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小學三年級看圖寫作文要求

小學三年級看圖寫作文要求

1. 三年級語文

晨的陽光照亮了美麗的森 林,新的壹 天又開始了。

這天,壹條美麗的小河、壹塊草地上、壹棵大樹下來了三名森林運動員,它們是遊泳班的小白兔白白,田徑隊的小黃鴨黃黃、和輕功班的小皮猴皮皮,它們昨天接到了森林大王獅子的信,信上說運動森林要和力氣森林舉行壹年壹度的“森林運動會”,主要項目是遊泳、田徑和新推出的項目——輕功彈跳,所以獅王就寫信給他們,要求他們為比賽做好準備,雖然長跑是白白的特長,而遊泳是黃黃的長處,但獅王要求要有創意,所以它倆便來了個角色大反串。這不,黃黃做好準備運動開始在廣闊的草地上奔起來,皮皮壹運氣,用雙腳用力點地“呼”地壹下飛上了半空中。壹會兒盤旋在小河上空,壹會兒懸在大樹上方,好不快活!白白也做好了準備,深吸壹口氣,壹頭紮進了涼爽的水裏。別看白白平時在草地上歡蹦亂跳,長腿跑得快,可到了水裏就不管用了,只見她盡力地劃著水,可老半天卻劃不了幾步。正當她遊過危險的水草地帶時,不小心被壹條長長的水草絆住了腳,無論它怎樣她怎樣拼命地掙紮都無濟於事。她只好大喊道:“救命!救命啊!”這壹喊不要緊,唉呀!壹開口,幾口苦澀的河水灌進了她的嘴裏,真不是滋味!皮皮和黃黃聽到呼救聲,立刻循聲望去,大事不妙了!妳看!河水早已淹沒了白白的頭,只剩下她的兩只長耳朵,在那千鈞壹發的時刻,似乎時間都凝固了,這時皮皮眼疾手快,立刻向河面俯沖下去,把白白從河裏拖了上來,當黃黃搖搖擺擺地趕到河邊時,皮皮早已把白白從危險地帶救出來。這回皮皮和黃黃來了個分工,皮皮去動物超市買食物給白白吃,而黃黃要留在草邊上把白白體內的水排出來。黃昏時分,白白終於睜開了眼睛:“謝……謝謝!謝謝妳們救了我!”皮皮和黃黃異口同聲地說:“謝什麽謝,我們已經是好朋友了,來,吃點東西吧。等妳好了,我們請妳去吃‘肯德草’。”

太陽快落山了,三個好朋友戀戀不舍地分手.

(有些不合適的動物妳可以改壹下,望采納)

2. 小學生三年級看圖寫話範文

壹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壹群男孩子們高高興興地走到這片空地,把書包和帽子壹丟,堆成兩堆,便成了簡易的球門。

激烈的球賽開始了。 那位頭發金黃的守門員,臉因緊張和高興漲成了紅色,雖然昨天膝蓋被擦破了,但他毫不在意。

只見他把雙手放在膝蓋上,半蹲著身子,聚精會神地盯著足球,躍躍欲試。 站在他身後的小男孩,穿著紅色的運動服,挺著肚子,有些不服氣,昨天大哥哥的腿摔破時,還是他踢走了壹球,取得勝利呢。

他想到這,有些洋洋得意。 過往的行人都被這場緊張的球賽吸引了。

紛紛停下腳,坐在長凳上,也不知是誰家的小狗,它可對足球不感興趣,它只對主人供它玩的小皮球感興趣呢。現在正無所事事地在草地上打呼嚕。

妳瞧,那個帶著弟弟的小男孩,目光緊緊的瑣在黃隊,坐這壹動不動,生怕黃隊輸了。 和守門員壹樣有著金黃色頭發的小男孩,伸長了脖子,口中輕聲喃喃自語:“加油!踢!好!”站在他身後的,頭上系著深紅色蝴蝶節的小女孩兒,索性站起來,只見她雙手叉腰,眉頭緊皺,好像有什麽不順心。

戴紅色帽子的小女孩,彎著腰,伸頭向右望去,她漲紅了臉,雖說她沒有上“戰場”但她的心跳自己清清楚楚能聽見。 壹位抱著洋娃娃的女孩,壹直微笑著,眼睛卻繁忙了,壹直盯著球,看球究竟在哪隊裏。

那個穿著綠衣服的小男孩,也許是第壹次看見這種場面吧。他的小手在計算勝負,壹邊輕輕搖手,。

3. 看圖寫短文小學三年級,要求自擬題目300字以上,謝謝大家

愛護花草樹木 壹天放學,我踏著頤和綠苑的石徑往家裏走,壹不小心,踩到了壹株小草,它的腰折了,仿佛在說:“妳怎麽能踩我呢?我為妳們人類釋放氧氣,幫妳們綠化環境,妳居然這樣‘回報’我,嗚嗚……”我聽了,急忙說:“對不起啊。”

可小草還是在哭泣。我想:“它是不是要我給它澆水才能原諒我?”於是我用塑料袋盛了水倒在了小草身上,小草立刻破涕為笑了。

小草不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新鮮的氧氣;它還可以美化環境,裝點自然。可是,有少數人就是不懂得愛護,他們不走園林叔叔鋪好的園林小路,為了少走幾步路,常常大步從小草身上踩過,草坪已被他們踏出了壹條爛泥路,有的還帶來小狗“搞破壞”,把草坪搞得“稀巴爛”,有的好像對草坪上豎著的“愛護花草樹木,人人有責”的牌子視而不見,隨意采摘花草。

看到這美好的環境被破壞了,看到這“綠色的地毯”被踐踏得千瘡百孔,我多難受啊! 同學們,我們都是這個美麗城市的壹員,我們不但自己要愛護花草樹木,還要呼籲所有的人都去愛護花草樹木。

4. 怎麽寫小學三年級看圖作文

首先先看圖進行壹些聯想,然後要看懂原圖,確定要反映的問題,然後再按壹般應用文體的寫法去完成,要寫的新奇要求:1.觀察圖畫。

同學們在寫作前首先 應該仔細地觀察圖上的畫面,看清圖上畫的是發生在什麽時間、什麽地方的事,畫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人是我們觀察的主要對象,所以我 們特別要註意觀察人的服飾、容貌、年齡、身份、表情、動作,並給主要人物取名。

2.合理想象。畫面上的景物都是靜止的,我們應該通過想象,使人活起來,讓他們自己說話、行動,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就是要使畫面內容變成活動著的電影鏡頭。

但這種想象必須是合理的,是表現文章中心服務的,主要人物和情節必須與畫面內容壹致,不能另編壹套。

5. 三年級的看圖作文怎麽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人教版教材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安排了看多幅圖作文的練習。此時,學生正處於作文起步階段,經過近壹學期的學習,有了壹定的作文基礎,但學生對作文技巧的掌握並不熟練,況且看多幅圖編故事,學生剛剛接觸到。

因此,教師應該采用符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有效步驟,充分發揮例文的引導作用,盡力降低坡度,將習作的要求與方法巧妙融入課堂,循序漸進,層層推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看多幅圖作文的方法,激發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提升語文素養。面對處於作文啟蒙階段的學生,我們該采取怎樣的方法完成看多幅圖作文的啟蒙教學任務呢?筆者經過多年實踐與思考,以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習作壹”為例,歸納出以下五點:壹、研讀例文,獲得啟示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例文就是學生獲取作文方法的極好途徑。蘇教版習作練習都安排了例文學習部分,例文為學生的習作練習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範例,其示範與引領作用不言而喻。

學生需要掌握的習作要點,在例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據。教材中,例文後面往往會提出幾個針對性很強的問題,暗含了本次習作要求學生掌握的寫作方法。

讓學生帶著教材所提的問題讀例文,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壹個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對照圖片,讀壹讀例文”的環節,思考例文後面的問題:(1)段秋霞是怎樣分段寫的?(2)哪些話是畫面上沒有的?(3)讀了這篇習作,妳受到什麽啟發?有了例文的示範作用,加上問題的引導,學生很快找到了寫作方法:(1)要想層次分明,壹般壹幅圖寫壹個自然段;(2)要寫好看圖作文,畫面上有的要寫,畫面上沒有的,發揮合理想象也要寫。

這兩點正是這篇習作最重要的方法。如此壹來,學生研讀了例文,並從中獲得了啟示,了解了習作的方法,為進壹步看圖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觀察圖畫,說出大意學習了例文,掌握了習作的基本方法後,我們還不能直接讓學生對照方法寫作,這個坡度對學生來說,依然很高,我們需要進壹步降低坡度。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從習作練習提供的兩組圖中,任選壹組,仔細觀察,說出故事的大意。

學生自己說壹說,同桌之間又互相說壹說,學生完成這個任務並不難。學生了解圖的大意後,我讓學生嘗試給故事加個題目。

學生紛紛發言,很快把《知錯能改的孫小聖》統壹為第壹個故事的題目,把《亡羊補牢》作為第二個故事的題目。為了鞏固成果,我還引導學生說說“亡羊”和“補牢”在故事中的意思,便於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大意。

雖然例文後的問題沒有提出“仔細觀察,看懂每壹幅圖的意思,弄清每幅圖之間的聯系”這個要求,但學生顯然是有必要完成的。我設計“觀察圖畫,說出大意”這個環節,不僅降低了習作的坡度,而且也對學生進行了作文常規訓練,讓學生明白:看懂圖的大體意思再作文是壹種良好的作文習慣。

至於“重點突出,選擇壹兩幅圖重點寫”這樣的要求,教師此時也可以引導學生練習。我是這樣教學的:師:(學生說出了圖片大意)妳準備寫幾個自然段?生:壹***是三幅圖,所以我準備寫三個自然段,壹幅圖壹個自然段。

師:很好。妳準備把哪幅圖的內容寫得最多?生:我準備把中間的第二幅圖多寫些。

師:這樣重點就突出了,這就叫“詳略得當”。這個環節讓學生掌握了不少作文知識,也為學生更好地完成練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方法指導,充實內容壹個完整的故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學生編故事的時候,這些要素大都會具備,但學生心中沒有這些要素的概念,沒有故事要完整的概念。況且要想把故事寫具體充實,就要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活動等。

教師該如何巧妙地滲透這些知識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引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以第壹個看圖編故事《知錯能改的孫小聖》為例,我是這樣“引說”的:師:星期天早晨,誰和誰壹起去……生:星期天早晨,小熊貝貝和小猴孫小聖壹起去公園玩。

(時間、地點、人物都有了。)師:壹路上,孫小聖壹會兒……壹會兒……生:壹路上,孫小聖壹會兒跳到路邊的大石頭上,壹會兒爬到大樹上,可開心了。

師:妳們所說的“壹會兒跳到路邊的大石頭上,壹會兒爬到大樹上”就是動作描寫。妳們發揮的想象合理,非常符合猴子的特點。

(學生不僅運用了動作描寫,還發揮了符合猴子特點的合理想象,學生在快樂中得到了方法的指導。)師:他們來到公園的壹座小亭子裏。

這時,貝貝覺得口渴了,說……生:孫小聖,我去買兩瓶水,妳在這裏等我!師:這就是語言描寫。師:貝貝剛走,孫小聖看到兩根鮮紅的柱子,他想……生:我的老祖宗孫悟空,曾在如來佛祖的手指上寫下“齊天大聖到此壹遊”八個大字,我為什麽不在這柱子上寫點什麽留作紀念呢?師:太精彩了!這就是心理活動描寫。

把掌聲送給這位同學!如此引說,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寫作方法,充實了寫作內容,讓故事變得生動有趣。四、分組活動,口述故事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興趣是。

6. 怎麽寫小學三年級看圖作文

首先先看圖進行壹些聯想,然後要看懂原圖,確定要反映的問題,然後再按壹般應用文體的寫法去完成,要寫的新奇

要求:1.觀察圖畫。同學們在寫作前首先 應該仔細地觀察圖上的畫面,看清圖上畫的是發生在什麽時間、什麽地方的事,畫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人是我們觀察的主要對象,所以我 們特別要註意觀察人的服飾、容貌、年齡、身份、表情、動作,並給主要人物取名。

2.合理想象。畫面上的景物都是靜止的,我們應該通過想象,使人活起來,讓他們自己說話、行動,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就是要使畫面內容變成活動著的電影鏡頭。但這種想象必須是合理的,是表現文章中心服務的,主要人物和情節必須與畫面內容壹致,不能另編壹套。

7. 三年級的看圖作文怎麽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人教版教材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安排了看多幅圖作文的練習。此時,學生正處於作文起步階段,經過近壹學期的學習,有了壹定的作文基礎,但學生對作文技巧的掌握並不熟練,況且看多幅圖編故事,學生剛剛接觸到。

因此,教師應該采用符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有效步驟,充分發揮例文的引導作用,盡力降低坡度,將習作的要求與方法巧妙融入課堂,循序漸進,層層推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看多幅圖作文的方法,激發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提升語文素養。面對處於作文啟蒙階段的學生,我們該采取怎樣的方法完成看多幅圖作文的啟蒙教學任務呢?筆者經過多年實踐與思考,以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習作壹”為例,歸納出以下五點:壹、研讀例文,獲得啟示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例文就是學生獲取作文方法的極好途徑。蘇教版習作練習都安排了例文學習部分,例文為學生的習作練習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範例,其示範與引領作用不言而喻。

學生需要掌握的習作要點,在例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據。教材中,例文後面往往會提出幾個針對性很強的問題,暗含了本次習作要求學生掌握的寫作方法。

讓學生帶著教材所提的問題讀例文,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壹個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對照圖片,讀壹讀例文”的環節,思考例文後面的問題:(1)段秋霞是怎樣分段寫的?(2)哪些話是畫面上沒有的?(3)讀了這篇習作,妳受到什麽啟發?有了例文的示範作用,加上問題的引導,學生很快找到了寫作方法:(1)要想層次分明,壹般壹幅圖寫壹個自然段;(2)要寫好看圖作文,畫面上有的要寫,畫面上沒有的,發揮合理想象也要寫。

這兩點正是這篇習作最重要的方法。如此壹來,學生研讀了例文,並從中獲得了啟示,了解了習作的方法,為進壹步看圖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觀察圖畫,說出大意學習了例文,掌握了習作的基本方法後,我們還不能直接讓學生對照方法寫作,這個坡度對學生來說,依然很高,我們需要進壹步降低坡度。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從習作練習提供的兩組圖中,任選壹組,仔細觀察,說出故事的大意。

學生自己說壹說,同桌之間又互相說壹說,學生完成這個任務並不難。學生了解圖的大意後,我讓學生嘗試給故事加個題目。

學生紛紛發言,很快把《知錯能改的孫小聖》統壹為第壹個故事的題目,把《亡羊補牢》作為第二個故事的題目。為了鞏固成果,我還引導學生說說“亡羊”和“補牢”在故事中的意思,便於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大意。

雖然例文後的問題沒有提出“仔細觀察,看懂每壹幅圖的意思,弄清每幅圖之間的聯系”這個要求,但學生顯然是有必要完成的。我設計“觀察圖畫,說出大意”這個環節,不僅降低了習作的坡度,而且也對學生進行了作文常規訓練,讓學生明白:看懂圖的大體意思再作文是壹種良好的作文習慣。

至於“重點突出,選擇壹兩幅圖重點寫”這樣的要求,教師此時也可以引導學生練習。我是這樣教學的:師:(學生說出了圖片大意)妳準備寫幾個自然段?生:壹***是三幅圖,所以我準備寫三個自然段,壹幅圖壹個自然段。

師:很好。妳準備把哪幅圖的內容寫得最多?生:我準備把中間的第二幅圖多寫些。

師:這樣重點就突出了,這就叫“詳略得當”。這個環節讓學生掌握了不少作文知識,也為學生更好地完成練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方法指導,充實內容壹個完整的故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學生編故事的時候,這些要素大都會具備,但學生心中沒有這些要素的概念,沒有故事要完整的概念。況且要想把故事寫具體充實,就要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活動等。

教師該如何巧妙地滲透這些知識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引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以第壹個看圖編故事《知錯能改的孫小聖》為例,我是這樣“引說”的:師:星期天早晨,誰和誰壹起去……生:星期天早晨,小熊貝貝和小猴孫小聖壹起去公園玩。

(時間、地點、人物都有了。)師:壹路上,孫小聖壹會兒……壹會兒……生:壹路上,孫小聖壹會兒跳到路邊的大石頭上,壹會兒爬到大樹上,可開心了。

師:妳們所說的“壹會兒跳到路邊的大石頭上,壹會兒爬到大樹上”就是動作描寫。妳們發揮的想象合理,非常符合猴子的特點。

(學生不僅運用了動作描寫,還發揮了符合猴子特點的合理想象,學生在快樂中得到了方法的指導。)師:他們來到公園的壹座小亭子裏。

這時,貝貝覺得口渴了,說……生:孫小聖,我去買兩瓶水,妳在這裏等我!師:這就是語言描寫。師:貝貝剛走,孫小聖看到兩根鮮紅的柱子,他想……生:我的老祖宗孫悟空,曾在如來佛祖的手指上寫下“齊天大聖到此壹遊”八個大字,我為什麽不在這柱子上寫點什麽留作紀念呢?師:太精彩了!這就是心理活動描寫。

把掌聲送給這位同學!如此引說,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寫作方法,充實了寫作內容,讓故事變得生動有趣。四、分組活動,口述故事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興趣是。

8. 小學三年級作文有那些要求

字句通順,書寫規範,緊扣主題,敘事生動,寫作文技巧 壹、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 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麽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麽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 想象,培養情感,鍛煉意誌;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壹要註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註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註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誌。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壹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 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壹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紮紮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壹)、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

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

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壹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壹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

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壹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 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壹張圖或壹事物讓學生說寫壹句話,學 生不知道為什麽要說寫壹句話,怎樣說寫壹句話,說寫壹句什麽句型、什麽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壹、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 寫壹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

學生 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

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 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 物的發生、發展規律。

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 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壹句話壹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壹 個意思。

只不過是把壹句話進壹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

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 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 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

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 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

采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 的方法。

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 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 何寫參觀訪問記、遊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壹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 *** 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 內講評。

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 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壹篇都有收獲。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 世界。

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 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象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獲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 果實和勃勃的生機。寫作時,課堂上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 了,幹幹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裏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 洋洋灑灑。

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系,然而,切不可忽視另壹重 要因素,即想象力發揮得如何。根據近代腦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腦可分為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斷部位、儲 存部位和想象部位。

就多數人而言,前三個部位註意開發,想象部位比較忽視。據研究測 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