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有哪些表達人生失意,漂泊,苦悶的語句或詩詞

有哪些表達人生失意,漂泊,苦悶的語句或詩詞

金縷曲(二首)

作者顧貞觀

朝代清

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

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誰慰藉?

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從前杯酒。

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

冰與炭,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彀?

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

只絕塞,苦寒難受。

廿載包胥承壹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

置此劄,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

曾不減,夜郎僝僽。

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

千萬恨,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醜,***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

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觀頓首。

顧貞觀(1637-1714)清代文學家。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峰,亦作華封,號梁汾,江蘇無錫人。明末東林黨人顧憲成四世孫。康熙五年舉人,擢秘書院典籍。曾館納蘭相國家,與相國子納蘭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讀書終老。貞觀工詩文,詞名尤著,著有《彈指詞》、《積書巖集》等。顧貞觀與陳維嵩、朱彜尊並稱明末清初“詞家三絕”,同時又與納蘭性德、曹貞吉***享“京華三絕”之譽。

明崇禎十年(1637),顧貞觀出生於無錫。曾祖顧憲成,是晚明東林學派的領袖;祖父顧與渟,四川夔州知府;父親顧樞,才高博學,為東林學派另壹領袖高攀龍的門生。母親王夫人也是生長於詩書之家。貞觀稟性聰穎,幼習經史,尤喜古詩詞。長兄景文、次兄廷文、姊貞立、弟衡之,都具才名。少年時代,貞觀即參加了由吳江名士吳兆騫兄弟主盟的“慎交社”。該社中他年紀最小,卻“飛觴賦詩,才氣橫溢”,與聲望甚隆的吳兆騫齊名並結為生死之交。順治十壹年(1654)又與同鄉數人結“雲門社”於家鄉無錫惠山,此社會聚了姜宸英、汪琬、湯斌等江南諸多名士。

大約在順治末年,貞觀辭親遠遊,到達京師,康熙元年(1662)以“落葉滿天聲似雨,關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於尚書龔鼎孳和大學士魏裔介。清康熙三年(1664),顧貞觀任秘書院中書舍人。康熙五年(1666)中舉,改任國史院典籍,官至內閣中書。次年康熙南巡,他作為扈從隨侍左右。在國史院任典籍期間,曾修訂其曾祖顧憲成的年譜《顧端文公年譜》,又為其父編定文集《庸庵公日鈔》。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擠,落職歸裏,自稱“第壹飄零詞客”。

康熙十五年(1676)經國子監祭酒徐元文推薦,入內閣大學士明珠府中住塾師,與權相明珠之子納蘭性德相識,成為交契篤深的摯友。《清稗類鈔》作者徐珂說:“容若風雅好友,座客常滿,與無錫顧梁汾舍人貞觀尤契,旬日不見則不歡。梁汾詣容若,恒登樓去梯,不令去,不談則日夕。”二人曾合力營救以“丁酉科場案”而蒙冤被遺戍寧古塔的好友吳兆騫,轟動大江南北。

康熙二十年(1681),顧貞觀回無錫為母丁憂期間,曾幫助修訂《廬州郡誌》。又按惠山聽松庵竹茶爐舊制,仿造了壹只竹茶爐,不少名士題詞賦詩以記其事,後由納蘭性德匯成《竹爐新詠》。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騫、性德先後病故,令貞觀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歸故裏,在家鄉無錫的惠山腳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書屋,名之為“積書巖”。從此避世隱逸,心無旁騖,日夜擁讀,壹改風流倜儻、熱衷交遊的生活。

康熙五十三年(1714),貞觀卒於故裏。臨終前將平生之詩選出四十首,授門人杜詔謀刻問梓。自稱此作皆“味在酸鹹外者”。故其著述雖豐而存詩不多。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顧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