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張棗的《何人斯》如何賞析?

張棗的《何人斯》如何賞析?

張棗,“朦朧詩”以後最有才華的詩人之壹,2010年3月8日淩晨因肺癌在德國去世。

《何人斯》這首詩可以說是:“詩風在此定型、線路已經確立並出現了壹個新鮮的面貌”;“預示了壹種在傳統中創造新詩學的努力,這努力代表了壹代更年輕的知識分子詩人的中國品質”。(柏樺:《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

同時《何人斯》這首詩迎合了他不久寫出的壹個詩觀。這個詩觀的中心是傳統精神,恰好符合了他的藝術實踐:“歷來就沒有不屬於某種傳統的人,沒有傳統的人是不可思議的,他至少會因寂寞和百無聊賴而死去。的確,我們也見過沒有傳統的人,比如那些極端個人主義者和浪漫主義者,不過他們最多只是熱鬧了壹陣子,到後來卻什麽都沒幹。而傳統從來就不盡然是那些家喻戶曉的東西,壹個民族所遺忘了的,或者那些它至今為之緘默的,很可能是構成壹個傳統的最優秀的成分。……如何進入傳統,是對每個人的考驗。總之,任何方式的進入和接近傳統,都使我們變得成熟,正派和大度。只有這樣,我們的語言才能代表周圍每個人的環境、糾葛、表情和

飲食起居。”(《柏樺憶張棗:著迷於現代漢詩試驗的詩人》)

——————————————————————————————————————————

這首詩具有極濃郁的古典詩詞意境,但表達又是現代的,很難用傳統的方式找到意義,但即使妳讀得滿頭霧水,妳對他的文字仍忍不住迷戀。讀這首詩必須先了解壹首詩經:

《小雅·何人斯》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胡逝我梁,不入我門?伊誰雲從?維暴之雲。

二人從行,誰為此禍?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雲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陳?我聞其聲,不見其身。不愧於人?不畏於天?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絺攪我心。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爾之亟行,遑脂爾車。壹者之來,雲何其盱。

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壹者之來,俾我絺也。

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及爾如貫,諒不我鄭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有靦面目,視人罔極。作此好歌,以極反側。

我復制了豆瓣上的壹段賞析:

現代詩歌總是晦澀難懂卻令人著迷。以前讀張棗覺得他像文學家裏的化學家,把各種漢字詞匯文法打亂再重新排列組合,形成令人耳目壹新的想象。很喜歡這首何人斯,意境平和而殘暴,溫情卻冰冷,時而小橋流水,時而大漠孤煙。今天搜索了壹下,竟意外發現《詩經》中也有以此為題的壹首詩,講述了嫠婦怨夫的故事,重章

叠句中似有恍惚夢幻之感,曾經的溫存與今日的冷酷交織在壹起,如怨如訴。再與張棗的對照壹下,從情景到架構都十分相似,結尾卻各異。詩經結尾是女人由愛生恨輾轉反側,現代詩卻呼應題目“何人斯”,似乎要解答首句“那究竟是什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