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仿照雖有佳肴的文言文

仿照雖有佳肴的文言文

1. 《雖有佳肴》文言文 斷句

斷句: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親 雖有佳肴》原文: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壹年視離經辨誌;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

其此之謂乎!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蔔禘不視學,遊其誌也。時觀而勿、語存其心也。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

《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誌”。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

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

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淩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旦耽測甘爻仿詫濕超濺,教之所由廢也。

原文的大意是:世間的事情如果妳不去嘗試那麽妳永遠不會理解,不會明白;即使妳有最棒的學習方法如果妳不去嘗試那麽也只是徒勞,學習與教學自我促進就會獲得最大的成長,只有果斷的去實踐去努力才能獲得最大的進步。

2. 《雖有佳肴》初中語文練習冊

新人教版語文七上“雖有佳肴”練習題七年級上冊 《雖有佳肴》 壹、基礎鞏固 (壹)翻譯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1、雖.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雖有至道 4、是故..學然後知不足5、教然後知困. 6、然後能自.反. 也 7、然後能自強.. 也 8、教學相長。

. 也 9、學學. 半 (二)解釋下列句子.1、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3、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4、故曰:教學相長也.5、《兌命》曰:“學學半.” 二、能力提升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1、翻譯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後能自強也:3)學.學半 2、劃出下列句子的停頓 (1)是 故 學 然 後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後 能 自 強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4、請寫出壹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詩句.5、讀了這篇短文,結合妳的學習實際,談壹點妳的學習體會.答案:壹、(壹)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自己 7、自我勉勵 8、教和學相互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9、向別人學習 (二) 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2、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4、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5、《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壹半的學習效果.”二、1、(1)甘美 (2)不通,理解不了 (3)教 2、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2)知困/然後能自強也3、教學相長 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5、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理解得更深刻.在學習中,當別的同學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學會去教別的同學,這樣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時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