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唐代生活的詩句

關於唐代生活的詩句

1.給我十句描寫唐代軍旅生活的詩句(是詩句,要加解釋)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曲)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之三)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 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遊.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張喬-書邊亭)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王昌齡-塞下曲)

2.描寫唐朝繁華的詩句有哪些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壹》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____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____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____李紳《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____翁卷《鄉村四月》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____佚名《長歌行》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____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____範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____白居易《村夜》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____範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十裏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____範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四海無閑田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1,農夫猶餓死。____李紳《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____王維《渭川田家》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壹》

壹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____張炎《渡江雲·山陰久客壹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____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壹鷺飛。____溫庭筠《利州南渡》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____顏仁郁《農家》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____曾幾《蘇秀道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____王維《渭川田家》

疏籬曲徑田家小。雲樹開清曉。____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

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____顏仁郁《農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____聶夷中《田家》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____姚鼐《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____孟浩然《過故人莊》

3.關於生活的古代名句

壹、天地山水 1. 雄雞壹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2.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曠沙岸凈,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4. 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5. 壹夫當關, 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6.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7.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9.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嶽》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1.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12.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3.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宋.蘇軾《題西林壁》 14.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宋.陸遊《遊山西村》 15. 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16.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7.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8.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19.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20.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1.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二、日月風雨 1.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樂原遊》 3.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唐.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4. 壹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唐.白居易《暮江吟》 5.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 6.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 明月卻多情, 隨人處處行——宋.張先《菩薩蠻》 8.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9. 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晉.陸機《擬明月何皎皎》 10.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唐朝.王維《鳥鳴澗》 11.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趙嘏《江樓感舊》 1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唐.李白《把酒問月》 13. 暮雨不來春不去,花滿地月朦朧——宋.賀鑄《江城子》 14.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唐朝--岑參《暮秋山行》 15.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杜甫《春夜喜雨》 16.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17. 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 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鹹陽城西樓晚眺》 19.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唐朝.劉長卿《別嚴士元》 20.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元月廿七日望湖樓醉書》 21.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唐.李賀《雁門太守行》 22.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內樹,若個是真梅——唐.東方虬《春雪》 2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唐朝.李白《北風行》 25. 忽如壹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唐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三、花草蟲鳥 1.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宋.張道洽《嶺梅》 2. 春城無處不飛花——唐朝.韓鴻《寒食》 3. 折得壹枝香在手, 人間應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玉樓春》 5.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遊園不值》 6.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7.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8. 濃綠萬枝紅壹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9. 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10.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 11.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宋.辛棄疾《鷓鴣天。

代人賦》 12.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 陽春二三月, 草與水同色——晉.樂府古辭《孟珠》 14. 江南二月多芳草, 春在蒙蒙細雨中——宋.釋仲殊《絕句》 15.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6.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17.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唐朝.元稹《菊花》 18. 林間新綠壹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19.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漢樂府民歌《江南》 2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53. 裏《小池》 22. 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壹壹風荷舉——宋.周邦彥《蘇幕遮》 23.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24.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 天涯何處無芳草——宋.蘇軾《蝶戀花》 26. 野火。

4.關於生活的詩句

● 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盧梭

●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假如生活欺騙了妳,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裏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假如生活欺騙了妳》

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前程似錦,陽光大道,幸福安康,幸福美滿,福壽安康,太平盛世,繁榮昌盛,歡聚壹堂,金玉滿堂,合家歡樂,合家團圓,年年有余,事業有成

5.與生活有關的古代詩句

陸遊的《遊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清平樂

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南宋 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壹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詩: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工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6.描寫古代生活遺跡的詩句

1.唐代 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2.唐代 張繼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並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3.唐代 張繼 紫陽宮女捧丹砂, 王母令過漢帝家。

春風不肯停仙馭, 卻向蓬萊看杏花。 4.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5.王之渙 《登鸛鵲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更上壹層樓. 6.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蹋晴沙。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壹道斜。

7.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8.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9.余杭形勝 唐白居易 余杭形勝四方無,州傍青山縣枕湖。繞郭荷花三十裏,拂城松樹壹千株。

夢兒亭古傳名謝,教妓樓新道姓蘇。獨有使君年太老,風光不稱白髭須。

10.憶杭州梅花因敘舊遊寄蕭協律 唐白居易 三年閑悶在余杭,曾為梅花醉幾場。伍相廟邊繁似雪,孤山園裏麗如妝。

蹋隨遊騎心長惜,折贈佳人手亦香。賞自初開直至落,歡因小飲便成狂。

薛劉相次埋新壟,沈謝雙飛出故鄉。歌伴酒徒零散盡,唯殘頭白老蕭郎。

11.經杭州 唐顧非熊 郡郭繞江濆,人家近白雲。晚濤臨檻看,夜櫓隔城聞。

浦轉山初盡,虹斜雨未分。有誰知我意,心緒逐鷗群。

12.宿杭州虛白堂 唐李郢 秋月斜明虛白堂,寒蛩唧唧樹蒼蒼。江風徹曉不得睡,二十五聲秋點長。

13.登杭州秦望山 唐馬湘 太乙初分何處尋,空留歷數變人心。九天日月移朝暮,萬裏山川換古今。

風動水光吞遠嶠,雨添嵐氣沒高林。秦皇謾作驅山計,滄海茫茫轉更深。

14.杭州江亭留題登眺 唐項斯 處處日馳銷,憑軒夕似朝。漁翁閑鼓棹,沙鳥戲迎潮。

樹間津亭密,城連塢寺遙。因誰報隱者,向此得耕樵。

15.杭州祝濤頭二首 唐徐凝 不道沙堤盡,猶欺石棧頑。寄言飛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錢塘郭,長驅白浪花。吞吳休得也,輸卻五千家。

16.杭州觀潮 唐姚合 樓有章亭號,濤來自古今。勢連滄海闊,色比白雲深。

怒雪驅寒氣,狂雷散大音。浪高風更起,波急石難沈。

鳥懼多遙過,龍驚不敢吟。坳如開玉穴,危似走瓊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連古道,洲漲踣叢林。

跳沫山皆濕,當江日半陰。天然與禹鑿,此理遣誰尋。

17.杭州開元寺牡丹 唐張祜 濃艷初開小藥欄,人人惆悵出長安。風流卻是錢塘寺,不踏紅塵見牡丹。

18.題杭州孤山寺 唐張祜 樓臺聳碧岑,壹徑入湖心。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鐘聲在北林。

19.題杭州靈隱寺 唐張祜 峰巒開壹掌,朱檻幾環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樓下月,十裏郭中煙。後塔聳亭後,前山橫閣前。

溪沙涵水靜,澗石點苔鮮。好是呼猿久,西巖深響連。

20.題杭州天竺寺 唐張祜 西南山最勝,壹界是諸天。上路穿巖竹,分流入寺泉。

躡雲丹井畔,望月石橋邊。洞壑江聲遠,樓臺海氣連。

塔明春嶺雪,鐘散暮松煙。何處去猶恨,更看峰頂蓮。

21.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張祜 萬古太陰精,中秋海上生。鬼愁緣辟照,人愛為高明。

歷歷華星遠,霏霏薄暈縈。影流江不盡,輪曳谷無聲。

似鏡當樓曉,如珠出浦盈。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檻循環看,長堤蹋陣行。殷勤未歸客,煙水夜來情。

22.登杭州城 唐鄭谷 漠漠江天外,登臨返照間。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

沙鳥晴飛遠,漁人夜唱閑。歲窮歸未得,心逐片帆還。

23.觀浙江濤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綠,驚濤日夜兩翻覆。錢塘郭裏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

24.渡浙江 唐盧綸 前船後船未相及,五兩頭平北風急。飛沙卷地日色昏,壹半征帆浪花濕。

25.夜宿浙江 唐孫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風高氣蕭索。富春渚上潮未還,天姥岑邊月初落。

煙水茫茫多苦辛,更聞江上越人吟。洛陽城闕何時見,西北浮雲朝暝深。

26.浙江晚渡懷古 唐劉滄 蟬噪秋風滿古堤,荻花寒渡思萋萋。潮聲歸海鳥初下,草色連江人自迷。

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此來壹見垂綸者,卻憶舊居明月溪。

27.紹興道會 唐呂巖 偶乘青帝出蓬萊,劍戟崢嶸遍九垓。我在目前人不識,為留壹笠莫沈埋。

28.敘錢塘異勝 唐方幹 暖景融融寒景清,越臺風送曉鐘聲。四郊遠火燒煙月,壹道驚波撼郡城。

夜雪未知東岸綠,春風猶放半江晴。謝公吟處依稀在,千古無人繼盛名。

29.秋過錢塘江 唐貫休 巨浸東隅極,山吞大野平。因知吳相恨,不盡海濤聲。

黑氣騰蛟窟,秋雲入戰城。遊人千萬裏,過此白髭生。

30.錢塘江潮 唐羅隱 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赪鯉問陽侯。

31.錢塘渡口 唐施肩吾 天塹茫茫連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橋。錢塘渡。

7.有關描寫“生活”的詩句

描寫春天的古詩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誌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二、描寫夏天的古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裏《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宋·陸遊《初夏絕句》

三、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範仲淹《蘇幕遮》

四、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唐·韓愈《李花二首》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8.歷史有關描寫唐代社會的詩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壹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

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裏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借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 這是壹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壹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

“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壹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裏長征人未還”,“萬裏”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裏,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

“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

“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裏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

“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

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壹首。 曹 植 曹植(192-233)字子建。

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魏傑出詩人。

曹操第三子,封陳思王。因富才學,早年曾被曹操寵愛,壹度欲立為太子,後失寵。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為臨淄侯。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

曹丕稱帝後,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曹丕死後,曹丕的兒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願,最後憂郁 而死,年四十壹歲。

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壹段時間。這時期的文學,以詩歌的成就最為顯著。

有不少作品能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料,反映出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 的痛苦,體現了要求國家統壹的願望,辭情慷慨,語言剛健。後人以“建安風骨”稱 譽這些作品俊逸剛健的風格。

但有些篇章表現了消極出世的思想。這壹時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

曹植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帝位為界,分為 前後兩期。前期有少數作品出社會動亂和自己的抱負,詩的基調開朗、豪邁。

如《白馬篇》、《送應氏》等。後期作品則反映其所受壓迫的苦悶的心情,部分詩篇參雜較 濃厚的消極思想。

其詩善用比興手法,語言精煉而詞采華茂,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詩歌的成就,對五言詩的發展頗有影響。也善辭賦、散文。

他的《洛神賦》抒情優美 ,富於神話色彩,影響甚大,是建安時期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試表》等。

王昌齡介紹 王昌齡,宇少伯,盛唐著名詩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歷元年( 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王昌齡的籍貫,有多種說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

《新唐書》本傳與《唐詩紀事》說他為江寧人,但並無直接材料,大概是因為王昌齡被時人稱作 “王江寧”而致誤。王昌齡曾任江寧丞,李肇《國史補》與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均稱他為王江寧,與宋考功、韋蘇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韋、王諸人都是以官職稱,所以玉江寧也是以官職稱,而不是以籍裏稱。

《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 “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閑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

《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當可信,所以《唐才子傳》從《河嶽英靈集》,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現在壹般人也認為他為太原人。 兩《唐書》本傳都未載王昌齡登進士第的時間,徐松《登科記考》也未載。

《唐才子傳》說他為開元十五年的( 727年)進士。又唐詩人顧況《監察禦史儲公集序》說開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龍標昌齡,此數人皆當時之秀。”

顧況之序所記當確。王昌齡進土及第後,補秘書省校書郎。

校書郎自古由文學之士充任,為當世所重,所以學者稱校書之所為誌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萊山。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

詹成锳先生據王昌齡詩文,考證他開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貶嶺南,這是未見於史籍記載的壹個新發現,詳《李白詩文系年》。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即北歸,遊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