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棵樹,壹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
風與空氣
告訴著它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它們的根生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
它們把根須糾纏在壹起
作品鑒賞
樹,只是自然界的壹種具體事物,詩人托物於樹,歌頌與表達了壹種獨立向上,又根須相連的團結戰鬥的精神。形象與思維的高度融合,正是壹切成功的文學作品的***同特征。
“詩要用形象思維”,詩人借助樹這壹自然物形象進行了藝術構思。並通過這壹感性形象,對現實進行理性的認識,便成了詩中的思想。“壹棵樹,壹棵樹/彼此孤離地兀立著/風與空氣/告訴著它們的距離”。這是各自獨立的樹。接著詩人又借“根”的形象入筆:“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壹起”。這些相互在地下根須相連的樹,便給讀者形成了思想認識:樹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壹個團結的整體。以形寫神,這個神,就是事物對象的本質特征與精神性格所在。當然,詩中的情思,不是抽象的,而是溶解在詩的形象裏的情思。
要理解這首詩歌,還需要知道壹個歷史事實,就是過去曾經有外國人侮辱中華民族是“東亞病夫”和“壹盤散沙”。這雖然不壹定全部是事實,但也的確反映了在列強侵略下民族遭受淩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壹些現象。
艾青正是以詩人敏感的心靈感受和銳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體察到了時代和社會脈搏的動向,意識到了民族的覺醒已經到來,才從原野上壹棵棵“彼此孤離地兀立著”的樹的意象獲得靈感,產生了“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壹起”的聯想。艾青賦予那些生長在大地上的壹棵棵樹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獨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蓋下/它們的根伸長著”的潛在的事實,把它們作為壹個偉大民族正在團結並凝聚成堅強力量的象征。他的這種藝術的表現,使人們在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和融入中,獲得了壹種詩意的快感並進而產生哲理的領悟。
全詩含蓄而深沈,熔鑄著哲理式的沈思,這是它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