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下午,我們來到萬安公墓,為李大釗烈士掃墓。
走進萬安公墓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各式各樣的墓碑。只走了幾分鐘,就望見了壹塊牌匾,上面刻著七個大字:李大釗烈士陵園。烈士陵園被蒼松翠柏和綠竹包圍著,中間矗立著李大釗的雕像,顯得莊嚴肅穆。雕像後面是李大釗和他妻子的陵墓,陵墓間只隔著壹棵柏樹。
正當我四處觀察,沈迷於眼前的景象時,班主任李老師打出了手勢,我們立刻按隊形站好。同學們人人身穿紅白相間的校服,系著鮮艷的紅領巾,等待著掃墓儀式的開始。
隨著主持人那洪亮的聲音響起,儀式正式開始了----那壹首首悲壯的歌曲;那壹篇篇深情的詩歌;那壹個個莊嚴的隊禮;那壹朵朵盛開的鮮花......無不體現著我們對革命先烈崇高的敬意!
我想,革命先烈們拋頭顱、撒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好日子。如果沒有他們的英勇犧牲,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個李大釗同誌,才換來了我們的新中國;是無數個郝副營長,才換來了我們今天明亮的燈光;是無數個張思德同誌,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富強興旺......
儀式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我壹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
向李大釗爺爺學習
在小蜜蜂班學習時,我看見了壹篇文章。短小精悍的文章卻使我感到無比的內疚,因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李大釗爺爺刻苦學習的事。有壹天,李大釗的爺爺出去後,李大釗留在家裏,刻苦學習功課,不放過任何壹點點時間,就連窗邊麻雀打架的事,他也不看壹眼。
看到這裏,我長長地嘆了口氣,想到自己二年級時在學校裏上課,每天早晨老師都會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讓我們復習和預習功課,可是我卻覺得總讀書枯燥無味,便動了歪腦筋,我用廢舊的紙折了紙飛機,在教室上空飛來飛去,影響課堂紀律,見老師還沒有來,其它同學也受到了這氣氛的感染,壹同玩起紙飛機來,剎時間,教室裏亂作壹團,同學們的呼喊聲幾乎要把屋頂掀翻,“飛機遊戲”達到了高潮,我們忘情大叫,好多只飛機在教室裏飛來飛去,像表演雜技壹樣,壹會兒騰空而起,壹會兒又俯沖向下,這時,老師來了,只見她沈著臉,把我和幾個同學帶到了辦公室。
現在想想,覺得那時的我太糊塗,浪費了那麽多美好的時間。常言道:“壹日之計在於晨”我卻沒有好好利用,小時的玩心與李大釗兒時的珍惜時間相比,令我感到後悔與愧疚。
文章中除了寫李大釗珍惜時間,還寫到了他合理調節時間,學習累了、倦了,李大釗便與老表姑說說話,休息過後,再去做功課。
我也有這樣壹個習慣。我的業余愛好是鋼琴,每當我把壹項作業寫完時,我都會合上本子,來到鋼琴旁,奏出動那動人心弦的琴聲,悠揚的曲調帶著我去了壹個音樂的世界,特別是肖邦的曲子,叫人發奮圖強的弦律,激勵了我的鬥誌,等到我彈奏完畢時,再去做作業,我感到身心舒暢,異常輕松。
李大釗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與他相比,我的不足大大顯示了出來,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改正缺點,爭取向李大釗壹樣珍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