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窯賦》不屬於詩和詞,而是“賦”。這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誌”,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
寫作背景:呂蒙正出身貧寒,深刻體會窮人的苦難,所以讀書勤奮、工作勤奮、愛民勤奮。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和寇準壹起在破窯讀書,體會了人間冷暖。後來做了宰相,更體會到人心的寵辱。所以他寫了壹段《破窯賦》。
賞析呂蒙正用相當大的篇幅列舉了自古以來歷史上諸多名人各種命運起伏的得時與失時、成功與磨難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舉這麽多數量,是因為要說明很多人想勝天,實際是多數人勝不了天。很多人活在這世上,不會接受現實和應對變化。
“馬有千裏之蹄,無人不能自往;人有淩雲之誌,非運不能騰達。”有的人雖然“滿腹經綸”,但“白發不第”就是到老也當不上官,有的人雖然“才疏學淺”但卻“少年登科”,就是年紀輕輕就當官了,這就叫“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命好”。
《破窯賦》正是提示人們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間的常態,提示人們要接受現實和應對天地時空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