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鐘祥是個意外。大弟同學的兒子金榜題名,大弟要去同學家祝賀,所以他決定開車到鐘祥,然後再去武漢乘飛機。壹到鐘祥,他就直接把我們載到明顯陵的遊客中心,將我們放下,並給我們買好票。說實話,我對鐘祥非常陌生,只是在大約三十年前知道大弟有同學是鐘祥的。我們四個人頂著炎炎烈日往景區裏面走,稀裏糊塗地走進了莫愁村,毫無疑問,在離家這麽近的地方,我第壹次發現了有如鳳凰古鎮和烏鎮的地方,每壹處房子都很有特色,依了這特色,各處都有不壹樣的商家,經營著不同的生意。小小的村落裏,包羅萬象,重慶的火鍋、陜西的臊子面……各種吃的喝的,應有盡有。這樣的地方,竟然能同時滿足我們四個人的需求,我們幾乎是壹眼就喜歡上了莫愁村。
走著走著,米同學突然指著壹棟房子說:余秀華工作室!擡頭,真的,門楣上,“余秀華工作室”並不顯眼,但卻真實地在那兒。並不見人影,門上垂著壹塊非常好看的門簾,藍綠色的底子,設計感極強的花紋,總之是我壹眼就喜歡上的。唯壹的壹扇窗子,也被壹張宣傳畫遮著。相比別處,這棟房子顯得分外冷清,來來往往的遊客,幾乎鮮有人去關註。
我突然想起來,這個被稱為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的湖北女詩人余秀華,正是鐘祥人。原來,她與我近在咫尺。余秀華因剛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導致其行動不便。農民、腦癱、貧窮,卻偏偏與詩歌扯上了關系,並且因為詩歌而紅透半邊天。在這搖搖晃晃的人間,壹個搖搖晃晃的女子!
在這裏拍了幾張照片,我繼續往前走。米同學提醒我,我們何不進去看看呢?於是,我返回,走到工作室門口,輕輕地推了推門簾,這才發現這並非壹塊輕盈的門簾。門簾挺厚重,我推不動,看到的藍綠色的並不是布料的,而是壹幅畫。裏面有什麽是完全看不清的,隱約還是能聽到壹些聲音,仿佛是在裝修。她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準備在這裏做什麽?我不得而知。
出了名的余秀華,是壹個頗有爭議的人物。關於余秀華,前不久我們松滋人文和作協群裏都有不少人討論過她。對於她的詩歌,大家各抒己見,我對詩歌了解不多,不敢妄議。對於余秀華本人,也所知甚少,大家的有些看法,我也不敢茍同。“余秀華坐擁自己的世界,與境遇無關,與身份無關,她就是這樣純粹的詩人”。余秀華詩歌主題多關於愛情、親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殘疾和無法擺脫的封閉村子。百度裏說:人生的疼痛和殘缺成為她創作的心靈之源。壹個女人,壹個來自農村的女人,壹個腦癱的女人,卑微而不卑賤,能夠堅持自己的夢想,能夠在困厄中堅持寫作,並能在詩壇乃至社會範圍內掀起了壹陣不小的風波。相較她的詩歌,她的人生更能打中我。
期待她工作室的正式運作,在鐘祥莫愁村裏,有余秀華的工作室。
莫愁村並不是古村落,盡管莫愁村裏都是仿古建築,村子並不大,但這小小的村落依著山,傍著水,青瓦白墻,也算得上是古色古香,韻味十足。莫愁村,本是千古傳譽的楚國歌舞藝術家莫愁女的故鄉。千百年來,莫愁湖、莫愁村俱為歷代文人墨客傾慕尋訪的佳妙去處。
從莫愁村裏出來,繼續前行不遠,就到了明顯陵。原來,鐘祥文化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手握“世界長壽之鄉”“明顯陵世界文化遺產”兩大世界級名片。
明顯陵歷時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母親慈孝獻皇後的合葬墓。嘉靖的父親並不是皇帝,只是在他死後被兒子尊為皇帝,所以明顯陵由王墓改造而來,是中國中南六省唯壹的壹座明代帝陵,占地面積大,達183.13公頃,是明代帝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其規劃布局和建築手法獨特,在明代帝陵規則制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尤其是“壹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二十壹年前我去過北京的十三陵,現在印象已不深,只知道十三陵是真正的帝王陵。明朝十六個皇帝有十三個埋在那裏,而嘉靖皇帝的陵寢正是其中之壹。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之陵即為南京的孝陵,很可惜我在南京時只去過中山陵,對孝陵知之不多。嘉靖皇帝之明永陵用料考究,規制宏闊。永陵的建成,耗費了大量國庫銀兩。為此,世宗只得采納大臣們的意見,用廣納事例銀的辦法,以濟陵工。
而此刻站在明顯陵,觀其氣勢之恢宏,知其修建用時之久,想必也是消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吧!嘉靖之孝心感人,才有了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明顯陵。只是彼時,苦的仍然是老百興。
忘了十三陵是什麽樣子,感覺明顯陵比十三陵規制要大壹些,裏面的文物現在得到了較好的保管!作為我國中南地區唯壹壹座明代帝王陵墓,明顯陵似壹條龍脈蜿蜒起伏於江漢平原之上,如此風水格局令人驚嘆!從外明塘進,神道兩旁各種異獸和文臣武將分立兩旁。據說明顯陵曾在明末遭到李自成“焚享殿”,抗戰又遭到日寇破壞。地面建築部分毀壞很嚴重,正中的壹條石砌的道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寫滿了歷史的滄桑。呈現在我眼前的顯陵是真實的,沒有過度修繕,殘垣斷壁中帶著淒涼,還有曾經的輝煌富貴。兩座前後相連的墓冢,郁郁蔥蔥,長滿百年的老樹。顯陵裏面遊客並不多,非常幽靜!朱姓的人居然憑身份證還可以免費參觀,呵呵。遠離喧囂,顯陵內特別安靜,歷史與文化蘊藏在其中,我當即發微信,推薦我家先生哪天也抽空來明顯陵看看,近距離觸碰壹下歷史。
從鐘祥到武漢的高速上,大弟告訴我們,壹個小小的鐘祥,今年高考竟然有十來個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大弟同學的孩子今年高考考了658分,家長和孩子顯然並不滿意,因為孩子正是沖清北的種子選手。壹個小小的縣級市,為什麽會出現這麽多讀書很厲害的孩子?為什麽會出現紅透詩壇的詩人?我想或許與這個地方厚重的文化底蘊是分不開的。正如緊鄰松滋的公安縣,孩子們也以讀書為榮,前些年也是在高考中取得過壹些驕人的成績。囊螢映雪,公安三袁,恰是公安的底蘊之所在。
從雲南回來的途中,陰差陽錯,在潛江停留了幾個小時,我們又被大弟送進了曹禺紀念館,我獨自在紀念館裏參觀,了解並仰望曹禺先生,心裏對先生充滿了景仰之情。先生祖籍潛江,卻沒到過潛江,只是在去世後被葬在了潛江,也算是落葉歸根吧!先生在病中曾這樣寫到:多少年來,我像是壹個沒有故鄉的人。我走過不少地方沒有壹處使我感到這是我的故鄉,我的父母之邦。我像是壹只南來北往的飛鳥,山山水水,高山平原……人問我:“妳貴處哪裏?”我答:“潛江”。潛江人民以最高規格的禮儀迎接曹禺先生魂歸故裏,潛江的公園以先生之名命名,並專門修建紀念館,免費供人參觀。
潛江人民的胸懷和胸襟令人嘆服,文化底蘊當是壹座城市的名片,是壹座城市的驕傲之所在。同樣是縣級市,幾位鄰居給我們作出了表率。
在古老而美麗的麗江,納西族文化名人方國瑜故居保存完好,也是免費供人參觀。故居的二樓,居然別有洞天,擺滿了書桌,裏面有好多孩子在練習書法。來來往往的遊客並未對他們造成絲毫的影響,他們很專註,很認真,書法功底深厚,跟我的那些每天練習書法的學生比起來,顯然不在壹個層次上。文化的熏陶與傳承,主動索取與被動接受應該是最根本的原因。
參觀納西王府木府時,遊客會發現到萬卷樓是最特別的,萬卷樓比別的樓都高。萬卷樓的對聯上面有“天雨流芳”幾個字,這幾個字也被行雲流水般書寫在 麗江木府旁的壹座牌坊上。這幾個字分開來看,很多人都理解,但合在壹起卻沒人懂,原來“天雨流芳”就是納西語“讀書去吧”的諧音。這四個字,恰恰體現了納西民族推崇知識的靈心慧性。納西王也是崇尚讀書之人,並希望自己的子子孫孫首先都成為讀書之人。
我多希望我的家鄉——松滋,能夠多挖掘,多積累,讓這個城市文化底蘊更厚重壹些,讓這個城市有更多的文化傳承。多希望松滋的孩子們也像鄰縣以及麗江的孩子們壹樣,崇尚讀書,敬仰文化,“天雨流芳”,這才是我們的希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