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壹。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壹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淒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壹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沈,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作。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壹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
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壹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壹個深沈、寥廓、寧靜的境界。
意思是:
距離千裏明月寄托了相思之情,每逢佳節就越發思念自己的親人,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創作背景:
此詩原註:“時年十七。”這說明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的作品,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當時獨自壹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禦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雲:“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辟熱氣而禦初寒。”