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著名詩人、翻譯家俞耕虞簡介

著名詩人、翻譯家俞耕虞簡介

現代人物中文名:俞耕虞

出生地:河南西平

出生日期:1902

死亡日期:1963

職業:新月派詩人之壹,著名詩人、翻譯家。

俞耕虞的壹生

4月+0924年,俞玉玉8月底創辦《綠波周刊》、《綠波季刊》。《綠波周刊》、《綠波季刊》、《北京晨報副刊》、《天津新民易報》是他發表詩作的主要園地。

1935年4月赴倫敦大學學習歐洲文學史。在英國逗留期間,他寫了關於詩歌、雪萊的婚姻和雪萊的浪漫。1937河南大學文史系副教授。

俞耕虞於8月1963日在開封家中去世。著有詩集《黎明前》、《魔鬼的舞蹈》、《頭骨上的玫瑰》、《孤獨的精靈》等。

擔心對後代的影響

余耕虞是20世紀中期活躍在中國詩壇上的壹位非常獨特的詩人。《中國新文學叢書——朱自清先生詩集》選編了《黛玉詩詞五首》,兩卷精裝版《黛玉詩詞集》由謝、主編,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第壹版,85萬字。《故事集》是深入研究耿弢文學生涯及其成就的學術總結。這本書有兩卷。第壹冊收錄了俞玉玉的近300首(295首)詩歌,是從已出版的7部詩集經過逐壹審讀、評點、校對而成。工作量是巨大的。余耕虞的壹些詩歌沒有與詩歌選集融為壹體,散見於報刊,但往往提前出版。《故事集》收集整理了約80篇有關俞耕虞詩歌的文章,是他的第壹部詩歌選集,也是對中國白話詩極其重要文獻的整理。余詩學的內容是非常深刻的。余的詩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比如“魔鬼詩人”。如果先讀他的《詩學》,大概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余的詩歌不僅有深入的探討,而且有從情與理、形與術的理解。正是在這壹層面上,紀村詳盡而深入地再現了余的詩歌“論”。應該說,這大概是對現代文學研究的壹大貢獻。在《科學與詩》壹文中,余友漁在70多年前寫道“科學增加我們的智慧,使我們無所不知;詩歌豐富了我們的感情,感受了壹切。無知不會生存,沒有感覺不會是幸福的生活。”這個問題在今天的科學界仍在討論,而於的觀點是明確的、有預見性的。《集存》第二卷附有王文錦先生撰寫的64頁的《輿地輿年譜簡編》,其中詳細記述了輿地輿的生平和創作活動。這部簡編可以稱之為“繁編”,也可以稱之為大量考證的“傳記”。對於壹個幾乎被遺忘的詩人來說,幾十年都沒有人過問,他的史料大概也很難收集。這本簡編真正體現了王文錦先生的執著精神,令人欽佩。正是這個綱要給了我重讀魚雨詩歌的新體驗。我過去只是出於好奇才讀魚雨的詩,但我並沒有真正理解它們。感覺余的詩內容充滿了小資產階級的不舍,但文字卻是苦心雕琢的。事實上,中國的知識分子如何擺脫小資產階級的失望?“小資”其實和“進步”關系密切,余庚宇就是這樣的詩人。所以詩歌的晦澀和輕描淡寫,需要從詩人的生活中去理解。故事集給了我這個文學門外漢很大的啟發。閱讀和理解習之先生的序言和後記,各版本的編者註釋,以及數百條校對註釋、釋義和溯源,將使讀者受益匪淺。

俞耕虞代表作品

秋日的早晨告別,繁星點點的夜晚,

我受過聖水難洗的苦罪,

妳踩了我的背,

歡迎,舒冬,妳又活過來了!

在這最後壹刻,我睜開了眼睛。

雙手托住太陽的腳。看啊。

葉顫,花舞,陶醉於城市的聲音,

直到喜極而泣!

《秋晨賞析》第壹節重在告別秋夜,體現了對秋晨的期待和歡迎。《滿天星鬥霜》突出了秋夜的蕭瑟;“聖水難洗”的苦澀,表現了黑夜帶來的痛苦。

(歷史上的lishixinzhi.com)第二部分描述了作者面對秋天早晨的情態。先托著太陽(射進房間的光)的腳,再看樹葉飄舞,聽城市的聲音,直到喜極而泣,思想活動很有層次。

“太陽”不僅是光的象征,也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作者的《捧著太陽的腳》表現了他對新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要是通過擬人的手法來表達對光明的向往之情,語言簡練,形象生動,耐人尋味。這首詩風格活潑,感情豐富,音調鏗鏘,贊美真摯熱情。

看,秋葉在明亮的星月下飄落。

在這秋夜和荒涼的海岸遇見妳,

星星月亮特別亮,忽聚忽散的雲充滿了魅力。

看,秋葉在明亮的星月下飄落。

在這寂靜的夜晚,我艱難地沈入海底,

會隨著妳久違的笑容開朗明亮。

天空中孤獨的鵝的生命被深埋在孤獨哭泣的荒涼墳墓裏。

美麗的玫瑰開花然後雕謝,然後復活。

告訴我,好人,人的生命是什麽?

這個依戀的地方會從寒冷的冬天回到青春,

海水和雲影從原始時代就壹直相伴。

告訴我,好人,人的生命是什麽?

夜很深了,霜霧已經浸濕了我的外套和妳的綠裙子。

緊緊依靠,緊緊擁抱,沈默,安靜,

擡頭看孤獨的月亮,低頭看蒼白的海浪相擁。

夜很深了,霜霧已經浸濕了我的外套和妳的綠裙子。

古老廟宇的午夜鐘聲喚醒了永恒的愛,

山海無聲,妳的影子,我的影子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