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天凈沙·秋思》中,直接抒情的是“斷腸人在天涯“。 “斷腸”二字為詩眼,抒發了壹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淒苦愁楚之情。
原文:
《天凈沙·秋思》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釋義:
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飄蕩著炊煙的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壹位騎著瘦馬的遊子緩緩前行。?夕陽早已往西沈下來,?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極遠的地方。
作者簡介: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裏,號東籬(壹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壹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誌)。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壹直未能得誌。他幾乎壹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誌,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賞析: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釋義: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飄蕩著炊煙的幾戶人家),就給人造成壹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壹種清新幽靜的境界。
這裏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壹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
“古道西風瘦馬”(釋義: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壹位騎著瘦馬的遊子緩緩前行),詩人描繪了壹幅秋風蕭瑟蒼涼淒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壹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
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
最後壹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壹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壹匹瘦馬,迎著淒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
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與此曲感情比較相似的還有杜甫壹首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釋義: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
百度百科——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散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