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二首》是唐代詩人李賀的組詩作品。第壹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寫茂陵家園的周圍環境和司馬相如悠閑自得的生活情趣,後四句說明這是當權者不重視人才造成的結果,全詩欲揚先抑,前後表達的感情迥然不同,造成高低懸殊的效果。第二首詩比較具體地描述了作者自己賦閑在家的生活和思想狀況,全詩嘆“老”嗟貧,充滿憂傷絕望的情緒,其相反相成的哲理,產生壹種異於尋常的表現力。
二、附原文如下:
詠懷二首(其壹)李賀
長卿懷茂陵, 綠草垂石井。
彈琴看文君, 春風吹鬢影。
梁王與武帝, 棄之如斷梗。
惟留壹簡書, 金泥泰山頂。
其二
日夕著書罷, 驚霜落素絲。
鏡中聊自笑, 詎是南山期。
頭上無幅巾, 苦蘗已染衣。
不見清溪魚, 飲水得相宜。
譯文
其壹:
司馬相如安居茂陵,綠草蓬蓬垂入石井。壹邊彈琴壹邊看卓文君,只見春風拂動她的鬢影。可嘆梁孝王和漢武帝,把他看得像斷梗壹樣棄置不用。死後只留下壹卷文書,武帝卻照著行封禪禮登上泰山頂。
其二:
傍晚著書完畢,發現頭上白發忽然像霜似的落下壹絲,感到很震驚。端詳著鏡中早衰的容顏,不禁暗自發笑:像我這樣終日愁苦,年紀輕輕就生了白發,那會有南山之壽呢!頭上不裹幅巾,身上穿著用苦蘗染的黃衣,與鄉野之人無異。沒有看見清溪裏的魚兒,只是飲些清水,依然是那樣怡然自樂嗎?
三、創作背景:
李賀因不得舉進士,賦閑在昌谷家中,盡管家鄉山水清幽,又能享受天倫之樂,卻難以排遣苦悶的情懷,因寫此組詩。清人方扶南在《李長吉詩批註》中對《詠懷二首》的寫作緣起是這樣說的:“此二作不得舉進士歸昌谷後,嘆授奉禮郎之微官,前者言去奉禮,後者言在昌谷。”
四、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七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壹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郁低沈,語言過於雕琢。有《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