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星星變奏曲這首詩是朦朧詩的代表作它體現了朦朧詩的壹些特點?

星星變奏曲這首詩是朦朧詩的代表作它體現了朦朧詩的壹些特點?

現行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課《星星變奏曲》是新時期朦朧詩代表詩人江河的壹首重要力作。該詩在詩歌主題、創作手法與藝術風格等方面都鮮明體現了朦朧詩的典型特征,堪稱為新時期朦朧詩的典範作品。其具體內容如下:“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在夜裏凝望/尋找遙遠的安慰/誰不願意/每天/都是壹首詩/每個字都是壹顆星/像蜜蜂在心頭顫動/誰不願意,有壹個柔軟的晚上/柔軟得像壹片湖/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遊動/誰不喜歡春天,鳥落滿枝頭/像星星落滿天空/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壹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在寒冷中寂寞的燃燒/尋找星星點點的希望/誰願意/壹年又壹年/總寫苦難的詩/每壹首詩都是壹群顫抖的星星/像冰雪覆蓋在心頭/誰願意,看著夜晚凍僵/僵硬得像壹片土地/風吹落壹顆又壹顆瘦小的星/誰不喜歡旗幟,喜歡火/湧出金黃的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時候——升起/去照亮太陽照不到的地方”

全詩分上、下兩節:第壹節由“星星”引出了“詩”、“蜜蜂”、“湖”、“螢火蟲”、“睡蓮”、“春”、“鳥”、“白丁香”等意象,給人以溫馨美好的感覺。對此溫馨美好的理想境界,詩人以“誰不願意”的否定式反問表達了強烈的肯定語氣,流露了對理想的向往追求。第二節由“星星”引出了“寒冷”、“寂寞”、“苦難”、“顫抖”、“冰雪”、“凍土”、“吹落”、“瘦小”等意象,給人以黑暗冷酷的感受。對於黑暗冷酷的現實世界,詩人以“誰願意”的肯定式反問表達了強烈的否定語氣,流露了對苦難現實的不滿與批判。這樣,全詩的上、下兩節***同以“星星”為始發意象,在相似的結構、句式、修辭與相同的韻律下,先後引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象,營造了截然不同的意境,抒發了截然不同的態度情感,既扣住了“星星變奏曲”的題意,又在強烈的對比中表達了詩人批判現實、追求理想的執著人生態度,表現了積極鮮明的主題。

總之,這首詩在朦朧含蓄的藝術風格中所表現的是詩人積極鮮明的人生態度,所寄寓的是詩人雖然迷茫失落而又不失堅定執著的人生追求,給人以精神的振奮與心靈的震撼。由此典範代表性的朦朧詩作可見,真正成功的朦朧詩絕不能為了朦朧而朦朧,刻意以最終搞得讀者壹頭霧水、甚至連自己也不知所以為追求,而必須要在朦朧含蓄的藝術形式中表現出積極鮮明的思想內容。因為文學作品是要反映現實生活的,朦朧詩作為文學四大樣式之壹詩歌中的壹個流派,也絕不能脫離文學發展的正常軌道、淪為沒有生活內容的形式遊戲,只能是沿著健康的道路積極地發展。同時我們閱讀欣賞朦朧詩也決不能僅以停留在朦朧狀態為滿足,而必須完成從開始朦朧到最後不再朦朧的過程,壹定要從朦朧中解讀出積極鮮明的思想情感內容。這樣,才是對朦朧詩正確的欣賞方法,才能達到真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