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蕭傑的詩

蕭傑的詩

1.蘇東坡瀟灑、超然、率性的詩蘇軾的狂,是繼承盛唐遺風的狂,是詩人的狂。可以說,沒有瘋癲就沒有蘇東坡,就像沒有瘋癲就沒有李白壹樣。他和李白的區別在於,他不善飲酒,卻比善飲酒的人更懂酒,而且年紀越大越貪。他在詩中寫道:“我不喝酒卻喝醉了,就像春風開出了花。”(劇書)也說:“少年得病怕喝酒,老了才知道滋味。”所以蘇軾的瘋癲壹般與醉酒無關,但他未必有借酒壯膽的想法。請看下面這首詩:“不想太多,就得聽。當妳喝醉的時候,妳充滿了瘋狂。”(《和謝勝的兩首詩》二)“沒有孤獨的村店這種東西。要瘋就要爭酒。”(《鐵溝星對喬太伯》)但是,他也很矛盾。醉酒的心情說話當然是愉快的,但是他後來想想就覺得很可怕。所以,詩中坦承:“飲酒中的真味更老更濃,醉酒中的瘋狂更可怕。”(《定慧園住在月光下,偶爾出來》)

事實上,他已經得罪過很多次了,他壹次又壹次地被貶低。不就是因為“狂言”和“真味”嗎?而且主要是“真味”。他著名的自題《金山畫像》:“心似灰燼之樹,身似未系之舟。我問妳的職業,黃州,惠州,儋州。”可謂是苦澀的自嘲。這首詩的另壹個版本是“妳若像初生牛犢,妳的心就像壹只沒拴的船。要問仕途,黃州、徽州、崖州更能展現東坡的自由胸懷。

2.英俊樂觀的蘇畫像石(1037 65438+10月8日-11年8月24日),字子瞻,字諧,被世人稱為“東坡居士”。

漢族,梅州(今四川眉山,北宋眉山市)欒城人。北宋著名文學家、畫家、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壹,豪放派詩人代表。

他的詩、詞、賦、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擅長書法和繪畫。他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也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公認的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人之壹。他的散文和歐陽修並稱為甌塑;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合稱蘇辛;書法被列為北宋四大書家之壹:蘇、黃、米、蔡。他的畫開創了湖州畫派。

讀蘇軾《紅墻賦》:簫聲何以悲?在中國國學網上讀蘇軾的《赤壁賦》,是壹種美的享受。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生動細膩的推理,融為壹體,輕松自如的妙語連珠,真如千裏之泉,噴湧而出,汩汩奔流,壹瀉千裏。

讀之如食佳肴,飲酒醒酒醪,使整個身心沈醉於如畫的美好意境中,“羽化登仙”。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就在主人和客人在月夜泛舟,唱著關於酒的詩,心情愉悅的時候,客人的山洞裏突然發出了與這種歡樂的氣氛極不協調的悲鳴。

這悲傷的聲音是從哪裏來的?從“倚歌而和”這句話可以看出,起伴奏作用的嘉賓的悲傷聲音,應該是為了回應主持人的唱腔而發出的,所以弄清“我對美好的憧憬,對天空的希望”這句話的含義是關鍵。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我的心靈多麽浩瀚,我錯過的美好在遙遠的天邊!這裏的“美”是指作者所仰慕的智者和才子。

為了理解它的深層含義,我們必須了解時代的特征和他的生活經歷。北宋是我國歷史上國力極其弱小的封建王朝。西北的遼夏王朝經常大規模入侵,嚴重威脅國家安全。

因此,禦敵興宋成為時代的重大課題和人民的強烈願望。蘇軾的父親曾經寫過《六國》,壹針見血地提到了宋朝。

蘇軾受時代影響,受其父影響,懷著熾熱的愛國心和強烈的使命感,在大量的給皇帝的書裏提出了制定謀略、教戰守策、召水軍到鄧州等壹系列禦敵保家的政治主張。在《鶴子見苦寒贈》、《江城子赴密州打獵》等詩中,寫下了“我何時把妳趕走,設法對付魯”“我將弓如滿月,望西北,射天狼”(古人以為天狼為主戰,此處指遼、夏入侵西北)等詩句,表達了自己要親自躍上戰場,奮勇殺敵的願望。

然而,他的防敵之策不但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政敵羅誌在烏臺詩案中指控並投入監獄。出獄後,他被貶到黃州,當了應永的助手。

盡管受到了這種羞辱,他仍然記得那些次要的事情。“雖棄之,不敢忘憂國”(《與騰達道書》)。就在蘇軾寫《赤壁賦》的前壹年,也就是元豐四年(1081),宋路伐夏之戰壹敗塗地,將士損失近三十萬。這對於壹直希望扭轉來室積弱局面的蘇軾來說,無疑是壹個沈重的打擊。他承受著成長的煩惱,承受著國家大事,也承受著自己被“拋棄”的痛苦。

元豐五年(1082),蘇軾為了排解內心的苦悶,到赤壁遊玩。他和他的客人乘著微風,沐浴著明月,在河上劃船。他欣喜若狂,確實獲得了片刻的自由。

但他絕不會像向盛世低頭的李白那樣沈迷於山水自然;不會像得了獎的孟嬌壹樣驕傲,得意忘形。對於憂國憂民、傷己的蘇軾來說,他的幸福只能是短暫的而不能長久;只能適度,不能無節制。

所以當他“喝得很開心”的時候,難免會引發內心的隱痛,從而發出“他好孤獨好期待美好”的感嘆。請註意,“很開心”的“很”字很重要,正是這個“很”導致了下面的“傷心”,樂極生悲!客人是知音,當然理解蘇軾的苦衷,於是用低沈的聲音加劇蘇軾的悲痛。

“有怨就哭”的順序應該理解為“有怨就哭”,這是為了音韻的和諧流暢才改的。向往的名人被拋棄,產生“怨念”,然後就哭了,“哭”了,“怨”了,哀愁逐漸加深,越來越濃,使得藏在深水裏的龍為它起舞,孤舟裏的寡婦為它哭泣。

在這裏,作者用濃重的筆墨渲染了忠君天下無,向往英雄卻看不到英雄的悲慟。此時,有人會問,這不就是蕭在客洞發出的悲音嗎?妳是怎麽和蘇軾混在壹起的?我覺得這裏的“客”應該算是蘇軾的空我,而下面的問答其實是蘇軾自我的思想矛盾和掙紮。

在他同時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他希望有壹個像周郎那樣的英雄,可以發動以弱勝強的戰爭,從而扭轉宋朝的頹勢,而他沒有被利用,於是感嘆“人生如夢”。在《紅墻賦》中,蘇軾的感受更深。

當年揚名千裏的曹孟德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什麽英雄業績,什麽文學武功,都只是過眼雲煙。長江漫長,壹望無際;生命是短暫的,渺小的,可悲的。

蘇軾在這裏幾乎陷入了虛無主義的泥潭。但是,以忠君、報效天下為人生信條的蘇軾,從此再也不會抑郁、消沈。

在回答客人的話中,仍然保留了上面提到的水和月,通過辯證分析,得出“物我無窮”的結論。那些“無盡”的才是永恒的。

所以沒必要感嘆人生苦短,好好享受這壹個月的自然美景吧。於是,文章在歡樂中結束。

逆境中保持開放。

3.英俊樂觀的蘇對子說:“妳知道老公的水和月亮嗎?逝者如斯,但他從未去過;充滿虛者如是,死者不退潮不流。

蓋必從其自身變化看之,天地不能為壹時;如果從它不變的角度來看,那麽壹切對我來說都是無窮無盡的。妳羨慕什麽?而天地之間,萬物自有其主。

如果不是我的,就是壹毛錢。然而,江上的清風,山中的明月,耳朵聽得見,眼睛看得見。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造物主無盡的藏身之處,我和我的兒子在正確的地方。

”——評《赤壁賦》摘抄材料,主要描寫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現其曠達的人生態度。在選集裏,他從宇宙的變化談起人生哲學。

認為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不會片刻不變,人生短暫,自然悲傷;但從壹個不變的角度來看,那就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壹,生生不息。況且天地萬物,自有其主。“如果不是我的,我不能拿。”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寄托,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悲歡離合,是遠遠不夠的。

申論的題目是關於做人的。蘇軾在幾乎要了他的命的逆境中保持了自己的正直和獨立人格,從不隨波逐流。蘇軾為官,堅持為官壹任,造福壹方。在人生態度上,蘇軾即使在絕境中也保持著樂觀豁達的態度和積極向上的追求。這些性格特征適合做“豐碑”、“談情感”、“沈穩精明”、“高尚有抱負”等題目。

答案補充說,他的激情創造了他的大膽;他的大膽使他心胸開闊;他的豁達,造就了他“風雨無阻,任平生”的人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壹的蘇東坡。

蘇軾的壹生充滿了坎坷。然而,無論他走到哪裏,他的名字都回蕩在那裏的天空和那裏人民的心中。他的《在任平生的艱難歲月》道出了永恒的真理,讓人懂得用壹顆開朗、寬容、曠達的心去面對身邊的人、事、物。讓人們知道用感恩和開放的心態去挑戰我們的生活。

長江滾滾東流,多少英雄被浪淘盡。我們的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風流人物的赤壁前,像關西的大人物壹樣,舉著鐵板,大聲呼喊著“大江東去浪淘盡浪,千古風流人物西天立業”,“洶湧波濤,卷起千堆雪”,“山川如畫, 而壹時有多少英雄”和“人生如夢,壹個月還有壹個月”。

這是他風雨過後的平靜,這是他真實的告白。他懂得在有生之年,用酒去面對如畫如夢的人生。

古人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湖承載了許多中國文人的夢想。蘇軾雖然被貶至此,但他沒有悲傷,沒有哭泣,沒有怨恨,沒有任平生的風雨。

他明白了“為官壹任,造福壹方”這個簡單的道理。然後,壹條蘇堤橫跨西湖。

他想讓存放在西湖的心淹沒他所有的痛苦和悲傷。“壹天300顆荔枝,做嶺南人,我毫不猶豫。”

這是海南寫的詩,他被流放到天涯海角。他用荔枝的香甜洗去了官場的汙垢。

他寧願做壹輩子普通的嶺南人,每天品嘗荔枝的香甜。妳看,這是壹種多麽豁達的心態。官場和生活的風雨,都阻擋不了他的思想前行。

他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甜蜜豁達。《明月幾時有》壹詞道出了詩人思念在外親人的心裏話。

“天上闕宮不知是何年……”然而,他並沒有感到悲傷和嘆息,對生活失去了勇氣和信心。他讓天上的明月傳達他對千裏之外的老朋友和家人的思念。

壹句“祝人長命百歲,壹路走好”不僅升華了他風雨飄搖的壹生,也撫慰了許多中國人的思鄉之情。這個時候,他把自己豁達的心交給了充滿思想的人。

他想告訴他們,生活的風暴摧毀不了我們,我們在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