

 掃完太姥姥得墳,我們向另壹個目標前進。走了大半天,還是沒見著目標,腿也麻了,腰也酸了。弟弟不禁發牢騷,“爸爸,舅公的墓到底在哪兒呀,怎麽還沒見著?”“乖,妳看不就在哪裏。”爸爸指著壹個堆滿鞭炮屑的土包子說。“啥,這是舅公的墳?”我們不可置信的問。“嗯”。得到確認後,我們跑過去,扒開碎屑壹看,果然是舅公的墳。姐姐氣氛的咒罵道:“是誰這麽缺德,把鞭炮亂扔到別人墳上?”雖然有點不快,可是找到墓地所在,心裏當然高興,總要有點曲折,才不會重演每壹年的掃墓情景,可是今年的掃墓令我看到了另壹種文明的退化。

 在掃墓的壹路上,有喜有憂,有驚有怒,有笑有淚。回家後,我的心裏波濤洶湧,思緒萬千。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某些文明卻壹直在倒退。緬懷先人的掃墓,演變成另壹種“野蠻”。難道這就是對先人的悼念?難道這就是我們每年的今天所要上演的鬧劇?蒼天無語,我心有淚。

 清明啊,清明,難道這就是妳的意義所在嗎?掃墓的人啊,難道這就是妳們緬懷先祖,卻丟失文明的方式嗎?

清明節祭祖征文9

 今天天氣晴朗,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去江邊祭祖。

 金燦燦的陽光照在身上卻沒有壹絲溫暖,只有江水拍在岸邊,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像在傾訴著悲傷的事情,懷念逝去的親人。

 我從外公手上接過花束,用力的向江上扔去。看著花束隨著江水越漂越遠,我想到了我的老太爺。他經常戴著鴨舌帽,光禿禿的頭上有幾根白發,背有點駝,但是他的身上總是幹幹凈凈的,臉上總是帶著慈祥的笑容,讓我感覺暖洋洋的。我每次去他家,他都會給我吃好吃的東西,有時是兩個桃,有時是壹捧糖,有時是幾塊餅幹。如果家裏實在沒吃的,他就會蹣跚著腳步去給我買好吃的。

 他每次都給我他喜歡的零食,我也喜歡和他分享自己喜歡的零食,我和他相處得非常愉快。想到他分給我的零食,我從裝水果的袋子裏挑出蘋果,運足力氣用力壹扔,蘋果在空中劃了壹道美妙的弧線,“咚”的壹聲掉進了江裏。我覺得蘋果太單壹了,又從零食袋裏挑了其他幾種水果,扔到江中,我希望他在江裏也能吃到可口的水果。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更老了,患上了老年癡呆,看見我,他依然滿腔熱情地招待我,給我好的的零食。我依然吃著他給我的零食,然而心裏卻開始對他有了另壹種意思,覺著他家裏有點“臟”。有壹次,我聽到他和爺爺的對話:“那個孩子是誰呀?”“是妳的重孫啊!”爺爺說。原來,他已經不認識我了,但卻掩飾不了對孩子的喜愛。

 這時,外婆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有壹回,老太爺看到了聰聰(我的弟弟,舅舅的小兒子),很熱情地招待了他,嘴裏還不停地問:“那個大壹點的呢?怎麽沒來啊?”聽到這兒,我的眼睛濕潤了。然而,我再也沒有見到過他,他逝世了!

 寒風呼嘯,樹葉沙沙。“老太爺,我們想您!”我在心裏吶喊。

清明節祭祖征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雖說沒有下雨,但人們的心情倒也像下雨那樣潮濕陰沈,畢竟這是個祭祖的日子。

 清明節掃墓也是有壹段由來的,傳說當年晉文公重耳流亡,他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就割了自己大腿肉煮湯給他吃,後來重耳即位,為了紀念介子推,把介子推死亡的那壹天定為寒食節,他登山祭奠那天剛好是寒食節第二天,所以他又其定為清明節。

 今年清明節,我和父親壹起去給奶奶燒紙。父親在地上用鐵桿輕輕地畫了壹個圈,小心翼翼地將壹把黃紙卷成壹個圓柱,眼睛瞇著,點著了它,丟進圈裏。煙輕輕地冒了出來,壹小團火苗在淡黑色的煙霧中朝遠方散去。只見父親有節奏彎腰,卷起、拋出去。火苗亮起來。爸爸遞給我壹沓黃紙,眼睛示意點著它,扔出去,我凝了凝神,將其像爸爸壹樣把它卷起,手伸得長長的,點著了火,如蜻蜓點水般松開縮回。

 漸漸地,火苗小了很多,父親遞給了我壹張厚紙板,示意我跪下,我緩緩地閉上雙眼,輕輕地扣了三個響頭。許個願吧父親那沈穩的聲音傳來,我的腦海中漸漸浮現出奶奶的輪廓,清晰又模糊。願我們全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心中暗想。

 清明時節掃壹下墓,是對死者的尊重與哀思,也是對生者的安慰與祝福。我會永遠記得清明節對我們來說是壹個多麽重要的節日。

清明節祭祖征文11

 清明,煙雨。

 呷壹口碧螺春茶,飲不盡我對祖母的悠悠思念。

 “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雲水閑”。祖母家住太湖邊,每逢清明谷雨之前,她會斜背壹個自制棉布袋,趁著白露剛晞,趕往碧綠葳蕤的茶園,采摘新茶。

 “手提著籃兒將茶采,片片采來片片香……”祖母雖是個村婦,不懂音律,卻不想能將采茶的民謠唱得如此宛轉,像壹只黃鶯在枝頭歌吟。她身著藏青衣服,頭紮壹塊藍印花布,看上去是那麽的淳樸自然,而我,像壹只蜜蜂尾隨著她。看她蘭花指輕翹,傾著上身,像壹羽輕盈的蝴蝶在翠綠的茶園裏翩躚起舞。

 春雨過後的茶葉瘋長。狹長的葉片根部掖著壹小枚翡翠般碧綠的幼芽,那就是新茶了。祖母的眼特別尖,只要長度略滿壹個小指甲就微微低頭,輕輕壹掐,拳頭壹握,待掌心裏茶葉鼓鼓囊囊,便可放進那只粉紅色的布袋裏了。聽她說,這只布袋還是用我兒時的小衣縫制而成的呢。我卻不以為然,笑她的傻。不就是壹只茶袋麽,買個不就成了。

 祖母,站在茶圃裏繼續采摘著新茶,壹刻也不願停歇,說是:“采茶,要趁早,好賣個高價,供娃念書。”我不懂,鬧著祖母要陪我玩。扯她的衣角,抓她的頭巾,在空中甩著玩。

 有壹次,祖母突然停下來,招手示意我過去。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從葉子間掐壹粒芽尖,放進自己的嘴裏,抿壹抿,嚼壹嚼,眉頭漸漸皺成壹個“川”字,又漸漸舒展開來,綻放成壹朵菊花,我覺得好奇,也伸手摘壹枚,吐出舌頭,輕輕放在舌中央,壹卷,嘴裏頓覺苦澀,鼻子陡然壹酸,罵祖母壞。

 祖母,彎下身子,用衣角輕輕擦拭我的淚水。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娃啊,生活就像這枚新芽,在沒炒熟前,是有點苦味的。妳再仔細地回味下,這苦中是不是還帶點甘甜呢?”我默默點了點頭,似懂非懂。

 沒想到,這壹句箴言竟成了祖母最後留給我的珍貴遺言。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又是壹年清明至。祖母,我和爸媽說好了,等這個周末就回來看您。我還想沏壹壺今年剛出鍋的碧螺春,灑在您荒涼而寂寞的青冢。

 因為,只有我知道,您最愛喝碧螺春。

清明節祭祖征文12

 上星期六,我們壹家很早就起床了,壹切準備妥當之後,全家人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我們今天要去掃墓祭祖,由於距離清明節還有兩天,所以高速公路上的車子並不多,我們很快的下了高速公路,接著開上蜿蜒的山路,好不容易才到達了目的地。走進墓園,壹片寂靜,我們走到奶奶的墳前,清掃之後,媽媽叫我們幫忙把壹些彩色的紙壓在石頭下,我問媽媽為什麽要把紙條壓在石頭下呢?媽媽說這叫做掛紙,墳上壓了掛紙,就代表祖先的墳已掃過。接著我們把要祭拜奶奶的貢品放在墳前準備祭拜。我們每個人手拿壹柱香,虔心的向奶奶祭拜。祭拜完之後,也差不多是中午了,這時的我們,肚子已經餓得咕嚕咕嚕叫,於是我們就收拾收拾後下山,準備去飽餐壹頓了!

 下了山,我們來到碧瑤山莊。點好菜沒多久,菜就上桌了,飯菜香撲鼻而來,讓饑腸轆轆的我食指大動,好想立刻大快朵頤壹番!佳肴壹道道的上桌,每道菜我都很喜歡吃。吃完中餐,旁邊的空地上可以打陀螺,讓我們體驗過去的童玩。壹開始我們還不會玩,但是慢慢的,熟能生巧,我們打得越來越好了。玩了許久,直到夕陽西沈,我們才拖著疲累的身軀,準備回家了。

 這次掃墓祭祖行不但讓我吃到了美食,玩到了童玩,更讓我了解了掃墓祭祖的意義。清明掃墓祭祖是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習俗,我們要把這習俗傳承下來,讓我們的後代子孫能繼續保存這個習俗,慎終追遠、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