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帶“米”字的詩詞有哪些?

帶“米”字的詩詞有哪些?

米憑轉鬥接青黃,加壹錢多幸已償。 ?《潯溪棹歌》清 朝董恂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菇米岸莓苔。?《早雁》唐 杜牧

城中鬥米換衾綢,想許寧論兩相直。?《秋雨嘆》唐 杜少陵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哨遍》宋 蘇軾

湘湖煙雨長菁絲,菇米新炊滑上匙。?《漁父》唐 陸放

水碓裏舂來米,山莊上餞了雞,事事休提。《水仙子》元 孫周卿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即事》唐 白居易

應緣五鬥米,數日滯淵明。?《送王汶宰江陰》唐 張循之

少年何處去,負米上銅梁。?《送李員外賢郎》唐 王維

五鬥米留人,東溪憶垂釣。?《衙郡守還》唐 岑參

只緣五鬥米,辜負壹漁竿。?《初授官題高冠草堂》唐 岑參

聞道雲安麹米春,才傾壹盞即醺人。?《撥悶(壹作贈嚴二別駕)》唐 杜少陵

負米到家春未盡,風蘿閑掃釣魚磯。?《越溪村居》唐 戴叔倫

歡餘若問南行計,知念天涯負米還。?《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親兼謁趙和州…並戲簡前》唐 盧綸

江南不是米元暉,無人更得滄洲趣。?《踏莎行》宋 劉辰翁

古代人吃什麽

吃多少?

漢代的普通人壹天吃兩頓,吃下去的總量與現代人吃的差不多。但是呢地位越高可以吃的越多,漢武帝這樣的就可以壹天吃四頓,那看來漢武帝應該很胖才是。

普通人的食物都是粗糧加上鹽、醬菜和菜羹,中國人那麽愛做鹹菜的傳統估計就是從封建時期的底層階級中流傳下來的。

吃什麽?

與秦朝人相比,漢代人算是十分幸福的了,直到今天我們都應該感謝壹個人,那就是張騫。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黃瓜、大蒜、香菜、苜蓿、石榴、葡萄、胡桃等蔬菜水果。並且相傳淮南王劉安煉丹時,以石膏點豆汁發明了豆腐,更是找到了消耗黃豆的好方法,大大豐富了漢代人的餐桌。

不過要想用壹片小文說明白漢代人到底吃什麽是很難的,因為他們的食材已經非常豐富了。

在主食方面與秦朝幾乎完全相同,主食是飯、粟、麥,煮出來的飯是麥飯,黃色的。但是巧妙的是漢代的人已經會做面點,在秦朝時人們吃的都是蒸餅,軟塌塌的,到了漢代從西域傳來了胡餅,胡餅與如今新疆人吃的饢非常相似。我們如今喜歡從別的國家引進壹些烹飪技藝,漢代人也不例外,覺著胡餅好吃就學來了,而這種西域風壹直刮到了唐朝,胡餅也逐漸變化成的後來的燒餅、麻餅。

在葷食方面有壹個特點就是漢代的人愛吃狗肉,甚至作為主要的肉食之壹,而豬則是精貴的動物,價值可達狗的十倍。狗肉制作的菜肴也很豐富,秦漢簡牘記載有:五香狗肉幹、狗羹、炙狗肋、炙犬肝等。

參考資料

知乎:/question/3186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