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出自《詩經桃夭》,這首詩描繪的是什麽場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出自《詩經桃夭》,這首詩描繪的是什麽場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首詩描寫的是:女子出嫁的場景。

桃花只是為了引出所詠之物,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比興。所以:表面是壹首看似寫桃花,實則寫女子出嫁的美好場景畫面。

出處先秦 《詩經·周南·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譯文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

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

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

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註釋

夭夭: 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

灼灼: 花朵色彩鮮艷如火,明亮鮮艷的樣子。華:同“花”。

之子: 這位姑娘。於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於:去,往。

宜: 和順、親善。

蕡: 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此處指桃實肥厚肥大的樣子。有蕡即蕡蕡。

蓁: 草木繁密的樣子,這裏形容桃葉茂盛。

作品賞析

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動。拿鮮艷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實在是寫得好。誰讀過這樣的名句之後,眼前會不浮現出壹個象桃花壹樣鮮艷,象小桃樹壹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細細吟詠,壹種喜氣洋洋、讓人快樂的氣氛,充溢字裏行間。“嫩嫩的桃枝,鮮艷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歡樂和美帶給她的婆家。”妳看,多麽美好。這種情緒,這種祝願,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默默的讀幾遍,然後展開想象的畫卷,妳會看到千年前,在那桃花盛開的時候,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千年的風從那片“灼灼”的桃林中穿過,搖曳著艷麗的桃花,婀娜著多姿的桃枝,似乎有醉人的馨香隨風破卷,撲面而來。

從桃花到桃實,再到桃葉,三次變換比興,勾勒出男婚女嫁壹派興旺的景象。古人通過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內“善”結合起來,表達著人們對家庭和睦安居樂業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