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關於官場的詩句 1. 李白作的關於退出官場的詩詞有哪些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①,煙濤微茫信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③五嶽掩赤城④。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
2. 關於官場的詩句有哪些
《別家山二絕 》鄭剛中 簡書催我就征途,對坐西山暫索居。
聞說仕途巇險甚,未應從此便相疏。《行香子 》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對壹長琴,壹壺酒,壹溪雲。《蕭相公宅遇自遠禪師有感而贈 》白居易 宦途堪笑不勝悲,昨日榮華今日衰。
轉似秋蓬無定處,長於春夢幾多時。半頭白發慚蕭相,滿面紅塵問遠師。
應是世間緣未盡,欲拋官去尚遲疑。《寄範丈景仁 》蘇轍 京城冠蓋如雲屯,日中奔走爭市門。
敝裘瘦馬不知路,獨向城西尋隱君。隱君白發養浩氣,高論驚世門無賓。
欣然為我解東閣,明窗凈幾舒華茵。春天雪花大如手,九衢斷絕愁四鄰。
平明熟睡呼不覺,清詩淥酒時相親。我兄東來知東武,走馬出見黃河濱。
及門卻遣不得入,回顧欲去行無人。東園桃李正欲發,開門借與停車輪。
青天露坐列觴豆,落花飛絮飄衣巾。留連四月聽鹖鴂,扁舟壹去浮奔渾。
人生聚散未可料,世路險惡終勞神。交遊畏避恐坐累,言詞欲吐聊復吞。
安得如公百無忌,百間廣廈安貧身。《木蘭花慢 》王惲 嘆西山歸客,又愁裏,過清明。
記幕燕巢傾,朝堂人去,往事堪驚。行藏固非人力,頓塵纓、終愧草堂靈。
潘嶽無間可賦,淵明何地堪耕。漢家壹論到書生。
六合望澄清。甚樓上元龍,山中宰相,何止虛名。
當年臥龍心事,盡羽毛、千古見青冥。憔悴中堂故吏,醉來老淚縱橫。
《題祁門嶽王廟 》方嶽 神京鱗介腥衣裳,三精霧塞天地光。鼪啼鼯笑紛披猖,中分宇宙尊犬羊。
誰其與者淪綱常,受計於虜扼我吭。王心凜凜天蒼蒼,以次來縛歸朝堂。
自南自北諾已償,焉用與虜為胥戕。來仇報仇胡不臧,至今淮塹為河湟。
每觀王傳心摧傷,怒發為立膽為張。皇畀予邑於祁閶,聞王有像北山岡。
欲往從之潔予觴,簡書之言不我遑,今且去此何敢忘。牲肥酒香時日良,金戈鐵馬山茫茫。
《懼讒 》李白 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眾女妒蛾眉,雙花競春芳。
魏姝信鄭袖,掩袂對懷王。壹惑巧言子,朱顏成死傷。
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退居 》徐夤 鶴性松心合在山,五侯門館怯趨攀。
三年臥病不能免,壹日受恩方得還。明月送人沿驛路,白雲隨馬入柴關。
笑他範蠡貪婪甚,相罷金多始退閑。其中《懼讒 》出自唐代作者李白 譯文 :齊國丞相晏嬰僅用兩桃就殺死了三個有威脅的武臣,那會比用鋒利如霜的劍殺傷力小呢?美麗的娥眉女子總被妒忌,挑撥最美麗的兩個女人互相傾軋,就如同讓兩朵最美麗的鮮花互相鬥艷。
魏姝相信了楚王妻子鄭袖的話,掩鼻而得罪楚王,結果打入冷宮。壹但被花言巧語迷惑,紅顏頓時失去光彩,或死或傷或冷落。
結果必然是對秋扇而嘆風涼不用,終日哭泣愁斷腸。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壹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壹年余即離開長安。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誌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壹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3. 表現李白憎恨官場,熱愛自然生活的詩句是什麽
詩句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白話釋義: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出自李白的詩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原詩如下:《夢遊天姥吟留別》——唐·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白話釋義: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雲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
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嶽,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雖高壹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壹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遊到吳越,壹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壹直伴隨我到了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雲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無數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栗,使山峰驚顫。雲層黑沈沈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壹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雲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壹樣壹去不復返。
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麽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作於李白出翰林之後,其作年壹說天寶四載(745年),壹說天寶五載(746年)。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返回東魯(在今山東)家園。之後再度踏上漫遊的旅途。
這首描繪夢中遊歷天姥山的詩,大約作於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時。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
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壹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又因得罪了權貴,及翰林院同事進讒言,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壹年多,就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這是李白政治上的壹次大失敗。離開長安後,他曾與杜甫、高適遊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壹個時期。
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麽做。
他有壹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於是離別東魯家園,又壹次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朋友時所作,所以又題作“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4. 李白在仕途不順時,寫的詩句有哪些
唐代李白在仕途不順時寫的詩句包括:
1、《將進酒》
原文: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譯文: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
2、《獨坐敬亭山》
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閑。
妳看我,我看妳,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3、《登金陵鳳凰臺》
原文: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郁悶長懷愁。
4、《玉壺吟》
原文: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禦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嚬,醜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譯文:
昔者烈士擊玉壺而悲歌,以傾吐吐心之躊躇,而惜其暮年將至。
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劍對舞秋月,碩慨高詠,想起今後的日子,不覺使人涕淚滂沱!
想當年初接詔書之時,侍宴宮中,禦筵上舉杯朝賀。
頌揚萬乘之主,九重之內,嘲弄王公權貴於赤墀之上。
朝見天子曾屢換飛龍之馬,手中揮舞著禦賜珊瑚玉鞭。
我像東方朔壹樣,好像是天上的謫仙下凡,大隱於朝堂之內,而世人不識。
我又像西施壹樣笑顰皆宜,大得君王恩寵;而醜女們卻東施效顰,愈學愈醜。當是之時,我何等得意和高興。
而今日卻不同了。君王雖仍愛蛾眉之好,但無奈宮中妒女讒毀。我即使是西施壹般的美人,也無法在宮中立足。
5、《行路難三首(其壹)》
原文: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中的美酒壹鬥價十千,玉盤裏的菜肴珍貴值萬錢。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願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裏壹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遙想當年,姜太公磻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
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
6、《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原文: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譯文:
昨天的日子漸漸離我遠去,已經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擾亂了我的心,充滿了無限煩憂。
長風吹過了幾萬裏送來秋雁,對此可以開懷暢飲酣醉高樓。
校書您的文章頗具建安風骨,又有我的詩如謝朓秀朗清發。
我們都是心懷逸興壯思飛動,想登上九天去摘取壹輪明月。
拔刀斷水水卻更加洶湧奔流,舉杯消愁愁情上卻更加憂愁。
人生在世上不能夠稱心如意,不如明天披頭散發駕舟漂流。
5. 關於李白官場的故事
供奉翰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
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壹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
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
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
對禦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
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
6. 李白 政壇失意的詩 李白政壇失意後,寫過哪些抒發壯誌未酬的詩
關於李白政壇失意後,抒發的壯誌未酬之詩,按時間關系如下:
1.《行路難》:742年,李白奉詔入京,因受排擠,744年,被賜金還鄉。這時寫下了《行路難》三首,此時即使世路艱難,離別悲傷,前途渺茫,但李白還深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堅信總有壹天還可以施展宏偉抱負,還渴望有朝壹日能夠奉職還京。李白希望自己像傳說中的姜子牙壹樣能遇見賢明的周文王,像傳說中的伊尹壹樣受到商湯的重用。
2.《夜泊牛渚懷古》,在此詩中李白有感於謝尚贊賞袁宏詠詩的歷史佳話:“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感嘆自己抱國之才,無用武之地,世上無知音。
3.《夢遊天姥吟留別》:745年,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在此詩中,李白憑借壹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壹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
4.《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753年,安史之亂不久。李白在宣州作《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在詩中,李白感懷萬端,時而豪情逸興,又時時掩抑不住郁悶與不平,感情回復跌宕,壹波三折,那種遺世高蹈的豪邁情懷躍然紙上。
具體詩作如下:
行路難三首
其壹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其三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壹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臺壹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35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