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解釋:紅蘭不要笑菊花青青的顏色,它曾經讓眾多賓客泛酒龍山駐足觀賞。詩詞名稱:《庭前菊·為憶長安爛熳開》。本名:韋莊。字號:字端己。所處時代:唐代。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京兆郡杜陵縣(今陜西西安)。出生時間:約836年。去世時間:910年。主要作品:《菩薩蠻》《傷昔》《應天長》《應天長》《思帝鄉》等。主要成就:花間派重要詞人;勸王建稱帝,定前蜀開國制度。
我們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曾向龍山泛酒來”的詳細介紹:
壹、《庭前菊·為憶長安爛熳開》的全文點此查看《庭前菊·為憶長安爛熳開》的詳細內容
為憶長安爛熳開,我今移爾滿庭栽。
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
二、譯文
為憶長安爛熳開,我今移爾滿庭栽。
為了憶念長安爛漫開的菊花,我今天把妳們移來栽滿庭院。
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
紅蘭不要笑菊花青青的顏色,它曾經讓眾多賓客泛酒龍山駐足觀賞。
三、賞析
唐時長安的菊花,盡管不象牡丹那樣“花開時節動京城”,有“真國色”之譽,但畢竟曾盛極壹時,為許多詩人所吟唱。至今,西安興慶公園中的菊花仍繁衍不絕,聲馳中外,唐代遺風依約可見。
本詩的作者思念京都長安,卻將菊花特提,並滿庭植菊,以寄托憶念之情。看來,詩人是有意將長安與菊連在壹起,在婉轉地透露其心曲。據有關資料載述,詩人性格疏曠,不拘小節,曾為西川宣諭和協使李詢辟為判官,時常感慨唐末世之衰,對開元盛世追慕不已,謂:“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長安清明》)。詩人在這裏憶念長安菊,或是藉以發抒追昔懷舊之情吧!開首的二句,壹“因”壹“果”,呼應成趣,章法細密謹嚴。而且.以對話的語勢敘事抒情,也給人以親切感,加強了,作品的表達效果。
而對紅蘭,詩人則是另壹副態度,在告誡它:切莫因菊花的顏色素雅而恣意輕慢,菊花歷來為人們所珍視,有過龍山泛酒的小凡經歷呢。龍山泛灑,據《世說新語》註引《孟嘉別傳》載,盂嘉為征西大將軍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桓溫遊龍山,官僚鹹集,皆戎服。有風吹嘉帽落,初不覺。嘉薄飲,愈多不亂,自言得酒中真趣。並未述及采菊泛酒事,但是,古時有九月九日“登山飲菊花灑”(《荊楚歲時記》)的習俗,詩人蓋將二事糅為壹體,意在強調菊花的不同凡流。
本詩看去是平直敘述,無多機巧,實則寓曲於直,多弦外之音。大概詩人有過被人輕慢的經歷,故而暗以菊相標榜,憶起“白馬似冷朱紱貴,彩衣遙惹禦爐香”(《寄右省李起居》)的京師生活,才有“龍山泛酒”之喻。借詠菊婉曲地表述了他郁悶不平的心理。
四、韋莊其他詩詞
《思歸》、《章臺夜思》、《金陵圖》、《菩薩蠻》、《秦婦吟》。五、註解
爛熳:同“爛漫”。
龍山:據《晉書·孟嘉列傳》載,九月九日重陽節,桓溫曾大聚佐僚於龍山。後遂以“龍山會”稱重陽登高聚會。
相同朝代的詩歌
《三姑石》、《暖翠》、《贈別徐侃》、《幽恨詩》、《題賈島墓》、《天臺禪院聯句》、《長恨歌》、《憶江南》、《錢塘湖春行》、《暮江吟》。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庭前菊·為憶長安爛熳開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