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唐朝時的李絳,善於進諫.皇帝有次要降罪於白居易,李絳說:“陛下容許群臣直言,所以大家才敢進諫.白居易的心願只是要貢獻自己的忠誠,如今陛下要降罪於他,只怕天下的人從此就要把嘴巴閉上了.”皇帝對李絳的意見很高興,沒有治白居易的罪. 皇帝曾經責怪李絳說話太過分,李絳哭著說:“臣如果因為怕陛下左右的人,而愛惜自己,不敢進言,那臣就是有負於陛下.如果我進言了,但陛下不喜歡聽,那是陛下辜負了臣.”皇帝的怒氣就此消解.先父說:“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歡直言進諫,不和小人為伍.李吉甫雖然總是逢迎皇帝,憲宗每每還是認為李絳說的對,就是因為李絳知無不言,言無不中,所以雖然他屢次冒犯天威,觸怒皇帝,但總是能反復陳說,以啟發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誠、正直的話,怎麽可能做到這壹點.” 啟發 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我們要學會接受別人的建議,打開胸懷,對於別人的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能不聽他人直言。
原文 唐李絳、善諫。上欲罪白居易。
絳曰。陛下容納直言。
故群臣敢諫。居易誌在納忠。
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
上悅而止。上嘗責絳言太過。
絳泣曰。臣畏左右。
愛身不言。是負陛下。
言而陛下惡聞。乃陛下負臣也。
上怒解。 先君曰。
李丞相、良臣也。好直諫。
不與小人為伍。李吉甫雖逢迎。
憲宗每以絳言為是。蓋以其知無不言。
言無不中。故雖屢次犯顏。
觸怒上意。而仍能轉輾陳言以啟帝心。
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
2. 文言文翻譯唐李絳善諫唐朝時的李絳,善於進諫.皇帝有次要降罪於白居易,李絳說:“陛下容許群臣直言,所以大家才敢進諫.白居易的心願只是要貢獻自己的忠誠,如今陛下要降罪於他,只怕天下的人從此就要把嘴巴閉上了.”皇帝對李絳的意見很高興,沒有治白居易的罪.皇帝曾經責怪李絳說話太過分,李絳哭著說:“臣如果因為怕陛下左右的人,而愛惜自己,不敢進言,那臣就是有負於陛下.如果我進言了,但陛下不喜歡聽,那是陛下辜負了臣.”皇帝的怒氣就此消解.先父說:“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歡直言進諫,不和小人為伍.李吉甫雖然總是逢迎皇帝,憲宗每每還是認為李絳說的對,就是因為李絳知無不言,言無不中,所以雖然他屢次冒犯天威,觸怒皇帝,但總是能反復陳說,以啟發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誠、正直的話,怎麽可能做到這壹點.”。
3. 寫出文言文翻譯《唐李絳善諫》譯文
唐朝時的李絳,善於進諫.皇帝有次要降罪於白居易,李絳說:“陛下容許群臣直言,所以大家才敢進諫.白居易的心願只是要貢獻自己的忠誠,如今陛下要降罪於他,只怕天下的人從此就要把嘴巴閉上了.”皇帝對李絳的意見很高興,沒有治白居易的罪.
皇帝曾經責怪李絳說話太過分,李絳哭著說:“臣如果因為怕陛下左右的人,而愛惜自己,不敢進言,那臣就是有負於陛下.如果我進言了,但陛下不喜歡聽,那是陛下辜負了臣.”皇帝的怒氣就此消解.
先父說:“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歡直言進諫,不和小人為伍.李吉甫雖然總是逢迎皇帝,憲宗每每還是認為李絳說的對,就是因為李絳知無不言,言無不中,所以雖然他屢次冒犯天威,觸怒皇帝,但總是能反復陳說,以啟發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誠、正直的話,怎麽可能做到這壹點.”
啟發
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我們要學會接受別人的建議,打開胸懷,對於別人的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能不聽他人直言。
原文
唐李絳、善諫。上欲罪白居易。絳曰。陛下容納直言。故群臣敢諫。居易誌在納忠。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上悅而止。上嘗責絳言太過。絳泣曰。臣畏左右。愛身不言。是負陛下。言而陛下惡聞。乃陛下負臣也。上怒解。
先君曰。李丞相、良臣也。好直諫。不與小人為伍。李吉甫雖逢迎。憲宗每以絳言為是。蓋以其知無不言。言無不中。故雖屢次犯顏。觸怒上意。而仍能轉輾陳言以啟帝心。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
4. 英語翻譯唐李絳,善諫.上欲罪白居易.絳曰.陛下容納直言.故群臣敢諫譯文唐朝時的李絳,善於進諫.皇帝有次要降罪於白居易,李絳說:“陛下容許群臣直言,所以大家才敢進諫.白居易的心願只是要貢獻自己的忠誠,如今陛下要降罪於他,只怕天下的人從此就要把嘴巴閉上了.”皇帝對李絳的意見很高興,沒有治白居易的罪.皇帝曾經責怪李絳說話太過分,李絳哭著說:“臣如果因為怕陛下左右的人,而愛惜自己,不敢進言,那臣就是有負於陛下.如果我進言了,但陛下不喜歡聽,那是陛下辜負了臣.”皇帝的怒氣就此消解.先父說:“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歡直言進諫,不和小人為伍.李吉甫雖然總是逢迎皇帝,憲宗每每還是認為李絳說的對,就是因為李絳知無不言,言無不中,所以雖然他屢次冒犯天威,觸怒皇帝,但總是能反復陳說,以啟發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誠、正直的話,怎麽可能做到這壹點.”題解罪:降罪、治罪通過李絳的哭訴,皇帝明白了李絳的出發點是為自己好,所以轉怒為喜.李絳是直諫,鄒忌是諷諫.。
5. 宋濂善諫文言文翻譯宋濂曾經與客人飲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偵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問宋濂昨天飲酒沒有?座中的來客是誰?飯菜是什麽東西?宋濂全部拿事實回答。皇帝笑著說:“確實如此,妳沒欺騙我。”
皇帝秘密地召見(宋濂)詢問起大臣們的好壞,宋濂只舉岀那些好的大臣說說。皇帝問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們;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們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們。”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壹萬多字。皇帝大怒,詢問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著茹太素的奏章說:“這裏不敬,這裏的批評不合法制。”(皇帝)問宋濂,回答說:“他只是對陛下盡忠罷了,陛下正廣開言路,怎麽能夠重責(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納的內容。
把朝臣都招來斥責,於是口呼宋濂的字說:“(如果)沒有景濂,(我)幾乎錯誤地怪罪進諫的人。”。
6. 香居善諫 的古文翻譯譯文: 齊宣王蓋大宮殿,大得有百畝地,廳堂設下三百扇門。
憑借齊國的強大,備辦了三年沒有能夠蓋成,群臣中沒有敢於進諫的人。香居問齊宣王說:“楚王放棄先王的禮樂,而去做淫樂,臣鬥膽問楚國有君主嗎?”齊宣王說:“沒有君主。”
“楚國的賢臣數以千計,但是沒有壹個人敢於進諫,臣鬥膽問荊楚國有臣子嗎?”齊宣王說:“沒有臣子。” “現在君王蓋大宮殿,占地超過百畝,設下了三百扇門。
憑齊國的強大,三年沒能蓋成。而群臣沒有敢勸說的人。
敢問大王有臣子嗎?”齊宣王說:“沒有臣子。”香居說:“臣請求退下。”
快步出去。齊宣王說:“香子請留步,為什麽這麽晚才向我勸諫?我請求現在就停止修建宮殿。”
趕緊召來記事的官員說:“記下:我品行不好,喜愛蓋大宮殿,香子阻止了我。” 原文: 齊宣王為大室,大蓋百畝,堂上三百戶。
以齊國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諫者。香居問宣王曰:“荊王釋先王之禮樂而為淫樂,敢問荊邦為有主乎?”王曰:“為無主。”
“敢問荊邦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 居曰:“今主為大室,三年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諫者,敢問王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
香居曰:“臣請避矣。”趨而出。
王曰:“香子留,何諫寡人之晚也?”遽召尚書曰:“書之,寡人不肖,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出自西漢劉向的《新序》。
擴展資料 《新序》是壹部以諷諫為政治目的歷史故事類編,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僅存十卷。後經曾鞏搜輯整理,仍厘為十卷。
內《雜事》五卷,《刺奢》壹卷,《節士》壹卷,《義勇》壹卷,《善謀》二卷。 采集舜、禹時代至漢代史事和傳說,分類編纂,所記史事與《左傳》、《戰國策》、《史記》等頗有出入。
作者尚編有《說苑》壹書,性質與此類似,“葉公好龍”典故就是出自此書。 《新序》是歷史故事類編,是劉向現存最早的壹部作品。
盡管《新序》中的許多故事采自諸子史傳,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內容來看,無疑體現了劉向本人的社會政治思想。這主要可以歸納為德治仁政思想、賢人治國思想、民本思想、從善納諫思想諸方面。
該書的絕大部分條目都是對早期哲學或歷史著作中的材料摘錄後加以轉述或直接照抄而成。這些著作主要是《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史記》、《戰國策》以及《春秋三傳》(其中劉向對《谷梁傳》很有偏見)、《莊子》、《荀子》。
書中大多數歷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時期,最後壹卷(卷10)完全是漢代的故事。書中前5卷冠以“雜事”之名。
廣常人世認為雖然這些卷的標題中有“雜”字,但實際上它們是壹個統壹的整體,它們通過壹系列的範例藉以說明壹個好的 *** 的基本因素。 其他各卷中,有的諷刺統治者的荒淫奢侈(卷六),有的贊揚大臣的全節和忠誠(卷七),有的贊揚義勇之士(卷八),有的講述大臣的善謀(卷九和卷十)。
該書的思想基礎是儒家學說,書中尤其強調統治者必須為人正直,要多聽民眾意見和留心賢能和有德之士——這些賢能之士不應動搖自己告誡和譴責殘暴或愚蠢的國君的職責的建議。 百度百科--新序。
7. 《白居易傳》古文翻譯《白居易傳》白居易幼聰慧絕人,襟懷宏放。
年十五六時,袖文壹編,投著作郎吳人顧況。況能文,而性浮薄,後進文章無可意者。
覽居易文,不覺迎門禮遇曰:“吾謂斯文遂絕,復得吾子矣。”居易文辭富艷,尤精於詩筆。
所著歌詩數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聞禁中。章武皇帝納諫思理,渴聞讜言①,(元和)二年十壹月,召入翰林為學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遺。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貯,仰酬恩造。
居易與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監察禦史謫為江陵士曹掾。翰林學士李絳、崔群上前面論稹無罪,居易累疏切諫,疏入不報。
上又欲加河東王鍔平章事,居易諫曰:“宰相是陛下輔臣,非賢良不可當此位。鍔誅剝民財,以市恩澤,不可使四方之人謂陛下得王鍔進奉,而與之宰相,深無益於聖朝。”
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為招討使,諫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論,辭情切至。
既而又請罷河北用兵,凡數千百言,皆人之難言者,上多聽納。唯諫承璀事切,上頗不悅,謂李絳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利於朕,朕實難奈。”
絳對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誅,事無巨細必言者,蓋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輕言也。陛下欲開諫諍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見聽納。
(《舊唐書·列傳第壹百壹十六》)白居易從小就聰明過人,胸懷博大。他在十五六歲時帶著壹冊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吳地人顧況自薦。
顧況善文,不過性情浮躁,看不起別人,後輩的文章沒有合他心意的。看過白居易的文章之後,顧況不由得把白居易請上門並友好地會見他說:“我以為文人已經絕跡了,沒想到遇見了您。”
白居易文辭富麗華美,尤其擅長於寫詩文。他寫的上百篇詩歌,都含有諷諫之意,針砭時俗的弊病,補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讀書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贊賞他,(這些詩文)也常常流傳到宮中。
章武皇帝納諫思治,渴望聽到正直的言論,元和二年十壹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學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遺的官職。
白居易自認為遇到了愛好文學的君主,破格提升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學得的知識,上報君主的恩遇。白居易與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監察禦史被貶為江陵府士曹掾。
翰林學士李絳、崔群在皇上面前說元稹無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懇切勸諫,奏疏呈上後沒有回音。皇上又要封河東人王鍔為宰相,白居易勸諫說:“宰相是皇上的輔佐大臣,不是賢良的人不能擔當此職。
王鍔強令他人供給物品、搜括百姓錢財,並以此來求得恩澤,不能讓天下人認為您是得了王鍔的進奉而給他宰相的職位,(這樣做)對聖朝是很沒有好處的。”(皇上)這才取消了(讓王鍔當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為招討使,諫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居易也當面向皇上談論(自己的看法),言詞十分激切。不久,他又請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長達數千字,其中有很多話是別人不大願意說出口的,(這些意見,皇上)有很多都聽取采納了。
只有勸諫不要任命承璀壹事,因為言辭過於激切,皇上很不高興,並對李絳說:“白居易這個小子,是我壹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對我卻這般放肆,我實在有些忍不住了。”李絳回答說:“白居易之所以冒著死罪,事無大小都要直言進諫,大概是因為要報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澤)罷了,決不是輕易進諫啊。
陛下要想廣開諫諍的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進諫。”皇上說:“妳說得對。”
從此,(白居易的勸諫)很多都被皇上聽取采納。
8. 故群臣敢諫故什麽意思意思是:所以大家(臣子們)才敢進諫。
《李絳善諫》
原文: 唐李絳,善諫。上欲罪白居易。絳曰:“陛下容納直言,故群臣敢諫。居易誌在納忠,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上悅而止。上嘗責絳言太過,絳泣曰:“臣畏左右,愛身不言,是負陛下;言而陛下惡聞,乃陛下負臣也。”上怒解。(選自《二十四忠》)
譯文:唐朝有個宰相。姓李。單名是壹個絳字。很能夠直諫。有壹次、皇帝要辦白居易的罪名。李絳說道。因為皇上能夠容納正直的說話。所以壹班臣子們才敢盡心勸諫。白居易的本意。是貢獻他自己的忠忱。現在皇上倘然把他辦了罪名。恐怕天下的人。後來都要箝住了口嘴不敢講話了。皇帝聽了李絳的話。很是歡喜。才把這個辦罪的念頭停止了。有壹次。皇帝責備李絳說。妳的說話也太過分了。李絳就流著眼淚說道。假使我為了怕懼皇上身邊的人。愛惜著自己的身子。不肯講話。那是我負了皇上。假使我說了話。可是皇上不要聽。這是皇上負我了。皇帝聽了這壹番話。怒氣便消滅了。
此短文說李絳忠誠正直,反復陳說利弊,來啟發皇帝。最後皇帝也虛心納諫。
9. 故群臣敢諫故什麽意思意思是:所以大家(臣子們)才敢進諫。
《李絳善諫》原文: 唐李絳,善諫。上欲罪白居易。
絳曰:“陛下容納直言,故群臣敢諫。居易誌在納忠,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
上悅而止。上嘗責絳言太過,絳泣曰:“臣畏左右,愛身不言,是負陛下;言而陛下惡聞,乃陛下負臣也。”
上怒解。(選自《二十四忠》)譯文:唐朝有個宰相。
姓李。單名是壹個絳字。
很能夠直諫。有壹次、皇帝要辦白居易的罪名。
李絳說道。因為皇上能夠容納正直的說話。
所以壹班臣子們才敢盡心勸諫。白居易的本意。
是貢獻他自己的忠忱。現在皇上倘然把他辦了罪名。
恐怕天下的人。後來都要箝住了口嘴不敢講話了。
皇帝聽了李絳的話。很是歡喜。
才把這個辦罪的念頭停止了。有壹次。
皇帝責備李絳說。妳的說話也太過分了。
李絳就流著眼淚說道。假使我為了怕懼皇上身邊的人。
愛惜著自己的身子。不肯講話。
那是我負了皇上。假使我說了話。
可是皇上不要聽。這是皇上負我了。
皇帝聽了這壹番話。怒氣便消滅了。
此短文說李絳忠誠正直,反復陳說利弊,來啟發皇帝。最後皇帝也虛心納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