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約派和豪放派
宋代盛行的壹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壹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壹,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華,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宋詞主要分為什麽派和什麽派
宋詞主要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特點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壹種柔婉之美。豪放派的特點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勢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
婉約派突出特點——具有“可歌性”
婉約詞是壹種配樂歌唱的新體詩,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跟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舊唐書_溫庭筠傳》曾記載飛卿“能逐弦歌之音,為側艷之詞”。天才的作家們既有文學素養,又都洞曉音律。每填壹闋,往往錘字煉句,審音度曲,把如畫的意境,精煉的語言和美妙的音樂緊密結合起來,既表情達意,又悅耳動聽,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婉約詞便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壹曲新詞酒壹杯”,這些溫柔香艷之曲,懷人贈別之調,又多是歌伎舞女們在花間、樽前,輕歌曼舞中彈唱的。壹曲之後,余音繞梁,沁人心脾。“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便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淺斟低唱。這類“旖旎近情,鋪敘展衍”的新曲,往往使聞者銷魂。
婉約詞音節諧婉,“語工而入律”。情調柔美,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唐五代詞早就具有這壹特點。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說:“?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手,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嬈之態”。兩宋時期,婉約詞空前繁榮,風靡全國。柳永的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之。可見當時傳播之廣。直至近代,婉約詞依然具有“可歌性”。這是它的突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